40部经典老日剧(从八十年代的日剧黄金期)
40部经典老日剧(从八十年代的日剧黄金期)其实这些影视剧很多是日本七十年代的作品,传到中国的时候已经过了很多年了。比如,当时广受欢迎的《血疑》其实是1975年的作品,可引进中国的时候是1984年,而山口百惠本人也早在1980年的时候就已经退出娱乐圈,结婚相夫教子了。(所以说当时人们的追星真的是追了个寂寞[笑哭])《排球女将》(图片来源于网络)尼克松是1972年2月访华,同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应邀访华,并在北京签署了联合声明,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从七十年代开始,中国引起了大批优秀的日本影视剧,《追捕》、《血疑》、《排球女将》……播出的时候,堪称万人空巷,山口百惠、高仓健等明星家喻户晓,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电影《追捕》在当时轰动一时,演员高仓健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提起日剧来,很多人觉得很小众,但从时间上来说,国内的观众接触日剧其实很早。
差不多八十年代的时候,是日剧在国内的黄金时段。当时日剧在中国的盛行,主要是得益于当时政治层面。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紧张,而中美关系升温,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虽然当时没有很快建交,但国际上看得都很清,中美建交不过是迟早的事。
在外交政策上一直紧跟美国的日本看到国际局势大变了,也不得不赶紧调整对华政策。
尼克松是1972年2月访华,同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也应邀访华,并在北京签署了联合声明,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
从七十年代开始,中国引起了大批优秀的日本影视剧,《追捕》、《血疑》、《排球女将》……播出的时候,堪称万人空巷,山口百惠、高仓健等明星家喻户晓,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代人的审美。
电影《追捕》在当时轰动一时,演员高仓健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图片来源于网络)
《排球女将》(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这些影视剧很多是日本七十年代的作品,传到中国的时候已经过了很多年了。比如,当时广受欢迎的《血疑》其实是1975年的作品,可引进中国的时候是1984年,而山口百惠本人也早在1980年的时候就已经退出娱乐圈,结婚相夫教子了。(所以说当时人们的追星真的是追了个寂寞[笑哭])
电视剧《血疑》(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剧的精彩可以说给当时的观众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那些从来没看过的剧情,以及当时电视剧里体现了日本社会的先进,深深震撼了当时的年轻人。
八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开始改革开放,但是大环境下还是贫穷的,而且是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从城市到农村,大家都很穷。没有对比的时候,大家觉得还是挺幸福的,可是看到日剧里的场景,大家惊呆了。
当时大家觉得美国先进是很正常的,但是日本的先进程度却超乎想象。日剧里面,高楼大厦霓虹灯,家家户户都有电器,有电话,马路上车水马龙,人们穿得都特别洋气。
日本的先进程度让当时的国人震惊,明明一衣带水,距离这么近,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的生活却像是两个世界。
进入九十年代之后,日本在经济和政治上都发生了大变动,经济上,泡沫经济破裂,经济快速衰退,甚至一直影响到现在。政治上,一些右翼政治家上台,否定历史,严重伤害中国人民的感情,中日关系再度降温。
差不多千禧年之后,我们就几乎很难很难在电视上看到日剧了,这也就造成了一个现象,很多八零后和九零后对日剧几乎一无所知,反而是他们的父辈对一些日剧和日本演员还如数家珍。
当然,日剧在国内的衰落还有多方面原因,不得不提的,就是韩剧的冲击。相比于日剧,韩剧更满足了当时国人的口味。
韩剧《星梦奇缘》(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本虽说是与我们一衣带水的邻国,但终究还是有些文化差异的,而相比一下,我们与韩国的文化差异要小得多。从演员的表演方式上,我们可能会不太习惯日式的表演方式,觉得韩剧更自然一些。
再者,日本经过多年的发展,时尚审美早已经和我们熟悉的八十年代相差甚远。那时候的日剧里,小伙子都是精神的短发,大叔都是冷峻的硬汉,可后来的日剧里,长发的长发,非主流的非主流,中国人民实在是欣赏不了[捂脸]……
韩剧的主人公就相对清爽多了,从审美上,就俘获了我们的好感,从颜值上,就秒杀日剧几条街。
而且说到最核心的剧情,韩剧当时就两个类型,要么就动辄上百集的家庭剧,俘获了妈妈奶奶们;要么就是俊男美女的爱情剧,俘获了年轻人们,所以从年龄层上,韩剧几乎是一网打尽。
而日剧,各个种类都有,受众面本就很分散,再加上文化差异和审美障碍,只能说,凉得透透的。
除了韩剧的冲击外,日剧本身也和我们水土不服。
日剧的剧情很多都是跟日本的社会现实紧密结合的,反映很多社会现实,这样的片子从题材上来说,就注定了看着不会那么爽,哪怕同样是爱情片,也跟韩剧大不一样。
日剧《一公升的眼泪》(图片来源于网络)
除此之外,还是要提文化差异这一点。正因为日剧过多地反映了日本的当前社会现实,所以很多日剧想表达的主题,难以引起我们的共鸣。
日本目前还是比中国要先进些,哪怕是经历了泡沫经济,元气大伤,但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一些大方面上,仍旧是暂时领先于中国。
比如九十年代的《东京爱情故事》,本质上就是在写一个从地方上来的小伙子在东京这个大城市,和两个女孩子的爱情纠葛。
而差不多到十年前左右,我们才开始有了专注讲述“北漂”“沪漂”情感的电视作品,比《东爱》的背景晚了差不多二十年。
很多日本现在面临的社会问题,我们无法共鸣,所以很多人看不懂,觉得日剧有点矫情。
这不是任何一方的问题,是两国社会文化上的差异造成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那些小众的日剧爱好者得以在网络上继续观看自己喜欢的日剧,而在2005年之后,日剧也迎来了一个小的黄金期,很多优秀的作品涌现,比如《野猪大改造》、《求婚大作战》等,是很多八零后九零后的青春记忆,而那时的一些明星,现在依旧活跃在日剧的领域里。
《野猪大改造》(图片来源于网络)
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开放程度的扩大,让人们的眼界都得以拓宽,年轻人们对于影视剧的追求也越来越高,个人的思想也趋向于理性和多元化,为此,各国的电视剧都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以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欣赏要求。
当网络成了年轻人看视频的主要媒介之后,日剧也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线,越来越多的人发现了日剧的一些闪光点。
比如近些年来的《半泽直树》和《非正常死亡》等剧,受到很多人的欢迎,在一定的小范围内,形成了一股现象热潮。
日剧《半泽直树》(图片来源于网络)
日剧《非正常死亡》(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经济在不断腾飞,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在减小,也越来越能理解日剧里那些社会背景,慢慢有了精神共鸣,所以喜欢日剧的人一定会比以前越来越多。
现在很多平台都能看到日剧了,甚至有些几乎和日本同步播放,这是件好事。文化繁荣能开阔人们的眼界,促进提高人们的思想意识,而思想意识提高了,会进一步促成文化繁荣,社会进步。
不过我个人觉得,即使借助网络,即使日剧有了更多的曝光机会,但仍旧难改其小众的地位,这次,不一定是因为文化差异了。
而是按现在的发展趋势,我们早晚会超越日本,经济的强盛带来文化的自信,到时候已经文化自信的我们,不需要再从日剧里去寻找那些曾先进于我们的意识形态了。
八十年代,就成了有且仅有一次的,最初也是最后的,日剧在国内的辉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