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李秀成被处决的原因(陈玉成被捕后宁死不屈)

李秀成被处决的原因(陈玉成被捕后宁死不屈)李秀成号称“忠王”,为何临死之前,却表现出“不忠”,愿意向此前恨之入骨的清军投降呢?可见,李秀成向曾国藩投降,确有其事。有人可能会问,李秀成的供词曾被曾国藩篡改,如何确定投降是李秀成的本意?的确,曾国藩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曾经删改李秀成的手稿。但是,曾国藩本意是想杀掉李秀成,不接受他的投降的。捏造李秀成的投降供词,对曾国藩没有任何好处,还会给他惹来许多麻烦。而从曾氏后人后来公布的李秀成供词原稿来看,李秀成在供词中,确实表达了要向清军投降的意思:“我肯与中堂(曾国藩)、中丞(曾国荃)出力,凡是天国之人,无不收服。”

1856年,太平天国发生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与北王韦昌辉自相残杀,翼王石达开率众出走,导致太平天国元气大伤,对清军开始转入了战略防守阶段。

在天京事变发生后,很多人以为,太平天国失去了这几位重要人物,尤其是石达开的出走,将从此一蹶不振,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清军彻底击垮。但是,以李秀成、陈玉成为首的一批年轻将领,却有着令人出乎意料的军事才能。随着清军江南、江北大营被攻陷,战局又重新变得扑朔迷离了起来。

然而,由于太平天国上层已经腐化,李秀成和陈玉成之辈,能在战术层面上延续太平天国的命运,却无法在战略上力挽狂澜。1862年,陈玉成在安庆兵败,因错信练军首领苗沛霖,被出卖给清军。就义之时,年仅26岁。

李秀成被处决的原因(陈玉成被捕后宁死不屈)(1)

根据《胜保事类记》的记载,陈玉成临死前,没有流露出丝毫畏死之态,“吐属极风雅,熟读历代兵史,侃侃而谈,旁若无人。”坚决不愿向清军投降。而他唯一遗憾的是,太平天国人才凋零,“皆非将才,惟冯云山、石达开差可耳。我死,我朝不振矣。”

有人可能会问,李秀成的供词曾被曾国藩篡改,如何确定投降是李秀成的本意?

的确,曾国藩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曾经删改李秀成的手稿。但是,曾国藩本意是想杀掉李秀成,不接受他的投降的。捏造李秀成的投降供词,对曾国藩没有任何好处,还会给他惹来许多麻烦。

而从曾氏后人后来公布的李秀成供词原稿来看,李秀成在供词中,确实表达了要向清军投降的意思:“我肯与中堂(曾国藩)、中丞(曾国荃)出力,凡是天国之人,无不收服。”

可见,李秀成向曾国藩投降,确有其事。

李秀成号称“忠王”,为何临死之前,却表现出“不忠”,愿意向此前恨之入骨的清军投降呢?

李秀成被处决的原因(陈玉成被捕后宁死不屈)(2)

李秀成在供词中对此作出了解释,假如他此时的处境与陈玉成当年相同,是绝对不会投降的。因为“若我主在邦全,我为此事,是我不忠。今主死国亡,我兵数十万众乱坏世民间,我不能卫国,致其害民,皆我之罪也。”

因为洪秀全在数月前已经死亡,都城天京也被攻破,太平天国已经群龙无首,彻底宣告了灭亡。李秀成与曾国藩曾经各为其主,但此时李秀成的“主”已经不在了,若任由数十万太平军的游兵散勇流落民间,将成为危害百姓的一股力量。

而且,李秀成还解释说,自己从小跟随太平军起义,为的只是“图日食”,混口饭吃而已,并非对太平天国和洪秀全本人有什么信仰和忠诚。所以如今愿意投降清军,是希望能够发挥自己最后的力量,收服各地流落的太平军,让国家早日恢复和平安定。

不过,李秀成这一番投降的“诚意”,在曾国藩看来却是别有用心。最让曾国藩不安的一点,是李秀成供词中开口闭口都是“受中堂恩惠”、“为中堂出力”,却非常少提大清,这很有可能是李秀成施的反间计,想让清廷猜疑曾国藩,摘除湘军势力。

一向做事谨慎的曾国藩,选择小心驶得万年船,宁愿不接受李秀成的投降,并在他写完供词后匆匆将其处死,以免万一节外生枝,让自家兄弟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