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课堂教学案例(作文教学案例分析)
优秀作文课堂教学案例(作文教学案例分析)【教学段落实录】培养学生探究与写作能力,注重个性发展。3、通过写游记学生应该得到什么?如何得到?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主题】
【教学设计】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如何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我们的教学实践目标。我认为在作文教学中读写结合,游玩与写作结合,是一次人与自然情感的交流,是一次美的享受。本案例研究的主要问题有:
1、写游记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写游记?
2、怎样做到读写结合,借鉴所学课文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
3、通过写游记学生应该得到什么?如何得到?
4、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当什么角色?
【主题】
培养学生探究与写作能力,注重个性发展。
【教学段落实录】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曾沿着郦道元和刘大杰的足迹领略过长江三峡的瑰丽风光,也曾踏着赵丽宏的脚步走进周庄,了解了江南水乡的风韵及悠久文化,也曾跟着冯君莉的行踪欣赏了青海湖的神秘与梦幻,也曾跟着刘成章去了美国的纽约,了解了国际大都市的异域风情。我们也曾跟着柳宗元、苏轼、徐霞客、袁宏道浏览了我国的名山大川。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面对祖国的山川,四时美景,挥毫写下了一篇篇精美的篇章。无论是他们的创意,还是他们的笔法都值得我们去认真揣摩。今天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写游记?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课文说说:
生1:写游记要有真情实感,如《小石潭记》抒发了柳宗元被贬的不幸遭遇,倾诉了作者怨愤抑郁的心情。
生2:写游记要抓重点,详略要得当如《游恒山记》过程就是重点。
生3:写游记要条理清楚如《巴东三峡》写作顺序是:西陵峡-巫峡-瞿塘峡。
师:同学们说的都对,写游记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屏幕显示)请一名同学读一下:
一、按浏览的顺序描写景物
二、抓住浏览重点,详写过程
三、略写前后,情、理、景相结合
师: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至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同学们说说有哪两种?
生1:定点观察和移步换位法。
师:同学们说得对。请同学们就我们学过的课文具体说说这两种方法。
生1:我们学过的课文《游恒山记》中写登上山顶所看到的景物就属于定点观察。
生2:我们所上的《巴东三峡》就采用了移步换位法。他随着浏览的行踪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把所学过的课文中的写作特色巧妙地和写作联系起来了。我们写游记除了注意线索,还要抓重点,详写过程,那怎么抓呢?谁能联系所学过的课文说说。
生1:抓景物的特征,如《巴东三峡》,作者抓住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的特点来写
生2:抓印象最深的景点来写,如《周庄水韵》作者详写了第三次游周庄的情况。
生3:抓人文景观,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的传说典故。
师: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我们在一次浏览活动中,看到的景物很多,但我们不能样样都记下来,这样就成了"流水账,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的可以写得简略些。
师:写游记要略写前后,要情、理、景相结合。请同学们说说怎么写?现在就分组讨论3分钟,回答时由各组的代表回答。
学生(代表第一组):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恒山记》开头"十一日,风烟净尽,澄碧如洗。策杖登岳。"
生(代表第五组):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记承天寺夜游》的结尾:"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师:同学们的回答都能把我们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写作结合起来。其实在写作文时,我们要把感情融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在写景的同时我们还要努力探索人生真谛,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师:前面我们主要讲写游记时要注意的问题,其实要把游记写好,还要学会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来写景,同学们想想可以用哪些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说说(讨论5分钟)。
生(代表第三组):可以用移步换景的表现手法,在描写景物时,可以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描写更形象、生动,如可以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夸张等修辞手法,如《巴东三峡》就是多种修辞手法综合运用。
生(代表第六组):在写自然景观时还可以写社会生活、民风民俗、历史典故等,这样可以增加历史的厚重和文化底蕴。
师:同学们说得太好了,写游记时要学习运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血有肉。形象生动,富有文采。老师希望大家能够把我们所学的课文中的写作特点巧妙地借鉴到我们的作文中去,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再一一点评了。通过以上的训练,同学们能够感觉到游记并不难写,只要你仔细观察,按游览的顺序描写景物,详略得当,情、理、景相结合,并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我相信每位同学都能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现在我要求同学们利用国庆放长假。先让爸爸妈妈带你出去旅游,回来后,按老师教给你的方法写一篇游记,如果没有条件外出旅游,那就写我们周围的景点。人们常说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家乡的景物定有与别处不同的特有的美。现在请同学们先看一段有关家乡景点的画面和有关资料,看完后再口头作文。
屏幕显示家乡的山山水水和有关资料,看完多媒体课件后同学们心情都很激动,大多数学生在小声的说,原来家乡这么美,过去我怎么没发现?
师:我先念一篇我写的下水作文《游玉带湖》给同学们听,听完后,你们就对自己去过的地方进行口头作文。
生1:自告奋勇的站起来,我讲《游九龙瀑布》。
生3:我的口头作文是《罗平小三峡》。
师:同学们的口头作文,说得非常好,如果这样坚持下去,我们的作文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下课。
【案例分析】
这是我上的一堂作文课。内容是语文出版社出版的新教材,八年级(上)第一单元后的写作训练——写一篇游记。我完全是依据教材的内容和要求进行的。
怎样教学生写作是我一直感到困惑的事,过去我一般不把作文当作"课"来教。一般的做法是:一个单元的课文讲完了,按照写作训练的内容,布置一个文题,略作指导,提几点要求,就让学生去写。把作文课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结果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不是抄一篇,就是假大空,没有什么真情实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决定对我过去的作文教学进行一次大手术。上面这堂作文课就是我的一次教学尝试,结果国庆收假后,学生每人交给我一篇游记,我在批改作文时,发现了很多佳作,是过去所没有的,随后我又单独向同学了解这次作文课的反馈意见,全班学生都说这种方法对写作帮助很大,过去不知道怎么写,只好瞎写一通,现在通过老师跟所学课文联系起来讲写作方法,他们知道从哪些地方下笔,觉得写作并不可怕了。他们希望我今后的作文课就像上次那样讲,先教给学生方法,给学生范文,再让学生自己去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真情实感。
可以说,学会写一篇作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写作的技巧,让他们在正确的方法指引下通过实践逐步加深理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才是教学工作的关键所在。
【教学反思】
这个教学案例,促使我对作文教学中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反思。
1、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课"来教。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可现在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却不容乐观,或敷衍了事,或临阵磨枪。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升学压力,现在的中考、高考作为一种选拔性质的考试,分数仍是重要的,而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分数,占的比重很大,一般在50-60分之间。可实际情况又是作文分数相差不大,拉不开档次。客观现状导致的结果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语文教师都认为把主要精力放到作文教学上得不偿失,所以就把主要精力放到阅读教学上了。我过去教学也是这么做的。但是通过这次教学尝试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不要把教材中的写作训练当作作业或任务去布置,要切切实实地把它当作"课"来上。
2、要把课文和写作结合起来。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中学作文一般都是以课文为范例,学生依此为样,联系实际写出文章来,如此反复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课文教学中,一定要着眼于学生的写作,结合具体的篇,在遣词、造句、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有目的,有计划地传授相关的语文知识,进行语文能力训练,为学生作文提供依据和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上的这节作文课,围绕着写游记进行训练,联系了《巴东三峡》、《游恒山记》、《小石潭记》等学过的文章中的线索、重点、抒情、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进行教学,这就比那种弃课文而不顾的死板方法的作文课效果好得多。实践证明,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脱节两败俱伤。
3、教给学生方法。长期以来,我们在作文课上,教师更多的是提出一些要求,而很少向学生提供符合要求又能够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就写游记来说,我们经常提到,学生也不陌生,但怎么写,有没有规律,要解决哪些问题?这些光靠提供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一些能够实际操作的方法和要领。在这方面,我这节课做了有益的尝试。告诉学生写游记时要注意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来进行分析,并教给学生写游记的方法。
4、张扬个性。通过这次教学还给我一个启示就是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把学生当成考试机器,当成接收器来进行教学,其实学生也有自己的思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更能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中学生在心理上已逐渐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和创造欲望正在增强,并且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和文字表达能力,无论是背诵、回答问题、还是口头作文,都要让他们在张扬个性的同时增强自信心。
本案例中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的合作精神展现的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对话的过程,是学生应用语言的过程。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