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泉品牌成名于哪一年(拍蒜风波中的张小泉)
张小泉品牌成名于哪一年(拍蒜风波中的张小泉)同日晚,夏乾良在其个人社交账号致歉称,网传视频并非视频的全部,且并未根据当时的情境和语境进行描述,因而引发误解。他承认,公司从消费者反馈中发现自身品牌管理、产品管理、售后服务等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张小泉即将发起“断刀召集令”项目,凡在国内购买的菜刀,若在过去五年内有断刀事故发生都可新刀换货。本以为风波就此结束。然而,仅仅3天后,7月18日,张小泉因总经理夏乾良曾经接受采访时的发言,再次登上微博热搜。夏乾良在采访中表示,中国人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是错的,“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的”。他在采访中称,“中国人的菜刀都是方方正正的,张小泉把菜刀前面的头斜过来,那不是设计感,是消费者教育”。张小泉近期的风波,始于一起“拍蒜”事件。据南都此前报道,7月12日,广州市民王女士反映,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刀居然断成了两截。对此,张小泉电商自营店售后客服回复她,“我们的刀不能拍蒜”。王女士将此事发到网上后引发
刀剪行业老字号“张小泉”近期频繁登上微博热搜,继“刀一拍蒜就断”事件后,近日,张小泉总经理夏乾良曾经的一段采访被挖出,其称“你学了几十年的切菜都是错的”“所有米其林师傅都不是这样切的”等言论,再次引发舆论风波。
号称已拥有近400年历史的“张小泉”,在刀剪界曾有过靓丽的成绩。2006年,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最早一批被评为中华老字号的民族品牌。2021年9月6日,张小泉创业板上市,被称为“刀剪第一股”。截至2022年3月,张小泉已获得专利135项。
然而,南都记者梳理发现,近4年来,张小泉研发投入占比持续处于低位,营销费用却激增。在生产上,张小泉超过75%的产品都靠外协加工而非自产,销售上呈现依赖经销商的特点,让消费者对张小泉产品的质量产生怀疑。
断刀事件后又因总经理言论惹争议
张小泉近期的风波,始于一起“拍蒜”事件。
据南都此前报道,7月12日,广州市民王女士反映,用张小泉菜刀拍蒜,刀居然断成了两截。对此,张小泉电商自营店售后客服回复她,“我们的刀不能拍蒜”。王女士将此事发到网上后引发热议。
7月15日晚,张小泉股份有限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公开情况说明称,此次事件是由经销商客服回复不当引发舆论关注,已向王女士赠送了新的刀。对于张小泉刀能否拍蒜的疑问,该说明称,“一般而言,张小泉的常规刀具是可以拍蒜的”,但又称“不是所有的刀具都适合用来拍蒜,一些硬度较高或者有专用用途的刀具如果用来拍蒜的话,有断刀的风险”。张小泉相关负责人也向南都记者表示,“公司可能会研发专门用来拍蒜的刀”。
本以为风波就此结束。然而,仅仅3天后,7月18日,张小泉因总经理夏乾良曾经接受采访时的发言,再次登上微博热搜。夏乾良在采访中表示,中国人学了几十年的切菜是错的,“所有的米其林厨师都不是这样切的”。他在采访中称,“中国人的菜刀都是方方正正的,张小泉把菜刀前面的头斜过来,那不是设计感,是消费者教育”。
同日晚,夏乾良在其个人社交账号致歉称,网传视频并非视频的全部,且并未根据当时的情境和语境进行描述,因而引发误解。他承认,公司从消费者反馈中发现自身品牌管理、产品管理、售后服务等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张小泉即将发起“断刀召集令”项目,凡在国内购买的菜刀,若在过去五年内有断刀事故发生都可新刀换货。
营销费用激增
张小泉的致歉与提供的售后解决方案,并没有完全平息外界对这个老字号质疑。7月19日,有消费者拍摄视频称张小泉剁刀剁鸡腿时折断,刀被弹飞,刀把与刀身分离,相关话题也引发不少关注。
张小泉2021年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张小泉的研发投入分别为0.08亿元、0.17亿元、0.2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分别为2.14%、3.47%与3.51%。而据张小泉2021年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其研发投入约为0.23亿元,较上年增加不到300万元。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张小泉研发投入占比例变化不大。
在上述招股书中,张小泉曾表示,“虽然公司目前仍处于行业竞争的相对优势地位,但如果不能继续保持在技术研发、产品性能等方面的领先优势等,将不能适应新的竞争形势,公司经营业绩将受到不利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与研发费用相比,张小泉的销售费用正大幅增长。张小泉2021年的销售费用达1.17亿元,同比增长41.08%,对于销售费用的激增,张小泉在财报中解释为“公司加大品牌宣传及产品推广力度,相应广告宣传费等增加”。
其财报披露,张小泉近年来加大了在抖音、小红书、两微、逛逛等线上平台的推广。今年一季度,在疫情影响下,张小泉加大了抖音等电商平台推广力度,致使线上平台流量费上升、品牌推广费等增加,销售费用激增74.37%。
超75%产品生产靠代工
除了研发投入占比持续处于低位,销售费用大幅增加,南都记者发现,近年来张小泉在生产方面大量依靠代工生产,也引发外界对其产品质量的怀疑。
据招股书显示,2018年至2020年,张小泉75%产品生产靠代工。
据该公司招股书,2018-2020年,张小泉代工产品产量分别合计3039.22万件、2980.78万件及3301.18万件,分别占全部产量的76.51%、75.17%、77.15%。从产量分布上来看,张小泉在生产方面严重依赖代工的情况明显。
此外,张小泉在销售模式上呈现出依赖经销商的特点。2018年至2020年,张小泉的经销商数量分别为368、406、533个,经销占线上销售比分别为61%、62%和56%,直销占线上销售比例则为27%、29%、41%。庞大的经销商也考验着张小泉的管理能力,此前“刀一拍蒜就断”事件,张小泉解释正是“由经销商客服回复不当引发舆论关注”。
刀剪类产品属于耐耗消费品,存在复购率低,市场分散等特点,张小泉似乎也“不好赚”。据张小泉招股书援引数据,以2017年市场规模409亿元来计算,张小泉的市占率仅达1.4%。
南都记者发现,张小泉近年尝试跳出刀具界,在厨房电器、家居生活用具等延展品类进行了更多尝试。2021年张小泉成立了厨具厨电事业部集群以及家居五金事业部集群,当年张小泉厨具厨电、家居五金两大新产品类目共计实现销售收入2.27亿元,占总营收的29.91%。在互动平台上,张小泉近期还称公司已推出剃须刀及相应的替换剃须刀片,目前已在淘宝、拼多多、京东等电商平台销售。
采写:南都记者 余毅菁 方诗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