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成都市各区都在2月份提前公布了2022年幼升小的入学实施细则,可谓非常有温度,科科也对成都2022年幼升小政策做了解读,详细点击《2022幼升小、小升初政策白话文科普》(这里添加文章超链接)。
今年政策公布早,给家长预留资料准备的时间也更充分,今天就详细分析一下幼升小各个阶段的资料准备和操作流程。
1
幼升小信息采集
幼升小分为三类学生,读者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公立学校择校生、正读生和统筹入学生三种类型。
1、择校生
烈士、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高层次人才、直接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一线医务工作者、进藏干部职工等优抚对象子女,须在5月16日-5月20日向区教育局提交资料进行信息采集。
另外,集体户籍入学也是同一时间信息采集。


2、正读生
本区户籍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须在规定时间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注意:天府新区是一套独立系统,四川天府新区招生入学管理平台,),进入信息采集系统完成信息填写。
这就是绝大多数家庭孩子读书的情况,信息采集时间是今年5月9日-5月20日。
3、统筹生
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申请人须于4月20日—5月20日登录“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进入“成都市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进行申请办理。
随迁子女入学的一般要求是去年四月至今年四月三证连续满一年,就是居住证(成都市本地户籍不需要办理居住证)、房产证明或者租房备案合同、养老保险或者个体工商营业执照;这三个证非常重要,缺任何一个都是直接不符合条件,而且租房必须办理备案,如果不办理备案即使有租房合同官方也不认可!

2 学校公布招生简章
今年4月30日之前,民办小学会在网上公布当年的招生简章、招生计划、招生范围和收费标准,大概同一时间,各公办小学也会学校门口公布自己的今年招生计划。
值得注意的是
今年成都市教育
明确提出
民办学校优先区内招生
不得招市外学生!
民办学校在学校审批机关管辖区域内招生,优先满足学校所在区(市)县学生入学需求。
经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市教育局同意后,民办学校可招收本市户籍、本市学籍、来蓉就业居住人员随迁子女及其他符合政策的适龄儿童。
往年主流行情是民办学校50%比例招区内,50%招区外市内,今年恐怕是民办锁区为主,科科估计,大概率多数民办学校80%以上生源来自本区,具体以下月底之前各民办学校发布的招生简章为准!
3、资料现场审核
5月30日-6月2日,本区户籍适龄儿童法定监护人持适龄儿童与其同一户籍的本区居民户口簿和实际居住地证明(法定监护人实名所属房产证明等),在规定时间到区教育局指定的登记点(一般是学校)进行现场审核。
资料审核的地点一般是学校,一般而言不一定需要孩子到现场,资料的话一般就是父母身份证、户口本,房产证原件和复印件。另外,孩子的疫苗接种证明不是这个时候审核,开学时交给学校即可。
资料的话一般情况下按照下面的方式准备:
房产证为父、母一方单独所有的,需提供:
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首页、户口页、学生页),所有资料需要按要求复印。
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所有权人信息页、附记页),无房产证的需提供购房合同和房管局(或者天府市民云APP)打印的房屋信息查询记录表。
房产证为父母共同所有的,需提供:
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首页、户口页、学生页),所有资料需要按要求复印。
房产证原件(两本)及复印件(所有权人信息页、附记页)。无房产证的需提供购房合同和房管局(或者天府市民云APP)打印的房屋信息查询记录表。
结婚证(两本)及复印件。
推荐带上孩子。
不需要两个人监护人都去。
各区教育局6月15日公布户籍适龄儿童资料现场审核结果,
4、民办小学网上报名

●1、自愿就读民办小学且符合民办小学招生简章中招生条件的适龄儿童,须在规定时间进入“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选择“民办小学报名”进行网上报名。报名时间是6月13日-16日。
●2、每位符合条件的适龄儿童,可在认真阅读民办小学招生简章后,自愿填报一个民办小学志愿。报名时间截止后,报名信息不能再作修改,报名截止日前可以修改志愿(天府新区报名方式略有差异)。
●3、所有民办小学招生均在“成都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服务平台”进行网上报名。任何学校不得自行组织招生报名。
5、民办小学摇号和学位最终确认
6月17日或18日(各区时间略有差异),各区县公布本区内公办小学的划片范围。6月21日,民办小学摇号结果出炉,同时公布各公办小学入学结果。
6月22日-23日,监护人登录网站确认学位,如果不确认,默认选择公办学位(如果没有摇中民办小学,就不需要确认学位)。
6月24日,公布未录满的民办小学的招生计划,25日进行补录报名,27日组织民办小学补录并且公布结果,如果前期确认过公办学位又被民办学校补录的,可以就读补录的民办学校。

已确认民办小学学位但又放弃的适龄儿童,须在新学期开学前向区教育局提出申请,其公办学位由区教育局统筹安排。

最后
附上各区县教育部门联系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