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和当今文字存在什么关系(从甲骨文的角度揭秘汉字)
甲骨文和当今文字存在什么关系(从甲骨文的角度揭秘汉字)所以我们了解到,止字一开始在甲骨文里面表示脚趾,顺带表示行动之意,恰恰和后世的用法表示停止之意相反。止的甲骨文止字在古文及甲骨文里面都是表示脚趾,如果在甲骨文里面顺带作为表示行动的偏旁部首。止字古同趾止字古同趾,脚趾头,作为行动的偏旁部首
说起汉字“武”这个字,很多人都能说出武者止戈为武也。我们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出处。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最早提出这一著名的论点。书中记载:潘党曰:“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庄王回答:“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潘党(楚国大夫)认为楚庄王战胜了敌国,应该让敌人的后代都知道,不要忘了楚国的威风。而楚庄王告诉潘党:“武”字是由“止”和“戈”两字合成的,真正的消灭暴乱,是永远停止动用武器,这才是真正的武功。
从上面的典故来看,很明显古人和我们的理解是一样的,那就是认为武字由止戈二字组成,是化解干戈之意。然而上古时期造字之初武字是否真的是表示为停止干戈之意呢。其实不然,止戈为武非但不是表示化解干戈之意,反而造字本义恰恰相反其造字本义是使用干戈的意思。
我们先来看看止字的本义
止字在古文及甲骨文里面都是表示脚趾,如果在甲骨文里面顺带作为表示行动的偏旁部首。
止字古同趾
止字古同趾,脚趾头,作为行动的偏旁部首
止的甲骨文
所以我们了解到,止字一开始在甲骨文里面表示脚趾,顺带表示行动之意,恰恰和后世的用法表示停止之意相反。
我们来看止字在其他的字里面的用法
降字的演变
上面是降字,左边是小山坡右边是两个向下的脚印也就是两个止字。脚步向下自然就是降。
陟罚臧否的陟
我们再来看看“降”字的反义字“陟”,可能很多人都对“陟”这个字很陌生,但是我们看《出师表》:“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可能大家就想起来了“陟”字最初表示登山引申为提升,与惩罚相对。
我们从上面看出了止部在甲骨文里面是作为一种行动的描述。现在我们来看看武字的结构。
止戈为武就是戈下长脚
止戈为武中的止不是表示停止,而是表示行动,所以武即是戈的行动。后世甲骨文的本意无人知晓,渐渐止戈为武被讹传为了停止干戈,真是个谬误。武者,动武器也,这才是古人的对武字的朴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