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育假延长生育金补发(沪生育假延长至60天)
上海生育假延长生育金补发(沪生育假延长至60天)据悉(以下简称《条例》)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导语
为了鼓励生育,一些地方正不断释出政策福利。近期多地公布人口计生条例修正案,其中不乏长产假和陪产假、增设育儿假等鼓励生育措施。25日起,上海生育假增至60天,每年再加5天带薪育儿假。你心动了吗?
官宣来了!
25日上午
上海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
审议并表决通过了
《上海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以下简称《条例》)
据悉
《条例》将生育假由三十天延长到六十天
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
夫妻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
修改后的《条例》即日起实施
此次条例完善了有关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①授权市和区人民政府综合采取财政、教育、住房、就业、保险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②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导向、区域平衡、基金承受能力、社会影响等方面因素,将生育假由三十天延长到六十天;
③增设育儿假,明确规定: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
详见↓
生育假由三十天延长到六十天
修订后的条例共有十八项,根据《决定》精神和上位法规定,此次修订对生育政策作出优化:一是明确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二是修改再生育子女的条件,简化认定情形,不再对再婚夫妻之前生育的子女进行合并计算。三是取消社会抚养费等制约措施,删除相关法律责任条款。
根据新修改的《人口计生法》,此次条例完善了有关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一是授权市和区人民政府综合采取财政、教育、住房、就业、保险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按照《决定》要求,目前由市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相关部门正在研究制订《上海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 整体考虑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的制度供给,综合施策,协同推进,放大效应。
二是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导向、区域平衡、基金承受能力、社会影响等方面因素,将生育假由三十天延长到六十天。根据相关法律,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难产等情况适当延长。这也就意味着,上海女职工的产假与生育假相加,生育期间,可有158天假期。
三是增设育儿假,明确规定: “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
《条例》还规定,鼓励用人单位采取有利于照顾婴幼儿的灵活休假和弹性工作措施,支持家庭生育、养育。
延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制度
优生优育直接关系到广大家庭的幸福和人口整体素质提升 当前在生育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不孕不育人群比重高;二是高龄、高风险孕产妇比例增加;三是出生缺陷仍有一定比例;四是意外妊娠现象仍较多。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优生优育和生殖健康服务。此次修订增加了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教育、规范开展不孕不育诊疗等内容,将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纳入与婚前医学检查、孕产期检查同等范畴。同时,明确了各级人民政府、公共场所、用人单位建设婴幼儿活动场所、母婴设施等要求,以及相关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指导、支持和帮助职责。
目前,托育服务供给总量整体仍显不足,家长普遍反映家门口公办托育服务相对稀缺。因此,迫切需要推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公办园托额比重,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为进一步扩大托育服务供给 条例明确规定: “市和区人民政府应当综合采取规划、土地、住房、财政、金融、人才等方面措施,建立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提高婴幼儿家庭获得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同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托育机构,支持幼儿园和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区 提供托育服务。”
目前,本市约有380万个独生子女家庭,涉及约760万独生子女父母。为了做好政策衔接,维护好计划生育家庭合法权益,在实施三孩生育政策的新形势下 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扶助关怀。条例明确: 一是延续《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制度,明确在政策调整后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并给予必要的优先和照顾。二是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在原有补助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对此类人群的生活、养老、医疗、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消息一出
网友对此事反响比较大
#上海夫妻子女3岁前各享育儿假五天
生育假冲上热搜榜
留言也有很多问题
正在休生育假的适用新政策吗?
现在休产假,还能顺延吗?
关于大家的问题
上海官方已给出回应!
常见问答
1.三孩生育政策从什么时候起正式实施?
答:按照国家统一部署,上海市三孩生育政策从2021年5月31日(包括5月31日)起正式实施。
2.夫妻生育子女的数量是如何计算的?
答:按照夫妻共同生育的子女数计算。
3.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是以生育子女的数量计算?还是以生育胎次计算?
答:以生育子女的数量计算。
4.一对夫妻已经共同生育了三个子女,在什么情况下还可以再生育子女?
答:根据《条例》规定:一对夫妻共同生育了三个子女,其中一个子女经区或者市病残儿医学鉴定机构鉴定为非遗传性残疾的,可以要求安排再生育子女。
5.一对夫妻生育三个以内子女,是否需要办理再生育手续?
答:不需要。
6.符合《条例》规定可以再生育子女的夫妻,是否需要办理再生育手续?
答:需要按照《条例》规定,办理再生育手续。
//
关于相关假期问题
1.生育假是多少天?如何享受?
答:按照《条例》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还可以再享受生育假六十天。生育假享受产假同等待遇。生育假一般应当与产假合并连续使用。生育假遇法定节假日顺延。
2.在2021年5月31日(包括5月31日)之后至新修订《条例》出台实施(2021年11月25日)前这段时间已经生育子女的夫妻,如何享受生育假?
答:在这段时间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已经生育子女的夫妻,如果女方已经按照原《条例》享受完毕三十天生育假的,可以再补享受生育假三十天;如果女方已经领取了原三十天生育假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可以再补领取三十天生育假期间的生育保险待遇。医保部门会自动按原申领银行账户予以补发,无需个人重复申请。
3.育儿假是多少天?如何享受?
答:按照《条例》规定:“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夫妻,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育儿假期间的工资,按照本人正常出勤应得的工资发给。”在实际执行中,育儿假按照生育的子女数量计算天数。每年的育儿假原则上应在当年使用,可以连续使用,也可以分散使用。
4.《条例》规定,“在其子女年满三周岁之前,双方每年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这里的“每年”是指自然年?还是周年?
答:指的是“周年”。举例来说:如果孩子的出生时间是2021年12月1日,则到2022年11月30日是一个周年,在这个周年期间,双方可以享受育儿假各5天。以此类推。
5.在新修订的《条例》实施之日(2021年11月25日),子女年龄不满三周岁的,其父母是否也可以享受育儿假各五天?
答:可以享受育儿假,以孩子的实际年龄来计算。举例来说:如果孩子的实际年龄已经满1周岁、未满2周岁的,则其父母双方还可以享受2个周年期间的育儿假各5天。以此类推。
从政策来看
今年5月31日之后生育子女的
可以补休30天生育假
还会补发生育险!
新妈妈和准妈妈们千万别错过哦!
除了上海
其他地方的生育政策也是让人心动不已
还有的地方奖励10万元!
各地鼓励三孩的新政策
北京
奖励30天生育假期,二孩及以上家庭直接配租公租房。
另外,北京卫健委消息称,5月31日(含)后按规定生育三孩的,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生育奖励假30天,其配偶享受陪产假15天。女职工所在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同意,可以再增加假期一至三个月。
(图片来源: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陕西
半年奖励假
陕西省司法厅发布意见稿,女职工生育三孩的,再给予半年奖励假,其配偶增加护理假15天。
(图片来源:陕西省司法厅)
广东:
奖励80天假期
9月13日,广东省卫健委发布消息,广东三孩登记,女方可享受80天奖励假,男方享受15天陪产假。
(图片来源:广东省卫健委)
甘肃临泽:生育最高补贴10万元,二孩、三孩家庭买房最高补助4万。
江西:增加婚假15天产假90天,男方护理假30天。
天津:报销三孩生育医疗费用。
安徽:国家规定基础上形成总计158天的产假,在子女6周岁以前,每年给予夫妻各10天育儿假。
三胎政策开始内卷了
各地想办法促进生育
然而
大家的生育愿望却没有那么强烈
同时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忧虑
生个孩子回来,工作还在吗?
公司更不招女员工了
还有网友表示
假再多
不解决托幼、上学、住房、工作
等等一系列问题
还是没什么用
不愿意生
其实大家的顾虑也是可以理解的
近日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来的新低。
同期全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仅为1.45‰,同样创下1978年以来的历史新低。
根据网友的评论以及上方的数据
我们不难看出很多人越来越不愿意生孩子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养娃成本太高了
选择好的学校上学;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为了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差,还要上各种兴趣班。尤其现在很多的家庭还背负着房贷,这么一想可不得让人头大。
不光物质上投入的成本高,精力上投入的成本也不低,一个孩子经常要动员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轮班照顾,有的五六十岁退休的老人甚至专门去考驾照,就是为了开车接送孩子上下学。所以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很多人其实是担心生孩子的。
养孩子太耗费精力了
现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作为主力的通常是妈妈。照顾孩子,辅导功课还要上班。养孩子真的很耗费精力。
耽误职场晋升
尤其是现在已婚未育的女性在求职时往往最先被拒之门外,即使获得工作机会也要签下“几年内不怀孕”的隐形不平等条款,而休完产假重回职场的新妈妈则因为需要平衡照料子女的家庭责任面临职位被取代,权责被架空,甚至被扫地出门的风险。
这些加起来
哪怕很喜欢小孩的人
也要仔仔细细的考虑一番
无论对待婚恋还是生育
慎重是对的
但我们永远不能等到一切条件都完美了
才结婚和生育
没有谁天生就是好父母
只有愿意陪着孩子一起成长的父母
当你真正上路时就会发现
其实之前的忧虑都是多余的
当然
我们也期待国家出台更多完善的政策
彻底解决女性生育的后顾之忧
信息来源:上海市卫健委,上海发布,网络
声明: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上海育儿帮,版权归原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