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赛季王者了(一波节奏一个神)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赛季王者了(一波节奏一个神)这里面肯定是有些误解的。当时的韩寒就写过:“虽然飞街不能提高控车的技术,但对于以后混不下去了成为一名优秀流畅拉客次数多的出租车司机还是很有帮助的。”其实在宝来1.8T红火的年代,市面上的三菱EVO、斯巴鲁STi和奥迪TT已经不算特别稀罕的物件,甚至还有人专门开着这些车从外地去北京找十三郎飚一把。但也就是因为北京交警和《北京青年报》还有《鲁豫有约》把陈震变成了开快车的典型,所以在众人心目当中,宝来1.8T就有了一个高到莫名其妙的位置。不过当年的震哥虽说还没有249万粉丝,但至少也算个KOL。当年在国贸桥抓飙车的交警就经常听那帮杀马特提起个十三郎的名号,最开始可能是以为这帮孩子读书少,连十一和十三都分不清楚,非得和个唱歌的较什么劲。后来才发现,原来真有人能在13分钟内跑完二环一整圈。于是在那年元宵节前两天的晚上,北京交警全城出动,头一次为了个普通人把二环给封了。最终在西直门桥拥堵的车流里,把陈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赛季王者了(一波节奏一个神)(1)

文|万湑龙

图|网络

十二年前的时候,陈震同学还不是现在的自媒体大V。

当时的社会你震哥,车狠话不多。吃完饭之后和朋友去酒吧,打赌说谁最后到买单,结果人就在二环上刷出了前无古人、后有可能也无来者的十三分钟跑完全程的纪录——毕竟现在的二环24小时几乎都在堵。

不过当年的震哥虽说还没有249万粉丝,但至少也算个KOL。当年在国贸桥抓飙车的交警就经常听那帮杀马特提起个十三郎的名号,最开始可能是以为这帮孩子读书少,连十一和十三都分不清楚,非得和个唱歌的较什么劲。后来才发现,原来真有人能在13分钟内跑完二环一整圈。

于是在那年元宵节前两天的晚上,北京交警全城出动,头一次为了个普通人把二环给封了。最终在西直门桥拥堵的车流里,把陈震给截了下来。不过那次他开的并不是1.8T的宝来,而是一辆高尔——没有夫,就是高尔。

正经说起来,宝来1.8T能算得上是国产的第一代性能车。《北京青年报》说过,早在1997年的时候,北京就有人开始地下飙车,所以在时间轴上往前倒,就得追溯到富康混战桑塔纳的年月。

其实在宝来1.8T红火的年代,市面上的三菱EVO、斯巴鲁STi和奥迪TT已经不算特别稀罕的物件,甚至还有人专门开着这些车从外地去北京找十三郎飚一把。但也就是因为北京交警和《北京青年报》还有《鲁豫有约》把陈震变成了开快车的典型,所以在众人心目当中,宝来1.8T就有了一个高到莫名其妙的位置。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赛季王者了(一波节奏一个神)(2)

这里面肯定是有些误解的。当时的韩寒就写过:“虽然飞街不能提高控车的技术,但对于以后混不下去了成为一名优秀流畅拉客次数多的出租车司机还是很有帮助的。”

他断然没有想到十年之后居然会有自媒体这么一门营生,也不会想到十来年间依然有无数懵懂青年崇尚速度到盲目的程度。盲目到违法飙车和合法赛车不分,盲目到认为自己有可能触手可及的十几万的运动型家轿可以怼天怼地怼法拉利。

至于谁给他们的勇气,估计不是梁静茹,而是《头文字D》和《速度与激情》这样脱胎于虚拟、却看似现实的马路传说。

2009年的时候,我还在上大三,当时痴迷于《魔兽世界》。记得NGA上有句名言,至今还印象颇为深刻:“一代版本一代神。”那年,宝来1.8T这波神还供在桌上的时候,开马自达6 2.3的大哥们就迫不及待地横空出世了。

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就没陈震那么好运。倒不是说这些人能够像他那样摆脱飙车的恶名而成为一位充满正能量的自媒体大V,而是没出事。陈震还在汽车之家的时候就说过:“所以第11次被抓,毫不装B地说,是一个特别完美的结局。第一没输,第二没发生交通事故。而最有可能发生的两个结局,都不如这个。”

杭州的胡斌就是飙车一体两面里的反面教材,正是因为那年杭州的胡斌和成都的孙伟铭、南京的张明宝接连造成恶性交通案件,才有了后一年刑法中增加了危险驾驶罪。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赛季王者了(一波节奏一个神)(3)

胡斌出事前一年,曾有记者坐过他的车在杭州龙井山上跑过两趟。当时他开的不是那辆三菱EVO X,而是一辆马6,19岁的胡斌还给车装了涡轮,改装了进排气和刹车,仪表台上立着速度表、水温表和油温表,至少看上去他的改装品味不那么汽配城范。

但很显然年轻的胡斌还没明白Flag不能乱立的意思。在《南都周刊》的稿子里有这么一段描述:

“你这样开车,真不害怕出事?”

放下引擎盖前,他愣了一下,用手,轻轻地掸去了落在发动机上的一粒烟灰。“我是受过专门训练的,不会出事。”他接着吐烟圈,看上去很满足。

也就是胡斌在杭州的龙井山上幻想自己如同高桥凉介附体的时候,南京的马自达6车友会的20辆车在高速公路上硬生生把一辆悍马给围堵了十来分钟。

在还没有微博、微信的时代,手机视频的清晰度和传输速度还是龟速的时代,人人都还不是自媒体的时代,这件事居然能持续好几天占据各大论坛头版、网站头条甚至是报纸、电视的版面,也算是一个由老网民们创造的奇迹。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赛季王者了(一波节奏一个神)(4)

或许有人会问,当年的马6是个什么水平的车?

这么说吧,我是2011年买的福克斯,当时上海天马山赛道的“天马论驾”专门有个福克斯组,很多参赛的明见赛车都把福克斯2.0升的发动机换成了那台马6的2.3升发动机。还有更极端的人把发动机扩缸到2.5升,并且加装涡轮,这样的福克斯有着300多马力是很正常的事,这也一个方面反映了马6 2.3的“底子”有多好。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赛季王者了(一波节奏一个神)(5)

关于胡斌,韩寒其实也写过一篇文章。他多少有些无奈,毕竟之前一段关于安全驾驶的采访被各种视频网站按上了“韩寒:没开过快车的人很窝囊”的标题。这么看来,当时的某些门户和现在的某些自媒体在节操方面没什么大不同。

其实当年的车友论坛和现在的车友群也没什么大不同,充斥着一帮头脑发热的年轻人,手里有一辆快车就认为老子天下第一,啥都不放在眼里。

在一个略显盲目的群体里,一种略显狂热的情绪很容易被发酵。麻痹着一小群人不断地去挑战道路的极限、车的极限,甚至是自身的极限。而在各种极限里,自身的极限又是最低的,不仅是因为他们超了一辆比自己贵很多的车会赢得满足感,也是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驾驭好一辆车需要几斤几两的车技。

但是,论坛里的一时口舌之快,总能让人非常过瘾。但凡是个网络社区皆如此,关于女生的社群我不了解,至少从大部分男性都喜欢的体育、汽车、军事板块来说,坐在屏幕那头指点江山简直是英雄气概到无以复加。不过汽车在其中算是成本高的,毕竟你得要上传个视频什么的来证明自己曾经干过值得吹牛的事,更重要的是,你得有钱买辆车。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赛季王者了(一波节奏一个神)(6)

想想十来年前的马6 2.3要卖到23.78万就心疼那些少年,有这钱买间房估计如今能趁个两三百万,而当年的车如今也就能卖个两三万。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赛季王者了(一波节奏一个神)(7)

对于绝大多数飙车少年来说,山路过弯都是个很有技术水平的事情,超车和蹦直线加速是获得面子和快感的最简单方式,这也就给高尔夫GTI的走红留下了巨大的市场。

我们媒体总说高尔夫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和庞大的粉丝群体,不好意思,其中绝大多数是在国外。第四代高尔夫曾国产过,后来结果如何,从一汽-大众怎么着都不引进第五代高尔夫就能窥知一二。

真正硬核的高尔夫迷当时想尽办法从国外进过一小批两门的第五代高尔夫GTI,但是花费也极为感人。如今这些车还能在北京街头偶然看到,其中大多数车况依然极好。高尔夫在国内真正的走红还得从第六代车型国产算起,等到了GTI国产迎来了一波高潮。

它几乎可以满足年轻人对于一辆性能车的全部幻想。战斧式轮毂一眼即知,绿灯起步罕逢敌手。更重要的是,它的价格也在很多人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如果承受不了,没关系,还有1.6升和1.4T车型可以选。淘宝的飞速发展足已经让他们以比较低的价格把自己的车改的和GTI看上去差不多,虽然只是看上去差不多。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赛季王者了(一波节奏一个神)(8)

国内的车迷大部分都有传承性,当年为TSI DSG叫好的人在我看来和如今高喊“本田大法好”的人别无二致。起头的人都是为了找寻身份认同和身份象征,以证明自己买车的决策之英明,至于其后的跟风者,无非就是站个保证意见安全的队而已。

纵观人类历史,没有一辆车是绝对的神车。可能在你吹得天花乱坠的时候,车主们在忍受各种各样的麻烦。机械和车本身质量方面的麻烦还是其次,心理上的麻烦尤为情形恶劣。毕竟自己已经被莫名奇妙地推在了供桌上,人不要面子的啊?而现在无孔不入的传播力度又加速了这番进程。

就拿思域来说,按照事物发展的既往规律来说,这波传播的热度已经算是过去了。可如今,依然被各种平台推在最前面,发酵出各式版本,甚至被打上高热度标签。但无论如何,事件背后都是一场吃瓜群众的狂欢。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赛季王者了(一波节奏一个神)(9)

我倒是有条中肯的建议送给广大吃瓜群众们: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考驾照,然后攒钱买辆车。摩拜和ofo就算了。

不知不觉已经四个赛季王者了(一波节奏一个神)(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