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语蒸蒸日上的是什么花(海上花语⑫凤仙花)
花语蒸蒸日上的是什么花(海上花语⑫凤仙花)“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凤仙花独立于庭前,温婉宁静,而等她一旦成熟,也必定抓住生命的机遇,奋力一跃。随着时间的推移,衣胞的颜色由绿慢慢转向黄褐色,种子衣胞膨胀起来,如即将临盆的产妇,只需稍稍一碰,就会发生神奇的一幕,成熟的种子耐不住性子,瞬间喷射,四处炸开,晚清词人赵熙玩笑着说:“生来性急,小红豆、一房秋裂。”在古代,指甲油有个十分诗意的名字,曰:“蔻丹”。有人说,指甲花是贫家女子的心头好,其实不然,古代没有像今天染指甲的化学油脂,因此连宫中嫔妃也用她染指甲。似乎得到最响的掌声,就注定是不平静的一生,宋刘子寰曾讽刺地说:“凤德何其衰,惊飞下幽草。”原本非梧桐不栖的凤凰,怎么落在了这幽深的草丛之间。文人雅士吟咏她,宫中嫔妃们青睐她,寻常百姓女儿家也喜欢她。集大雅大俗于一身,何不是人生的极致?《广群芳谱》卷四十七“凤仙”条云:“女人采红花,同白矾捣烂,先以蒜擦指甲,以花傅上,叶包裹,次日红鲜可
“颜色并宜秋夏,美人独立阶前。”书画家吴昌硕所言之“美人”,正是凤仙花。凤仙花有粉红、紫红、深红、白黄、洒金等颜色,还擅长变异,同一株上甚至有数种颜色的花瓣,人称“五色当头凤”。凤仙花性喜阳光,怕湿,即使在贫瘠的土壤中也可存活,盛花期在每年的7至10月。
凤仙花又名金凤花、指甲花、急性子、菊婢、洒金花、好女儿花、小桃红等。古人起名,十分聪慧。今天,我们就依其名,识其花。
凤仙、金凤
在我国南北大片区域,她们形似凤凰,飞来阑干斗芳彩,展开五色的羽衣,散作满庭花。因花形宛如飞凤,神采奕奕,故诗词作品中多称为凤仙或金凤。《本草纲目》云:“其花头翅尾足,具翘翘然如凤状,故以名之。”
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古代许多诗人都将凤仙做为凤凰的化身,地位非常之高。宋代欧阳澈云:“巧剪金英似欲飞,恍疑平世凤来仪。”《诗经·大雅》曰:“凤凰于飞,翙翙其羽……梧桐生矣,于彼朝阳。”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凤凰之性,非梧桐不栖。唐代诗人吴仁壁曾满腔热忱地赞美凤仙“香红嫩绿”,而赏花的最佳十分是“朝阳初上碧梧枝”,蜂蝶还未曾沾染。
似乎得到最响的掌声,就注定是不平静的一生,宋刘子寰曾讽刺地说:“凤德何其衰,惊飞下幽草。”原本非梧桐不栖的凤凰,怎么落在了这幽深的草丛之间。
指甲花
文人雅士吟咏她,宫中嫔妃们青睐她,寻常百姓女儿家也喜欢她。集大雅大俗于一身,何不是人生的极致?《广群芳谱》卷四十七“凤仙”条云:“女人采红花,同白矾捣烂,先以蒜擦指甲,以花傅上,叶包裹,次日红鲜可爱,数月不退。”清代诗人吕兆麟颇具韵味地说:“染指色愈艳,弹琴花自流。”女子弹琴时,手指上下翻动,似花瓣随水流动。
《红楼梦》中多次提到凤仙花,第五十一回道:“有三四个老嬷嬷放下暖阁上的大红绣幔,晴雯从幔中单伸出手去。那大夫见这只手上有两根指甲,足有三寸长,尚有金凤花染的通红的痕迹,便忙回过头来。”史湘云、平儿、香菱等人都摘过凤仙花,可见大观园中的这些姑娘对凤仙花甚是喜爱。
在古代,指甲油有个十分诗意的名字,曰:“蔻丹”。有人说,指甲花是贫家女子的心头好,其实不然,古代没有像今天染指甲的化学油脂,因此连宫中嫔妃也用她染指甲。
急性子
“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凤仙花独立于庭前,温婉宁静,而等她一旦成熟,也必定抓住生命的机遇,奋力一跃。随着时间的推移,衣胞的颜色由绿慢慢转向黄褐色,种子衣胞膨胀起来,如即将临盆的产妇,只需稍稍一碰,就会发生神奇的一幕,成熟的种子耐不住性子,瞬间喷射,四处炸开,晚清词人赵熙玩笑着说:“生来性急,小红豆、一房秋裂。”
急性子,原本指人性情急躁,这里是针对凤仙花种子的自播繁殖方式而言。为着生命的延续,凤仙花在人生的最后时刻,迸发出不可遏制的力量,写下庄重的一笔,她们在适者生存的自然演化中,生生不息。
菊婢
天边的彩虹,必定经历过风雨,能在历史的舞台上受到极高的称颂,也必定经历过奚落与非语。《花镜》云:“五月开花,子落地复生,又能作花。即冬月严寒,种之火坑亦生,乃贱品也。”明末清初李渔也以轻蔑的态度,在《闲情偶寄》中直言:“极贱之花,止宜点缀篱落。”
在苏门四学士之一张耒的眼里,更是菊花高贵,凤仙卑贱,凤仙只能做菊花的婢妾,曰:“金凤汝婢妾,红紫徒相鲜”。然而,懂得欣赏她的人,为此打抱不平,宋代晏殊认为她的风姿光彩照人,应得最高的评价,曰:“题品直须名最上,昂昂骧首倚朱栏。”
据《花史》记录,晋代美女谢长裕用拂尘尾沾取金膏,洒于花上,后取一枝插在倒影山旁, 第二年,竟然成活,金斑不褪,故名“洒金花”;南宋时,宋代光宗年间,为避皇后凤娘名讳,宫中改称为“好女儿花”;其叶似桃,红花最美,故又称“小桃红”等。
以前七夕时节,上海地区还流行许多“乞巧”的习俗,如吃“巧果”,办“乞巧会”,穿“巧针”,姑娘们还会捣烂凤仙花,把指甲染得红润可爱。清代袁景澜在《吴郡岁华纪丽》中也曾记载这一习俗,“夜听金盆捣凤仙,纤纤指甲染红鲜。投针巧验鸳鸯水,绣阁秋风又一年。”今年七夕,上海城隍庙举行“拜月老·顺姻缘”民俗活动,将凤仙花与现代美甲结合,设置“凤仙花汁美甲”环节,深受女性欢迎。
凤仙的一生,经得起大雅,入得了大俗,受得住极高的赞美,经得起鄙薄之语,在历史的争议中,历久弥香。恰如徐致所说:“物生无贵贱,罕见乃为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