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想做一个作家需要什么条件(普通人也能成为作家吗)
自己想做一个作家需要什么条件(普通人也能成为作家吗)作家当然不会粗糙的划定:这些人适合写作,这些人不适合。我的思路是,看一些著名作家写的自传或是写作指导书。副业里,不需要投资,很容易上手的,无非就是写作、自媒体。于是,市面上各种写作培训课、自媒体培训课喷涌而出,动辄上万。那么,我们到底是不是适合走这条路呢?
昨天看到一个采访:中产家庭住郊区别墅买8元运动衣。
“俩孩高贷”的中产家庭,怕是已经不能算是中产家庭了。
生活压力的增大,让很多人动了做副业的心思。
节流已经做到极致了,只能开源了。
副业里,不需要投资,很容易上手的,无非就是写作、自媒体。
于是,市面上各种写作培训课、自媒体培训课喷涌而出,动辄上万。
那么,我们到底是不是适合走这条路呢?
我的思路是,看一些著名作家写的自传或是写作指导书。
作家当然不会粗糙的划定:这些人适合写作,这些人不适合。
但我们可以在这类书中,侧面了解作家的工作和生活,揣测成为一个作家,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判断自己是否适合。
美国悬疑小说作家帕特里夏·海史密斯就写了这样一本书——《悬疑小说的构思与写作》。
作者处女作小说《列车上的陌生人》一经出版就被希区柯克改编成了同名电影。
“雷普利系列”更是奠定了作者在悬疑小说的地位,改编的电影也风靡世界。
可贵的是,作者不止在这本书详细讲述了自己作品的打磨过程,更是深入剖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
我们可以在作者真诚坦白的叙述里,看到什么样的人才适合写作,才能成为一个作家。
作者认为,所有的新手都已经算是作家了。
因为不论是否能火,他们都已经决定要把自己的观点、情感、经历、态度展现在众人之前。
只要有这个勇气,成为作家就已经迈出了关键一步。
做自媒体也是同样。
即使你选择不出镜,你的观点从表达出来的那一刻,就已经众人皆知。
而在这个容易被网暴的时代,做这一行可能比五十年前,需要更大的勇气。
进门容易,坚持难。
我们都爱看旅行博主,觉得他们天天在外面玩,好开心。
殊不知,他们也和作家一样,每天要保持固定的工作时间。
每天选题、路线、文案、剪辑,甚至着装、饮食,都需要时间考虑、安排。
像作家一样,要有“两三个小时的绝对个人空间”。
作家可能更甚。
作家为了自己的文笔不生涩,日更千字是底限,网文作者更是要上万。
作家为了自己的灵感不遗忘,随身都要带一个小本子,只用手机都不足够。要有专门的本子记录,还要每天花时间翻看。
作家为了自己的文思不枯竭,每天要看书两三个小时。有时还要做笔记,记录下感想。
诺,作家、或者说自媒体这个行当,是不适合向往自由自在生活的人的。
作家,需要坚持日复一日的艰苦工作。
作者还谈到了作家要具备的一种能力。
作家,也是人,每天也有日常事务要处理。
不论是处理账单、和出版商沟通,还是做饭、买菜、锻炼,如果突发,都是会影响作家写作状态的。
所以,从繁杂的事务中,进入纯粹的、无忧无虑的写作状态,需要多久,就是衡量这个作家有多专业的指标。
如果已经有勇气入门,并且可以日日坚持,“山中无岁月”,就已经是个合格的作家了。
那么,具备这3个条件,才会成为一个“好”作家。
1.保持初心、情绪强烈作家要对生活有观察,对事件有看法。
要把强烈的情绪积累在作品里,而不是发泄在日常的絮絮碎语中。
作家都要随时记录自己的第一手经验和真实感受。
2.态度积极,乐观向上作家要自信,要相信“只要来了一个点子,就会来更多点子,只要拥有一次力量,就会不断地拥有力量,只要你还继续活着,你就不会疲倦”。
作者认为,“从积极、强烈的情绪中进行创作,要比从消极、讨厌的情绪中进行创作容易得多”。
遇到问题和困难,作家能选择的,永远都只能是迎难而上。
如果选择的是放弃,那就没有一部成形的作品了,再天才的作家,也只能让我们守着一个又一个的坑。
3.剥去保护壳,接受冲击“作家和画家天生就没有什么保护壳,他们一生也都在努力去除他们已经拥有的那些外壳,因为各种冲击和印象是他们需要的创作素材。”
我们都有自我保护的潜意识,比如喜怒不形于色,比如冷漠。
但是作家不可以有。
作家要暴露自己的情感,接受强烈的情感冲击。
可见,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成为作家。
甚至有些人从心底里就不想成为作家,成为自媒体人。
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特点和喜好,才是选择人生方向的基础。
而不是哪里赚钱往哪冲,哪里火往哪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