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规划一体两翼(全力跑出协同发展)
扬州市规划一体两翼(全力跑出协同发展)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编辑: 周晶“近年来,扬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初步形成一个公铁水空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市铁路办主任夏正东说,从2016年宁启铁路开通动车组,到2020年12月连淮扬镇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全面迈进高铁时代,铁路总里程从82公里到231公里,扬州通过高铁、城际、动车快速通达全国各区域中心城市,对外交通的快捷度、时间可靠度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扬州还建成了宿扬高速公路、江宜高速(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标志着扬州“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全面成型,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08公里。过江通道实现建成一座、开工一座,总数达3个。从“隔江相望”到“跨江融合”,从而进一步支撑扬州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围绕打造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的“好地方”,扬州加快推动跨江融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交汇点讯 8月22日,扬州市召开“‘六个好地方’建设”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介绍扬州开展“协同发展、城乡融合”好地方建设情况。记者在会上了解到,作为苏中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扬州牢固树立“一体化”意识和“一盘棋”思想,主动对接,深化合作,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扬州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王峰在会上介绍,扬州将“宁扬城际、扬州泰州国际机场二期扩建、支持六合-仪征毗邻地区发展”等扬州元素纳入《江苏省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22年工作要点》;将“北沿江铁路、G328产业创新走廊及S353康养产业带”等项目纳入《南京都市圈2022年工作要点》,区域融合发展的思路愈发清晰;6月11日,与南京共同签署《南京市扬州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南京都市圈产业“集群强链”行动方案》和《共同编制南京都市圈多层次轨道交通体系规划框架协议》,扬州跨江融合发展的脚步逐渐加快。
“发展的融合首先是空间的融合。”发布会上,扬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林宝荣从产业、交通、生态、城乡四方面介绍扬州以空间融合为先导融入南京都市圈。在产业上注重“合”,扬州利用328 国道以及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沿江科创产业发展带,并在新一轮空间规划中将其整体纳入全市“一区两心、一带两轴”的市域空间结构;在交通上注重“连”,立足“新高铁”时代地理空间格局,在现有宁启铁路、连淮扬镇铁路基础上,在空间上重点支持北沿江高铁、宁扬城际铁路、宁盐高速、过江通道等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生态上注重“优”,以高邮湖-邵伯湖-渌洋湖为生态绿心,规划建设长江湿地生态带、西部丘陵生态带、里下河湖荡湿地生态带;城乡上注重“融”,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和规模,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各具特色、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
“近年来,扬州抢抓机遇,攻坚克难,初步形成一个公铁水空协调发展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扬州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市铁路办主任夏正东说,从2016年宁启铁路开通动车组,到2020年12月连淮扬镇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全面迈进高铁时代,铁路总里程从82公里到231公里,扬州通过高铁、城际、动车快速通达全国各区域中心城市,对外交通的快捷度、时间可靠度大幅提升。与此同时,扬州还建成了宿扬高速公路、江宜高速(五峰山过江通道公路接线),标志着扬州“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全面成型,全市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08公里。过江通道实现建成一座、开工一座,总数达3个。从“隔江相望”到“跨江融合”,从而进一步支撑扬州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发展战略。
围绕打造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的“好地方”,扬州加快推动跨江融合发展、板块联动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王峰表示,借助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国际旅游航空枢纽和河江海水水中转枢纽,未来扬州将与南京、镇江携手打造宁镇扬通勤交通圈、产业科创圈、民生幸福圈。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鑫津
编辑: 周晶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