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英的人生现状(87岁老太吴英英的困惑)
吴英的人生现状(87岁老太吴英英的困惑)近年来,吴树宝的身体较之姐姐吴英英,明显要差一些,需要长年用药,驼背有些厉害,膏药几乎贴满了整个脊背,人看上去比大7岁的姐姐还要老。“或许是因为离开了舒适的养老院生活,心有不甘才脾气不好的 ,人岁数大了,有时候就这样,还不如小孩子。”胡书记言语里也透着无奈。吴英英的居住条件也很简陋,只能给弟弟在不大的客厅里支了一张老旧的单人床,尽管房子里视线不好,物品摆放又杂乱,但总算给了弟弟一个容身之地。但弟弟的到来,打破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宁静。弟弟脾气倔,跟姐姐一起生活,难免“勺子不碰锅沿”。弟弟嫌姐姐做的饭菜没有养老院的好吃,于是同一个灶台各做各的饭,各涮自己的碗。有一次,吴英英看到弟弟拣回家用于做饭的柴禾中,有不少不能烧的垃圾,就都清理出去了,为此弟弟发脾气,俩人的关系一度到了冰点。“有时看不过他用过的东西穿过的衣服放的乱糟糟,就帮他收拾一下,却总是反遭一顿责怪,我就干脆不再管他了,少点事也清静。”
2019年1月 中旬,笔者跟随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施家村第一书记胡卸军来到已有87岁高龄的吴英英老太家。出现在眼前的是两间土坯平房,白石灰抹平的外墙已有不少起皮剥落,整面墙除了低矮的门口还有两个黑洞洞的窗口,墙面烟囱的位置还被熏黑了一大片……与周边漂亮的楼房形成了显明的对比。
这里是87岁老太太吴英英的家。
家里同住的还有80岁的亲弟弟吴树宝,吴树宝是汤溪镇金家村人。姐弟俩的父母早年离开人世,姐姐吴英英出嫁到施家村后,弟弟一个人独居在父母留下来的一间土坯房子里,因生活贫困,一直没有成过家,膝下更无一儿半女。2005年,66岁的吴树宝作为“五保户”被村里送到附近的婺城区罗埠养老院生活。直到2018年年初,养老院得知吴树宝村里的土地被征收,有了“失地农民”身份,不再符合养老院养老条件,吴树宝纵有千般不乐意也只能回到村里。但是村里那间土坯房子的家,自从住进养老院后10多年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早已被列为危房拆除了,吴树宝成了无家可归的人。万般无奈,吴树宝投奔到姐姐吴英英家。
愁容满面:吴英英老人的无奈
吴英英的居住条件也很简陋,只能给弟弟在不大的客厅里支了一张老旧的单人床,尽管房子里视线不好,物品摆放又杂乱,但总算给了弟弟一个容身之地。
但弟弟的到来,打破的不仅仅是生活的宁静。弟弟脾气倔,跟姐姐一起生活,难免“勺子不碰锅沿”。弟弟嫌姐姐做的饭菜没有养老院的好吃,于是同一个灶台各做各的饭,各涮自己的碗。有一次,吴英英看到弟弟拣回家用于做饭的柴禾中,有不少不能烧的垃圾,就都清理出去了,为此弟弟发脾气,俩人的关系一度到了冰点。
“有时看不过他用过的东西穿过的衣服放的乱糟糟,就帮他收拾一下,却总是反遭一顿责怪,我就干脆不再管他了,少点事也清静。”吴英英对村第一书记胡卸军诉说。
“或许是因为离开了舒适的养老院生活,心有不甘才脾气不好的 ,人岁数大了,有时候就这样,还不如小孩子。”胡书记言语里也透着无奈。
近年来,吴树宝的身体较之姐姐吴英英,明显要差一些,需要长年用药,驼背有些厉害,膏药几乎贴满了整个脊背,人看上去比大7岁的姐姐还要老。
“我都87岁了,身体越来越不好了,感觉没几年活头了……希望弟弟能活得好一些,有人管管他吗?……”临走,吴英英送我们出门,絮絮叨叨地讲着,透尽忧愁和无可奈何,也透出对笔者的无限期望。
各方都难:吴树宝晚年安度何方
87岁的吴英英,今年开始左眼视力越来越不好了,尽管在施家村的老年人中,身体算是不错,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照顾弟弟的能力,越来越有限了。
吴英英的家,与儿子相邻。老人平时的生活,也多由儿子及儿媳妇照顾,但自从舅舅过来生活后,对舅舅的脾气他们作为晚辈的也无可奈何。对于两位老人的生活现状,儿子说:“我们感觉的到,两位老人都不是很开心,经常愁眉苦脸的。”
对此,施家村第一书记胡卸军的话语气也很沉重:两位老人年龄越来越大了,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她们的生活很让人担忧啊。
投靠姐姐的路子不好走,那么,有其他可能的安置渠道吗?
首先,吴树宝老人所属的金家村呢?对此,村书记金红卫表示很为难,一是老人的房子都没了,住是个大问题;二是金家村子小,村里的孤寡老人也相对较少,曾一度开放过的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也关停了,再度开启面临不少困难。
其次,花钱到民办养老机构呢?金书记也为此事奔波多次,介绍了具体情况。民办的养老机构一般收费较高,吴树宝那点失地农民的补贴除去自己看病吃药已所剩无几,根本掏不起入院费用。
那么,吴树宝老人是否真的再难回到养老院呢?按说,吴树宝曾在养老院生活了十多年,如能回去,最好不过。但养老院负责人也很无奈,“我们不能突破政策底线,否则,很多像他这样的失地农民都要求来养老院了”。
怎么破题:看各界人士如何支招
针对吴树宝老人几种可能的“生活安置方式”实现起来又有诸多困难,这个局究竟怎么“破”?
吴树宝老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义务人,曾是“五保老人”,后来增加了“失地农民”的身份,是有一定经济收入的“孤寡老人”。吴树宝老人的情况不是个例,是“有一定收入但无法实现居家养老”这群人的代表,如何安置,如何“破”局,示范效应明显。
对此,汤溪镇领导很重视,正着手寻求解决办法。如结合行政村规模性区域调整,优化提升各村供给养老服务中心的能力,供给能力提升了,开办养老服务中心工作的质量也会提高,村民老有所养的获得感就会增强。
联系汤溪镇金家村的金华市政协委员、浙江博尚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清峰调研中了解到吴树宝老人的情况后告诉笔者,综合老人的总体情况,回归养老院或许是他最好的归宿,但无奈碰到政策“壁垒”,使有关主管单位和部门也没办法,但只要各方以人为本,因地因情制策施策,办法总比困难多。“如在政策壁垒攻克之前,不妨采取寻求收费的养老场所,失地补贴不够的,建议尝试上级补贴一点、社会援助一点、养老机构优惠一点的办法筹措。”黄委员建言。
长期关注老年人智养事业并创办“智养旅居”公众服务平台的金华市创客吴晓勇说:“失地农民这个群体比较大,各种各样的情况都有,随着城乡建设不断推进,这个群体仍在不断扩大,而且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迅猛,养老形势只会越来越严峻,多元解决,多渠道解决才是根本。” □ 孙现维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