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勤礼碑楷书入门(唐颜真卿勤礼碑楷书技法解析)
颜真卿勤礼碑楷书入门(唐颜真卿勤礼碑楷书技法解析)八字底应能稳实得支撑上部结构,故左右两点相距较远。加之两点所形成的角度极大,因此绝无头重脚轻之虞,左点放而为短撇,起笔重顿,撇出后向上作抢笔收,右点接左点之势顺锋落笔,长点写之,凝重含蓄收笔回锋,将气势复向左指,使本来相背的两点融为一体。横与两点对上部形成支撑使字大气宽博。【附图】八字底:兵、其、黄、典、與、興⺌部:短竖居中稳定端正,左右点顾盼呼应,秃宝盖应覆住下面部分,横钩起笔离开左点,走势轻灵,注意横钩之钩不可与上面的右点雷同。火部:四点虽相互獨立,但要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形态各不相同,其间较疏朗,笔下顿时应稍重略驻,饱满有力,其势如一横角度。6.主次分明,构成一个字的笔画有主有次,必须分明,突出主笔。凡是笔画写得长些、粗些即主笔,主次不能倒置。主次分明才能使字精神饱满,胖瘦得宜。
楷书间架结构的美学原理
二、字底练习
5.点画呼应。要把字写得活泼生动,就要有笔势的往来和点画之间的呼应,点画之间要笔断意连,点画有起有收,不能相互不顾。
【附图】⺌部:常、掌、當;火部:馬、無、爲。
⺌部:短竖居中稳定端正,左右点顾盼呼应,秃宝盖应覆住下面部分,横钩起笔离开左点,走势轻灵,注意横钩之钩不可与上面的右点雷同。
火部:四点虽相互獨立,但要承上启下一气呵成,形态各不相同,其间较疏朗,笔下顿时应稍重略驻,饱满有力,其势如一横角度。
6.主次分明,构成一个字的笔画有主有次,必须分明,突出主笔。凡是笔画写得长些、粗些即主笔,主次不能倒置。主次分明才能使字精神饱满,胖瘦得宜。
【附图】八字底:兵、其、黄、典、與、興
八字底应能稳实得支撑上部结构,故左右两点相距较远。加之两点所形成的角度极大,因此绝无头重脚轻之虞,左点放而为短撇,起笔重顿,撇出后向上作抢笔收,右点接左点之势顺锋落笔,长点写之,凝重含蓄收笔回锋,将气势复向左指,使本来相背的两点融为一体。横与两点对上部形成支撑使字大气宽博。
7、避免重复。凡在一个字里,有两个以上的相同笔画,便要做适当的处理,加以变化。否则重复就使字呆板,缺乏艺术性。一般应从笔画的长短、粗细和笔意三个方面考虑求变。在一幅作品中如出现两个以上相同的字,也应避免雷同。
【附图】口部:古、名、君、右、各、善
口部:同为口字底,结构布势大体相仿佛,上宽下窄,横折起笔与竖画之间都留活眼,横折换锋后的短竖比左边竖厚重,左竖与下横交接融为一体,或横画让左竖下垂,也有横旁逸斜出。
8.相互避让。一些汉字由笔画数量不同的两个部分组成,如:定、使、到、呼等字,这些字的偏旁部首所占位置的大小应相互避让,笔画少的应让笔画多的,短的让长的。右占地步的字,如:僧、悟、抱、禅等,要右大而画较瘦,左小而画略肥;左占地步的字相反,如:動、歡、歎等。左重右轻的字要左高右低,右边让左边,如:勃、勤、部等字;左轻右重者,要右高而左低,左边让右边,如:昭、時、映等。左小右大应使小者齐上,大者重心左移,如:塔、場、煙、燈、輝、環等。左大右小者,应使小者较矮而与左部之脚齐平,如:敬、教、散、龍等。上部偏左者,应使下部偏右,如:有、唐、康、著、荐考。上部偏右者,应使下部偏左,如:成、戒、咸、感等。
【附图】日部:曹、鲁、智、皆、曾、晋。
日字底上宽下微窄,端正大方。横折起笔较左竖略低以避让上面的笔画,或交接或独立起笔,凭藉左竖收笔之势自然生发。横折之横有的写成挑,须和右竖起笔笔势贯通,右竖厚重而微向下坠,收笔常含蓄出钩,中间短横均往左靠,偶尔居中,使字框内的黑白关系得以调整。日底均比上部结构窄。
【附图】曰部:昌、書。贝部:员、质、贞、贤。
曰部写法布势与日部字底相同,但更宽博疏朗,高度呈扁状,竖画较短,曰字底或宽于上部,或窄于上部。
贝字底左右两竖有弧度,呈相外拱向内包的态势,右竖长而凝重,中间两短横小而情态各异,有上俯有下抑;盼顾生情,下横斜长有如挑;左撇点短而稳;右点峻厚含蓄稳实,两点托住上面的份量。
【附图】大部:具、真。月部:育、有。木部:梁、集。
大部以大为底,长横直而挺劲,放纵其上,左撇右点有意收住笔意,角度对称。月部为底,当上面有撇时,月字的左撇写成直竖。这里又提供了一结字法则,即:不能孤立地写好某一笔,要从整体考虑,就其变化。木部为底,长横仲展托住字的上部,中竖短钩而厚重,向左钩后顺势作左点,收笔上挑以与右点笔势相连产生呼应。
9、均匀配置。指每个字中所有笔画的分间布白,宜调匀点画。分间宽的笔画宜肥,形态宜短勿长,如:非、兆、示、尚等字;分间窄者,形态宜长,笔画宜瘦,如:月、自、身等字;结构孤单者,笔画宜肥勿小,横画宜长而遒劲,如:一、二、五、七、八、九;部首重叠笔画繁复者,笔画宜瘦勿过大,如:峯羣、翼等字;笔画简少者,宜肥勿瘦,架子要竖短、点须近上,如:上、下、小、山、分等字。
【附图】女部:委、婴、姿。心部:志、忠、思。
女部为底撇和反捺本是一笔写成,但此碑却是有意断开,变化为独立的两笔。注意长撇与反捺的交接处座落在方格中线,长横斜势而挺直,上下两撇不能平行排列,反捺要长而凝重。心部较上部宽,点画疏朗,布置匀整稳托上部,心钩弯环势曲,笔法由轻渐重,中点借出钩之势顺锋下顿向右挑出,右点接势与中点呼应。
【附图】皿部:益、监、盈、孟、盛、盡。
皿字底在字中的位置有三种变化。或为主,如:益、孟;或为次,如:盛、盡字;在监、盈中则平分秋色。其疏密视上部结构而变化不同。四竖排列既整齐,方向角度又要变化,两横也不能完全平行,下横应劲挺雄壮。
10.向背分明,字要写的有姿态,又不失重心,防止呆板就要注意点画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相向和相背。凡相向的要正向,如:好、何等字;相背的要正背,如:北、非等字。相互朝辑,不能歪向歪背。
11.均匀穿插。凡有一长竖,中竖垂直,并中分左右两半,如:半、士、平;另一些有两个长竖的字,两长竖也要写得垂直并相互平行外,也要均匀穿插,共同中分左右两半,如:兼字;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均匀,务求穿宽插虚,补其虚空,如:交、處等字。
【附图】之部:述、追、逆、道、过、通、远、连、迂、进、遊、蓬。
之部是难度较大的字底,它承载上部的重量,从左下形成了对内的两面包围形势,整字的书写顺序是先写被包围部分。而被包围的部分又有笔画繁简的不同;有独体、左右结构、上下结构的不同。所以写内部结构时既要防止松散,又要避免紧促。写时略向右上靠一些,以避让出之字底的位置。之底上点侧卧取势,形态各具变化,收笔回锋。了更是丰富多彩,提按分明,转折流畅,用圆笔写出,有连接有断开,全是笔势自然形成。各字均有丰富变化,应仔细观察。平捺借上笔之势藏锋起笔先曲其头,次昂其颈,再提笔右行,行笔缓慢有力渐行渐按,至中部铺毫,收笔时略顿蓄势饱满出锋,一波三折。
(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