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去八达岭长城文案(在一个初秋晴朗的日子)
第一次去八达岭长城文案(在一个初秋晴朗的日子)长城西部止于于嘉峪关,它座落于嘉峪关之西的山坡上。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此关南临祁连山,北依嘉峪山、深藏固闭,险峻天成,既为军事要塞,又是沟通东西文化技术交流“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途。登关远眺,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戈壁瀚海,隐隐忽现,逐渐向天与山的交界处消失。长城以它的雄伟、坚韧、牢固,凝聚了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和魄力。长城真不愧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也是每个中国人心中一首永恒的歌。万里长城东部的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它被人们称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十关”。是因为它位于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地带,北枕山势险绝的燕山,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扼山海之间,十分险要。长城自山上蜿蜒而下,与关城相接,形成了“锁关金锁接长城”之势。再向南伸展直入大海,即万里长城最东的起点—虎山了。今之长城是在秦以后,历经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等二十多个朝代与诸候国修筑,
啊,长城……
你是多么雄伟,巍峨!又是多么壮丽,磅礴!多少人向往你啊,在你那平坦的城道上,留下了来自世界的脚印,重重又叠叠!
在一个初秋晴朗的日子,我怀着敬慕之情,登上了八达岭,一览长城雄姿。长城,东起鸭绿江的虎山,由辽宁、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宁夏,一直到甘肃的嘉峪关。在祖国北方绵延起伏的崇山峻岭中,筑起一条抵御北方少数民族部落侵略的军事防御工事。它依山而建,峭壁深壑,像一条驰目蜿蜒盘桓的巨龙,翻过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越过浩瀚的沙漠,高高低低,曲折蜿蜒,跃向天边,我不能不为长城的“雄、宏、博、奇、险”而震撼。作为人类一项伟大建筑工程的长城,成为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文化建筑遗产,是我们伟大祖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长城那么长,城墙那么高,我们的先人究竟是何时和怎样修筑起来的呢?一般人说,万里长城始建于秦朝。实际上,长城并非秦朝时所筑。长城的修建,是在公元前七世纪左右就开始了。早在春秋、战国时代,诸候为了相互防御,便沿自已的领土筑起了城墙。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巩固边防,命令将原秦、赵、燕在北方的旧“长城”为基础联接起来,建起了秦代的长城。《汉书·匈奴传》里记载:“始皇帝使蒙恬将数十万之众,北击胡(匈奴)悉收河南地……因边山险堑溪谷可缮者缮之,起临洮至辽东万里余。”
今之长城是在秦以后,历经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等二十多个朝代与诸候国修筑,到明代再建而成。明代为防止游牧民族的骚扰,历时百多年才完成长城全部工程,见证无数王朝兴衰成败,是世界上最长、最完备、最壮观和最伟大的军事防御屏障。墙体和通道,均由整齐巨大的条石辅就,很宽阔,虽历经风雨冲刷,但依然坚固异常。城高三丈到四丈五尺多,宽一丈五尺到两丈一尺,若把建成的全部砖石改为高宽各一米的建筑物,可绕地球两周有余呢!
在古代,在山坡和峡谷间修筑如此浩大工程,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沿长城南北,设许多城堡、烽燧,传递军情,守卫边关,同时分设9个防守重镇,镇设总兵把守。由于工程坚固,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这就是遗留至今日的万里长城。
嘉峪关、山海关和北京延庆境内的八达岭(居庸关),为万里长城的3个重要的关隘。居庸关地扼要冲,是北京的天然屏障。我自居庸北望,丛山连绵,一条溪流似利剑,将万初山岩劈为两半,沟壑岩洞,雾霭烟岚,奇石胜景,遍布于此,以其形势之险,山峰之奇,素有燕京八景之一的“居庸叠翠”的雅称。当此,十月的天气,金风送爽,红叶迎秋,我登上了八达岭上最高的峰火台,居高临下,只见万山丛中,那“头连东海,尾扫昆仑”的长龙,翻山越岭,层峦叠嶂,迤逦东向。风吹疏树,似龙尾摇曳;日照城墙,像龙鳞跃金;眼界胸襟,顿时开阔。
万里长城东部的山海关,号称“天下第一关”,它被人们称为“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十关”。是因为它位于华北通向东北的咽喉地带,北枕山势险绝的燕山,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扼山海之间,十分险要。长城自山上蜿蜒而下,与关城相接,形成了“锁关金锁接长城”之势。再向南伸展直入大海,即万里长城最东的起点—虎山了。
长城西部止于于嘉峪关,它座落于嘉峪关之西的山坡上。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此关南临祁连山,北依嘉峪山、深藏固闭,险峻天成,既为军事要塞,又是沟通东西文化技术交流“丝绸之路”的必经之途。登关远眺,长城似游龙,浮动于戈壁瀚海,隐隐忽现,逐渐向天与山的交界处消失。长城以它的雄伟、坚韧、牢固,凝聚了国人的智慧和力量,也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强大和魄力。长城真不愧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建筑,也是每个中国人心中一首永恒的歌。
是的,长城是一个伟大的形象,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沧桑和气慨,熔铸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我们的心上,那是一种震撼,一种鼓舞,一种力量。在黑暗的年代,看见了长城,我们就听见了历史前进的脚步声。在我们被沦为奴隶的年代,我们想起长城,便冒着敌人炮
火前进。当我们在征途上奋勇前进的时候,想起长城,就志不可催……
长城,这个穿越了100多个县(市)的古战场拼杀之地,一个个关口,一个个动人的历史故事,一次次战火的洗礼,一次次艰苦的修复。如今,却换了人间。望长城内外,“浩浩乎,平沙无垠”的战场,我见己种满牧草,嚎亮悠扬的牧歌,代替了战马的嘶鸣。富饶赶走了贫困,欢笑抹去了愁容。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已度玉门关。人们正用勤劳的双手和飞洒的汗水,把千年来长城脚下的古战场,变为富饶美丽的北国江南。
啊,长城……
千年的岁月长河里,冲走了多少历代王朝。而永远永远留存的,只有你啊,长城——我们的民族精神与气魄!
啊,长城……
当我站在这古老的城堡,手抚这方砖,心头涨满热血,多少情思遐想,随着头上片片彩云,向四方飘泊……
啊,长城……
请相信,我们将为你增添新的色彩,新的故事,新的赞歌!而你啊,长城,在浩瀚的“世界之林”中,将更加壮丽,更加巍峨!
那时啊,我将为你献上一支新的歌!
摘自《亲和源报》,作者:沈裕慎,系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