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第一大古村落(江西的这个古村)
江南第一大古村落(江西的这个古村)被誉为“江南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槎滩陂爵誉村多以多姓散居为主,先有朱、皮、兰、丁,后有周、康、张、肖等姓。其中,周氏始祖周矩(895年~976年),中国古代水利名家,始创槎滩陂,属古代江西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被誉为“江南都江堰”。爵誉村,地处赣中庐陵郡地吉泰盆地,牛吼江东南岸,距吉安市泰和县城约30公里。村子始建于南唐时期,原名“龙源”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爵誉村据说如今这个“爵誉”村名是由皇帝御赐的,代代传承,也让这个村成了文化厚重、人才辈出的典型代表,村中先贤既有忠臣良将,又不乏文人义士,堪称“文章节义之邦”。
之前的文章就说过,江西不缺古村。在江西,大小古村有很多,那么今天讲的这个古村,仅村中周氏一门就出了24名进士,所以也有了“中华进士第一村”的美誉。
这个古村就是“爵誉村”,相比江西赣鄱大地很多古村,它并不算很耀眼。
但这个偏居江南深山的古村曾一度受皇帝关注,以及这座村的种种历史传闻和从这个村走出的历史人物,就足以令世人竖起大拇指。
中华进士第一村-爵誉村
爵誉村,地处赣中庐陵郡地吉泰盆地,牛吼江东南岸,距吉安市泰和县城约30公里。村子始建于南唐时期,原名“龙源”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爵誉村
据说如今这个“爵誉”村名是由皇帝御赐的,代代传承,也让这个村成了文化厚重、人才辈出的典型代表,村中先贤既有忠臣良将,又不乏文人义士,堪称“文章节义之邦”。
爵誉村多以多姓散居为主,先有朱、皮、兰、丁,后有周、康、张、肖等姓。其中,周氏始祖周矩(895年~976年),中国古代水利名家,始创槎滩陂,属古代江西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被誉为“江南都江堰”。
被誉为“江南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槎滩陂
那么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水利工程呢?
槎滩陂—江南都江堰
槎滩陂
爵誉村周姓始祖周矩,字必至,号云峰,原籍金陵(南京),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年)进士,官至西台监察御史。
爵誉村周姓始祖周矩
据史料记载,周矩在天成末年(公元930年)随儿子周羡和女婿吉州刺史杨大中迁居泰和的万岁(今泰和螺溪镇)。他体察民情,深知群众受旱欠收之苦,便决定兴修水利。
槎滩陂
再据《泰和县志》卷18《人物·周矩传》记载,公元937年,经过多年的谋划后,周矩以自己的俸禄余资,始创泰和县乃至江西省最早、最大的槎滩和碉石二陂为公陂,规定不得专利于周氏,留有古碑刻《楂滩、碉石二陂为田记》,乃宋代真品。
槎滩陂
槎滩陂
其中,槎滩陂“长百丈,导引江水,开洪旁注,以防河道漫流改道,名槎滩”,是古代江西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
被誉为“江南都江堰”的水利工程槎滩陂
同时建立完善的古代水利工程管理制度,使得这座水利工程虽经历千年风雨,仍发挥着显著的灌溉效益,被专家称为“江南都江堰”。陂坝上刻有文字,虽经岁月沧桑,依稀可辨“春耕秋获,闾阊免旱魃之灾;麦渐忝油,黎庶颂阳侯之德”。
槎滩陂
2013年,槎滩陂被国务院核定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槎滩陂纪念碑
2016年11月8日,在泰国清迈召开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该工程被授牌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2017年2月,槎滩陂水利风景区获批为2016年度江西省省级水利风景区。
除了槎滩陂,爵誉村更是人才辈出
在爵誉村,除了周矩与“槎滩陂”,爵誉周氏一脉,更是人才辈出。
水利专家周矩除了专注于水利,他还将自己的毕生精力付诸于培养人才上,他重视教育,在他的策励下,爵誉周氏的后代子孙历经不懈努力,先后出了登科进士24名,举人81人,徵辟鹗荐139人,封赠22人,“名宦乡贤”、“科第蝉联”。
到了宋朝时期,周氏出了“一门四进士”——周倚、周伦、周僭三兄弟及侄周庆章。后又有周中和中了进士。
宋太宗曾赐诗“兄弟膺鹦荐,叔侄总金鱼”以示褒彰。
同时,除了周氏,其他姓氏也是人才济济。就拿爵誉康氏来说吧,在宋朝时期,护国大将军康友政就是爵誉康氏的扛鼎代表,他深受皇帝赏识,被封为“大司马”。
明英宗、宪宗时期,康奎(谱名从魁),成化皇帝时官拜靖江王府史司左使,后又很快被特敕为奉政大夫修正王府伊,此外康奎还是明孝宗朱佑樘的老师。历官49年,著作颇多,并有“国师大夫”牌匾。
江西省泰和县爵誉康氏族人珍藏的明成化年间圣旨
据康氏族谱记载,爵誉康氏进士有18位。到了近现代,康氏一族的后代依旧延续着祖辈的显赫与荣光。如:朱德夫人康克清(江西万安籍)正是康氏后人。
这样的例子,在爵誉村还有很多。同时,正是龙源村(之前的村名)文臣武将辈出,宋朝时还得到了宋仁宗的关注,御赐“爵崇誉隆”。
上面木匾里的“爵誉”是宋朝宋仁宗皇帝赵祯御笔书法
到后来,村名遂演变为“爵誉”,才有了今天的“爵誉村”。据统计,爵誉村历代中进士者共有42人之多,人文鹊起,堪称“文章节义之邦”。
在古代,爵誉村可以说已经达到了至高的礼遇。但这种家族式并没有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而消失。
爵誉村-南昌二中校址
抗日战争时期,千年爵誉村依旧在延续着办学重视教育的佳话。以至于,在1940年,南昌沦陷,为了逃避战乱,保全国家的教育资源,不荒废师生的教与学,原省立南昌二中也随之搬迁至爵誉村。
这个过程流传着很多故事,也正是现在你也能在爵誉村看到“南昌二中”的旧址。
1997年,南昌二中校友会建造了一座大理石碑立于村口,上面印刻着“饮水思源”四字,深深地表达了原南昌二中全体师生对爵誉村的怀念之情。
爵誉古村里的文化底蕴
爵誉康氏宗祠
除了那些代代流传的家族故事、保存完好的“江南都江堰”槎滩陂。走进爵誉村,那一幢幢古建筑和历史沧桑古朴的气息,更是散发着爵誉村深厚的文化底蕴。
千年古村爵誉
名胜古迹在爵誉村随处可见,据统计,村中建于宋明清朝的古祠有70栋,清朝余存的古民居34栋,经历代维修,基本完好。有明清所建书屋8处,店铺5家,寺庙道观5座,坊牌3座,以及防洪围堤和拱桥渡口等等。
千年古村爵誉村
古樟树、古巷道、古民居、古祠堂......规模宏大,飞檐翘角,具有江南建筑的风格。
秉承祖德、恪守祖训,延续祖辈之荣光。在爵誉村,不得不说的就是保存完好的祠堂。
国师大夫匾牌
现存有:周氏宗祠(久大堂)、康氏宗祠(孝德堂)、宝诰堂、佥宪坊、成德堂、国师大夫等二十多座宗祠和庙宇。
爵誉村-相国坊
爵誉村-萧氏祠堂
爵誉村-张氏祠堂
爵誉村-亚魁第
历代维护,保存至今,留下的除了这份古代建筑之美,还有祖先留下来的光荣传统。
黄庭坚亲笔书题的“儒学坊”牌匾,皇帝敕赐的“爵誉”二字,“名宦乡贤”等封赠的牌匾
星罗棋布,鳞次栉比间,古建筑交相辉映,黄庭坚亲笔书题的“儒学坊”牌匾,皇帝敕赐的“爵誉”二字,“名宦乡贤”“二京都台”“精忠大节”“两省文宗”等封赠的牌匾以及“忠、孝、节、义”等家规家训。
爵誉村古水系图
这样的千年古村,怎能叫人不爱?!
如今,人文厚重的爵誉村已成为人们寻找乡愁的地方。幢幢古宅,小小巷道,都是一段古老的历史。该村被列为第四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爵誉村-进士第一村
这就是吉安泰和的爵誉村,现在看来,其被誉为“中华进士第一村”“文章节义之邦”,丝毫不觉为过。
“状元之乡”古庐陵
古庐陵、古吉州,素来有着“三千进士冠华夏,文章节义写春秋”,“一门九进士,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九子十知州,十里九布政,百步两尚书”之美誉。
爵誉村,正是其中之一。它是庐陵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更是其众多人文之地的最好代表之一。
泰和县爵誉村-来源网络
村外良田千亩,小洋楼林立,村内古建筑静静矗立,地道的江西美食菜肴,热情的江西乡下人......爵誉村,也是千千万万江西农村的缩影。
爵誉村
被说成“阿卡林省”的江西省,贫穷的江西农村......我想,大家真的可能误解了江西,或许真正走上一遭,你会发现,江西,其实并不是那样!
千年古村爵誉
最后,以“爵誉村”为代表的江西古村欢迎您!江西更是欢迎您!
#江西##江西风景独好##江西吉安##五一出游##我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