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美术馆徐悲鸿作品展(徐悲鸿纪念馆明起重张)
江苏省美术馆徐悲鸿作品展(徐悲鸿纪念馆明起重张)进入一楼展厅, 首件展品就是一件“国宝级”藏品——《八十七神仙卷》亮相。“这件作品目前展示的是复制品,是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用重金从一名德国人手中赎回的。1942年,这件文物在日军空袭中被盗,后来徐悲鸿又在成都想尽办法重金重新购回此画。”纪念馆讲解员介绍,1953年徐悲鸿逝世后,他的夫人廖文静将这件文物无偿捐赠给国家。徐悲鸿馆藏品达到2416件。此次亮相的展品约120幅,其中包括徐悲鸿各个时期创作的国画、油画及素描作品。这些展品分4个板块布置,讲述徐悲鸿的主题性创作及融汇中西、博大精深的艺术成就和他伟大的爱国情怀、不断创新的艺术品格。按布局,新馆一到三层为固定陈列展区,四层为临时展厅。其中,一层展厅主要展出徐悲鸿的生平资料、照片、故居复原室以及青年的徐悲鸿从贫穷的家乡走向世界的履历介绍。二层和三层展厅分4个板块展出徐悲鸿代表作。四层则可承接海内外各种展览。值得一提的是,新馆的文物库房做了
明天(9月17日),历经9年改扩建的徐悲鸿纪念馆将重新免费开放,建筑面积从原本的3250平方米一口气儿增长了3倍。总建筑面积10885平方米的新馆内,《八十七神仙卷》复制品、《愚公移山》和《田横五百士》真迹等领衔约120件徐悲鸿收藏和代表作娓娓讲述这位画坛巨匠的一生。随着新馆投入使用,该馆文物也住进了恒湿恒温的库房。
今天,记者率先探访新馆,为您揭秘新馆、新展。纪念馆书记王红英说,我们希望通过人和物的结合,让观众参与到展览中。虽然一百余件展品对于4层楼相比显得有点少,但未来我们将定期更换展陈,让展品常换常新,让观众随时来都有得看。
展厅面积达4163平方米
占地面积5363.235平方米的新馆各种设施齐备。1088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中,包括两间文物修复室在内的藏品库区面积有1799平方米,观众活动区约5000平方米。同时,4163平方米的展览陈列区不仅有固定陈列展厅,还有逾700平方米的临时性展览展厅。
按布局,新馆一到三层为固定陈列展区,四层为临时展厅。其中,一层展厅主要展出徐悲鸿的生平资料、照片、故居复原室以及青年的徐悲鸿从贫穷的家乡走向世界的履历介绍。二层和三层展厅分4个板块展出徐悲鸿代表作。四层则可承接海内外各种展览。
值得一提的是,新馆的文物库房做了分区,分为油画储藏区、轴画储藏区、图书资料储藏区、素描储藏区、遗物开放展示区、鉴赏区及机动区,现代化的恒湿恒温空调系统也已经安装到位。
120幅徐悲鸿代表作亮相
徐悲鸿馆藏品达到2416件。此次亮相的展品约120幅,其中包括徐悲鸿各个时期创作的国画、油画及素描作品。这些展品分4个板块布置,讲述徐悲鸿的主题性创作及融汇中西、博大精深的艺术成就和他伟大的爱国情怀、不断创新的艺术品格。
进入一楼展厅, 首件展品就是一件“国宝级”藏品——《八十七神仙卷》亮相。“这件作品目前展示的是复制品,是1937年徐悲鸿在香港用重金从一名德国人手中赎回的。1942年,这件文物在日军空袭中被盗,后来徐悲鸿又在成都想尽办法重金重新购回此画。”纪念馆讲解员介绍,1953年徐悲鸿逝世后,他的夫人廖文静将这件文物无偿捐赠给国家。
展厅里,1941年创作的纸本水墨《奔马》,寄托了徐悲鸿对于抗战胜利的期待。画面中,马腾空的一只后腿和交叉在一起的前腿,让观众仿佛感受到了奔跑的速度,听到了马蹄蹬踏的声音。
1940年创作的油画《愚公移山》在构图上突破了传统人物画的格局,人物集中并列,顶天立地,传达着百折不挠、移山填海的伟大力量。专家说,这件作品是中国人物画空前的史诗作品。徐悲鸿创作时,正是抗战最艰难的时候,但他坚信中国人民以愚公移山的精神,艰苦奋战,终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每一幅作品都有故事,所以说明牌会很细致。”王红英表示,不仅是一座名人纪念馆,我们更要打造一个集学术、研究、教育、交流的重要平台。该馆四层多功能厅建有一流信息化的会议系统,可以满足数字化会议、高清晰显示、数字扩声、同声传译、视音频资源传输等功能。
临展首展请来齐白石“助阵”
“齐白石”成为纪念馆临时展厅邀请到的首位来宾。一场“大师眼中的大师——徐悲鸿与齐白石”研究展也将在明天开幕。不仅该纪念馆珍藏的齐白石、徐悲鸿作品同台展出,北京画院齐白石藏徐悲鸿作品、信札等相互印证也将亮相。
专家介绍,此次进展共展出50余件作品。在二十世纪的中国画坛,齐白石与徐悲鸿的艺术交往堪称一段佳话。徐悲鸿不遗余力地推荐齐白石的艺术,购藏其书画精品、为其出版画集,还“三顾茅庐”聘请齐白石到艺术学院担任教授,在齐白石的晚年更是无微不至地照料着老人家事。齐白石认徐悲鸿为人生最重要知己,感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此次展出的作品就是两人友谊的“见证者”,观众通过观展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更多文人交往的轶事。
未来,纪念馆还会专门为孩子们量身打造体验活动。王红英透露,悲鸿讲堂也在酝酿中,我们希望引入更多专业的讲座。
【纪念馆沿革】
1953年9月26日,积劳成疾的徐悲鸿因突发脑溢血倒在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的工作岗位上,其夫人廖静文将徐悲鸿1200余幅呕心沥血之作和1200余幅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以及徐悲鸿生前从国内外收集的一万余件图书、图片、碑拓、画册与美术资料,全部无偿地捐献给国家。
为纪念徐悲鸿杰出的艺术成就和对中国美术事业的贡献,1954年,文化部以徐悲鸿北京东受禄街16号的故居为馆址,建立徐悲鸿纪念馆,周恩来总理题写了“悲鸿故居”匾额,郭沫若题写了“徐悲鸿纪念馆”馆名。
1967年因北京修建地铁,徐悲鸿纪念馆被拆除。1973年,党和政府决定恢复重建,历经10年,1982年12月,徐悲鸿纪念馆新馆在西城区新街口北大街53号落成,占地面积2180平方米,建筑面积3250平方米。
1983年1月31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因展出面积有限,展览设施陈旧,2010年9月1日徐悲鸿纪念馆闭馆在原址进行改扩建工程。2019年9月17日,徐悲鸿纪念馆新馆正式向社会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