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课火山喷发记录图(孩子们用粘土探究地质构造)
科学实验课火山喷发记录图(孩子们用粘土探究地质构造)本次活动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室主办,青山区教学研究室和武钢三中承办。武汉市教科院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远会表示,展示课上,两名教师都将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引领学生逐级深入地进行知识探究,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激励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探索太空。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教师周小凤作交流发言。(记者郭丽霞 摄)钢城第十六中学地理老师田玲在《探究泥火山的成因》展示课上,结合自身的研学实践经历,将野外的地质现象带入课堂。她与学生一起用泥浆做实验,用不断深入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探究泥火山的成因,了解泥火山的性状,树立防灾减灾意识。湖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赵丽作交流发言。(记者郭丽霞 摄)活动中,湖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赵丽分享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途径》,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教师周小凤现场交流《深度学习在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中的应用》。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17日讯(记者郭丽霞 通讯员韩琪)高中生观察由超轻粘土制作成的“岩层”,探究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用泥浆做模拟实验,分析泥火山形成的原因……11月17日上午,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区(武汉市)地理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走进武钢三中。专家、名师现场交流研讨地理教学,多名地理教师参与线上观摩。
武钢三中地理老师李志会带学生模拟水和油在岩层中的运动过程。(记者郭丽霞 摄)
岩石里油从何而来?什么岩层形态适合储油?地形倒置的原因是什么?武钢三中地理老师李志会带来展示课《构造地貌》,她通过情景创设“中国是否具备石油资源储备”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在课前用超轻粘土、牙签等简单材料制作了岩层模型,课上,他们结合模型和实际地形地貌图片,自己动手画图,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探究。巧妙的任务驱动和课堂实验培养了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钢城第十六中学地理老师田玲引导孩子们用泥浆实验探究泥火山的成因。(记者郭丽霞 摄)
钢城第十六中学地理老师田玲在《探究泥火山的成因》展示课上,结合自身的研学实践经历,将野外的地质现象带入课堂。她与学生一起用泥浆做实验,用不断深入的问题引导孩子们探究泥火山的成因,了解泥火山的性状,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湖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赵丽作交流发言。(记者郭丽霞 摄)
活动中,湖北大学附属中学教师赵丽分享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途径》,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教师周小凤现场交流《深度学习在提升地理综合思维能力中的应用》。
武汉市第十四中学教师周小凤作交流发言。(记者郭丽霞 摄)
本次活动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中学地理教学研究室主办,青山区教学研究室和武钢三中承办。武汉市教科院中学地理教研员程远会表示,展示课上,两名教师都将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引领学生逐级深入地进行知识探究,培养了学生的人地协调观,激励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探索太空。
【编辑:舒筱】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