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致青年陈生慧刘广远(大叔你好)

致青年陈生慧刘广远(大叔你好)我的青春哪里去了?青春是声音的,青春是力量的。而此时的北方,正翘首以盼,盼望着春天的脚步快一点,再快一点,那黄色或褐色的干涸,等待着绿色的声音,等待着绿色的魂灵。“写点致青春吧,或致青年学生吧!”“很好,很好。”

致青年陈生慧刘广远(大叔你好)(1)

少年,时间开始了。

by:梁启超

丘眉老师发来微信的时候,我正在江南开会。

四月的江南,温暖而湿润。

而此时的北方,正翘首以盼,盼望着春天的脚步快一点,再快一点,那黄色或褐色的干涸,等待着绿色的声音,等待着绿色的魂灵。

“写点致青春吧,或致青年学生吧!”

“很好,很好。”

致青年陈生慧刘广远(大叔你好)(2)

青春是声音的,青春是力量的。

我的青春哪里去了?

1993年,我刚入大学,而今倏忽而过,已经25年过去了,镜中斑驳的白发已经杂糅,眼角的皱纹也日渐深沉,虽然自我感觉还是青年,但岁月却戏谑说——大叔,你好!

我放弃了诗歌写作,转而投身到学术思考,可是似乎也没有更大的进展,惰性使然抑或时代使然,为稻粱谋吧。

文化,却从青年变成中年。

身份从大学学生变成大学教授,大概被新一代的青年“咀嚼着”,这似乎是一定的。

致青年陈生慧刘广远(大叔你好)(3)

当时,“天之骄子”的时代,如今,大学遍地,学子遍地,教授遍地的时代,文艺却依然是清新的、青春的,虽然文学不是曾经那么神圣,却更迷恋着青春一代。

致青年陈生慧刘广远(大叔你好)(4)

故乡是灵魂,故乡是思想。

2018年,叶开老师、李辉老师、丘眉老师提供平台,提出“返乡画像”,招募全国大学教师和学生——青春的触感和故乡的视感,驱使我加入《返乡画像》导师团。

在如今公众号犹如青草满地的时代,文艺,依然令人神往,思考,依然令人迷醉。

我带领一群青春的力量,走入这个世界。

生慧同学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开远同学《人们都说,哪里盛开了华夏第一枝花》,佳硕同学的《抚顺,为雷锋和孩子们换红领巾》在一阵熙熙攘攘过后,静静地打磨,以原生态的方式记录着故乡。尤其,海子与德令哈的故事,让生慧的文字在《返乡画像》三月推送中获得认同,殊为缘分。

青春的力量遇上故乡的灵魂,

青春的声音遇上故乡的灵魂。

虽稚嫩却温暖,虽粗浅却真挚。

致青年陈生慧刘广远(大叔你好)(5)

云间一闪,电火石光。

想起一个世纪之前。

1900年,中国山东省高密县民阻止德国建造铁路;西摩率英,美,奥,意,俄,法,德,日八国联军2000人,侵入北京,痛之痛哉,痛何如哉?

1900年,梁启超分别致函唐才常,康有为商议筹款及起事计划。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梁氏奋笔写下《少年中国说》,夫何哀之,夫何痛之:若我少年者,前程浩浩,后顾茫茫。中国而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则烹脔鞭箠之惨酷,惟我少年当之。中国如称霸宇内,主盟地球,则指挥顾盼之尊荣,惟我少年享之。

世界已不是昔日世界,

中国已不是昔日中国,

梁启超的苦痛,

如今,变成少年必读之文本。

少年,你知道你读的是什么吗?

青春之少年,当世而立之。

时光如风,飘来又飘走,

吹动的思想却留下痕迹。

新时代来了。

一束微光照亮一个世界,

一束微风吹动所有情绪。

世界与诗人,故乡与青春,

我们彼此离得很远,

我们彼此心灵切近。

如今,我思考故乡,

如今,我思考世界

是的,少年,时间开始了——

(刘广远,渤海大学教授,博士,渤海大学社科联副主席)

文|刘广远 出品|头号地标

人文指导 | 叶开(中国顶级文学编辑)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