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青龙桥街道餐饮食堂托管方案(娘娘坝镇沿川村建成秦州区首家)

青龙桥街道餐饮食堂托管方案(娘娘坝镇沿川村建成秦州区首家)今年76岁的老人杜富善经常来“人民食堂”用餐。他的孩子常年在外打工,自老伴去世后,就没吃过一顿正经的热乎饭,自打“人民食堂”开张后,他每天都能吃上可口的热乎饭。“‘人民食堂’不仅是老年人吃饭娱乐的地方,也是宣传党和国家惠民利民政策的窗口,把党的关怀送到村民身边,让村民知晓国家大事。”娘娘坝镇沿川村村文书童芸凤说。“做的饭菜老人们吃得也顺心,每天都会变着花样做饭,给老人一种家的感觉。”娘娘坝镇沿川村公益性岗位人员鲁俊珍说。“这里的饭菜吃得可口入味,米饭、面条、馒头,总体来说照顾得很好,感谢党的政策。”娘娘坝镇沿川村村民坚李代说。除了用餐外,闲暇之余,老人们可以在这里的活动室看电视、下棋、打牌、聊天等。同时,沿川村村文书童芸凤随时化身为“播报员”,为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党的政策。

青龙桥街道餐饮食堂托管方案(娘娘坝镇沿川村建成秦州区首家)(1)

秦州区融媒体中心10月31日讯(记者 王歧)“你养我小,我陪你老。”近一个月,秦州区娘娘坝镇沿川村“人民食堂”启用后,村里的老人再也不用为一日三餐吃啥伤脑筋了。村民们纷纷表示,“小食堂”解决了“大民生”。

青龙桥街道餐饮食堂托管方案(娘娘坝镇沿川村建成秦州区首家)(2)

早上10点,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在“爱心菜园”集合,开始采摘自己种植的新鲜蔬菜。据了解,沿川村 “爱心菜园”是自村上“人民食堂”建成后,利用村级集体闲置土地改造的菜园子,通过公益性岗位种植时令蔬菜供“人民食堂”免费使用。

“这一块地原来是柴草堆放点,自从‘人民食堂’办起来以后,我们就把公益性岗位人员组织起来,种植了包包菜、蒜苗、萝卜等,保证老年人吃上新鲜的蔬菜。”娘娘坝镇沿川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都启和说。

青龙桥街道餐饮食堂托管方案(娘娘坝镇沿川村建成秦州区首家)(3)

记者走进食堂看到,一大早,两名公益性岗位人员按照多数本地老人的生活习惯准备着食材,午餐做手擀面并配有下饭菜,晚餐荤素搭配不少于四道菜。11点30分左右,用餐的老人们陆续走进了“人民食堂”。工作人员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为老人们拿碗筷、打饭、端菜。

“做的饭菜老人们吃得也顺心,每天都会变着花样做饭,给老人一种家的感觉。”娘娘坝镇沿川村公益性岗位人员鲁俊珍说。

“这里的饭菜吃得可口入味,米饭、面条、馒头,总体来说照顾得很好,感谢党的政策。”娘娘坝镇沿川村村民坚李代说。

青龙桥街道餐饮食堂托管方案(娘娘坝镇沿川村建成秦州区首家)(4)

除了用餐外,闲暇之余,老人们可以在这里的活动室看电视、下棋、打牌、聊天等。同时,沿川村村文书童芸凤随时化身为“播报员”,为群众传递党的声音、党的政策。

“‘人民食堂’不仅是老年人吃饭娱乐的地方,也是宣传党和国家惠民利民政策的窗口,把党的关怀送到村民身边,让村民知晓国家大事。”娘娘坝镇沿川村村文书童芸凤说。

今年76岁的老人杜富善经常来“人民食堂”用餐。他的孩子常年在外打工,自老伴去世后,就没吃过一顿正经的热乎饭,自打“人民食堂”开张后,他每天都能吃上可口的热乎饭。

“办了食堂,吃饭方便了,对我们老年人体贴,吃上热乎的饭菜,生活每天都会改善,每一顿饭菜都很好吃。”娘娘坝镇沿川村村民杜富善说。

青龙桥街道餐饮食堂托管方案(娘娘坝镇沿川村建成秦州区首家)(5)

沿川村是一个有200多年历史的村落,近年来,由于村里大部分青年人外出打工,部分留守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弱,一日三餐时有将就。2022年初,由村委会牵头,联络在外“四有人士”捐资3万多元,创建了“沿川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新建了“人民食堂”、村民活动室等。其中“人民食堂”是秦州区首家村级集体创办的老年人养老服务公益性机构。

“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农村老年人吃饭困难,好多老人都是独居老人,吃不上一口热乎饭,看到这些现状,在2022年初,通过联系本村爱心人士捐赠,改造升级沿川村旧阵地,设活动室一处、餐厅一处、厨房一处。”娘娘坝镇沿川村党支部书记何天许说。

“人民食堂”自开办以来,为本村16位老人提供用餐服务,每位老人每顿饭只需缴3元的费用,按次结算,这样既让村里的留守老人安享晚年幸福生活,也能让老人的儿女们在外安心工作。

“沿川村人民食堂秉承‘你养我小、我养你老’的孝道理念,坚持不盈利、服务好的宗旨,采取由子女缴费,老人吃饭的模式,饭菜质量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满意度高。”娘娘坝镇沿川村党支部书记何天许说。

“原来我在外面打工,隔三差五要回家照顾母亲,现在我们村上建了‘人民食堂’,母亲在食堂吃饭,我在外面打工就放心了。”娘娘坝镇沿川村村民都建民说。

青龙桥街道餐饮食堂托管方案(娘娘坝镇沿川村建成秦州区首家)(6)

娘娘坝镇沿川村“人民食堂”自创办以来,群众支持率高,深受广大村民的支持和热爱,已成为娘娘坝镇互助友善、孝老敬亲的一张亮丽名片。

“下一步,我镇将总结经验、完善制度,把党的关怀和社会关爱有机融为一体,探索出一条适合农村养老的新路子,并逐步在全镇进行推广。”娘娘坝镇党建办主任缑振兴说。(编辑 陈每阳)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