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而善胜的道德经(68.道德经六十八章)
不争而善胜的道德经(68.道德经六十八章)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反处于众人之下。5.【极】极致2.【与】与敌人正面交锋对敌3.【为之下】处人之下4.【配】符合
导读:全篇分【原文】【译文】【感悟】三部分,约2200字。
原文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注释1.【士】武士
2.【与】与敌人正面交锋对敌
3.【为之下】处人之下
4.【配】符合
5.【极】极致
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发怒;善于克敌制胜的人,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反处于众人之下。
这叫做不与人争的品德,这叫做以甘于处下来运用别人的能力,能做到“不争”和“处下”,就是“合乎道”的极致了。
感悟:请允许我在这里重复一个内容,就是我曾经在《五十四章:善建不拔,善抱不脱,祭祀不辍,世代传承》中总结过的道德经“十四善”,由于那篇阅读量未过百,估计看到的人不多,所以特在此文继续强调一遍,因为我真的觉得这种总结大法非常好。当然这篇阅读量可能也堪忧,没事,学习就是“温故而知新”的过程,我就当给自己炒个冷饭再学一遍:
- 善行——无辙迹(27)
- 善言——无瑕谪(27)
- 善数——不用筹策(27)
- 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27)
- 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27)
- 善建——不拔(54)
- 善抱——不脱(54)
- 善胜——不争(73)
- 善应——不言(73)
- 善谋——繟然(坦然的意思)(73)
- 善为士——不武(68)
- 善战者——不怒(68)
- 善胜敌——不与(意为不与敌人正面交锋)(68)
- 善用人——为之下(68)
(括号中数字代表章节,点击可直达该章节)
接上文六十七章最后一句“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这章继续以“如何战争”喻“不争”,毛主席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那就是以“不争”的理念悟如何用兵打仗。
兵书,也对。这本书的神奇之处就在于,随心而变。你面临什么问题,它就能七十二变为你解惑什么问题。说它是任何书都对,但它又不是任何书,它就是它。
再看上一章六十七章这句话“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越发有道理了:天下人都说我讲的“道”太大了,似乎什么都不像。但正因为它大,什么也不像,所以才能无所不包,如果它像任何一个具体的事物,那格局就小了不是吗?
“不武、不怒、不与、为之下”是“不争之德”的表现形式,具体怎么做?我也没资格说。但我隐隐的感悟是,圣人和凡人做到的区别在于:
凡人知道要这么做,道理都懂。不生气,生气伤身体;别动武,君子动口不动手,以和为贵;不要与人正面交锋,针锋相对。同时也努力克制自己刻意这么做,但有时也会克制不住,有时又克制得很辛苦,因为一切都是浅表层面的感悟,不是发自内心的不武不怒。
而圣人的心态,我认为应该就是发自内心的“不争”“甘于下”,完全没有内心挣扎,一切自然而然,觉得本该如此。这样的境界,靠努力估计是悟不透的,很可能越努力越悟不透。也许只能从事上磨,事中悟了。
空说大道理没有感觉,我自己想了几件生活琐事“临床试验”一下自己。比如假设,有人言语相激,恶语中伤我的孩子、父母和自己。心里听了肯定不舒服,我该怒吗?
我才注意,我在无意识下就自然而然地用了“应该”的“该”字。这是大脑给我的意识,也是从小到大伦理道德的教育在潜移默化地起作用。这种意识仿佛就在告诉我——这种情况你该怒了,你可以怒。
事实是我可能真的会怒。但有没有其他方法呢?如果我不理他,我又会生出第二种意识——你怕他,欺软怕硬没骨气。被这种意识驱使,我又会想我不怒就没面子的问题,然后又会回到“我该怒”的死循环中。
其实这种“没面子”的意识已经和最初的被骂没有丝毫关系了。人生如戏,在该怒的时候怒一下,这和演戏有什么分别?我陷入沉思。
我承认我有时候的确会“为怒而怒”,其实听到一些没素质的恶语相向我内心并没有那么生气,但身体又很诚实地觉得不做些什么好像说不过去。具体事情具体分析,不敢说百分之百,毕竟不是圣人,有些情况的确没必要发怒。
我如果能把对方当作婴儿看呢?婴儿打我一下我肯定不会打回去,也不会跟他一般见识。我可能还觉得他在跟我互动了,他真可爱,这有点贱了。我这个想法有点自大狂妄,但确实说服我自己了。下次如果不幸碰到,我试试看。
再假设一个场景,体育竞技,也算一场“战斗”吧。跟人比赛,乒乓球,羽毛球,足球,篮球都行,有人赛前会令自己亢奋,这不算怒,适当的兴奋能调动自己的状态。
但如果对方别有用心故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激怒你,使你方寸大乱。或者对方根本没对你怎样,你单纯因为输不起而被落后的自己激怒,这种情况大概率是会输的。且不论输赢,水平本就有高低,我们永远都可能遇上比自己强的人,遇一次怒一次吗?
肯定要调整,重申一下六十六章写过的三种快乐:
- 初级快乐——竞争带来的快乐,常胜只是一种低水平的重复,说明你并未遇到真正的高手;
- 中级快乐——非竞争性的快乐,追求超越自己的快乐;
- 高级快乐——无条件的快乐。
和别人斗,你赢了当然很高兴,但紧接着也会空虚,继续寻找下一个假想敌,跟着别人的节奏,容易被动。把目标设成自己,按着自己的节奏不断超越自己,其乐无穷。而做到这些,只是中级快乐。无条件的高级快乐,我还没参透。
说了这么多,还是在说——不争。
感谢阅读|点赞|收藏|分享|评价的朋友
欢迎关注@道心者
每日一章道德经,17点准时更新。
写在最后的话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道德经》版本众多,笔者作为初学者,先用传世本读一遍,以学习悟道为重,不纠字眼,学下来再说。译文是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并根据自己理解翻译而成。如有异议,欢迎讨论。
茫茫人海能遇到和自己有同样爱好之人,足矣。
参考文献:
《老子的智慧》——林语堂 群言出版社
《老子》——汤漳平 王朝华 译注 中华书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