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年轻的时候深度解析(她说出名要趁早)
张爱玲年轻的时候深度解析(她说出名要趁早)大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离开紫禁城,北京城一夜之间变了天地;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巡演,国粹扬名海外;冯玉祥发动政变囚禁民国总统曹琨,
1.
1924年,这一年不平凡。
大名鼎鼎的黄埔军校筹建成功,
孙中山率领亲信出席开学典礼;
京剧大师梅兰芳赴日本巡演,
国粹扬名海外;
冯玉祥发动政变囚禁民国总统曹琨,
北京城一夜之间变了天地;
大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离开紫禁城,
变成一名老百姓;
这一年,还发生一件小事。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和小姑张茂渊一同去欧洲。
离开那天,母亲伏在竹床上痛哭,
幼小的张爱玲手足无措。
她不知道发生什么,
只是隐约感觉大家都在叹息这段郎才女貌,门当户对的姻缘。
父亲张志沂家世显赫,
他是晚清名将张佩纶之子,晚清大员李鸿章之外孙。
母亲黄逸梵同样门庭高贵,
2.
张家的女主人离开了。
张家的姨太太搬进来了。
家里很热闹,时常有宴会,
幼小的张爱玲躲在帘子后面偷看。
她喜欢热闹,过年时总是预先嘱咐阿妈天明叫她起来迎新年。
有一次,她多睡了一会,
结果醒来时鞭炮已经放过了,
张爱玲躺在床上哭了又哭,不肯起来。
仿佛一切的繁华热闹都已经成了过去,没有她的份了。
母亲离开之后,父亲变本加厉地吸食鸦片,
对家里放任不管。
姨太太也吸鸦片,
肆无忌惮地打人,最后被撵走。
残败的家道掩杀不了张爱玲的才气,
她三岁背诗,七岁作文。
大家族里,男子是香火,女子是红妆。
当佣人打压她不如弟弟时,张爱玲奋起反抗。
无论怎样,她是一个孩子,
喜欢热闹,喜欢新奇,喜欢一家子和气。
八岁那年,张爱玲一家从天津搬到上海,
新家里红油壁板也有一种紧紧的朱红的快乐。
更重要的,母亲黄逸梵回来了。
张爱玲看到母亲和一位伯母坐在钢琴前模仿电影里的恋爱表演,
开心地在狼皮褥子上打滚。
她倾心这个家,
愿意遵照母亲的淑女模式:画画、弹钢琴、学英文。
然而,父母为了钱财,各怀心思,终于分崩离析。
张爱玲十岁那年,他俩离婚了。
3.
母亲和姑姑搬出去了。
张爱玲依然跟着父亲生活。
她十二岁的时候,母亲要去法国,前来告别。
那是一场冷硬的诀别,
孩子没有眷恋,母亲没有痛心。
不过,当母亲走开之后,张爱玲独自在风中哭号。
她知道悲伤是一个人的事。
她去看望独居的姑姑,
那里留有母亲的空气,一切都是新奇的、利落的。
她陪伴寂寞的父亲,
虽然那里灰扑扑的,却能描法出旧式家族的传奇。
父母虽然破裂,但亲情尚在。
不过,姑姑那里出了乱子。
她跟家族的一个子侄发生感情,
比亲情烈一点,比爱情薄一点。
为了帮他救父亲,姑姑奋不顾身。
她花掉自己的积蓄,无济于事;
她挪用嫂子黄逸梵交她保管的财产;
为了筹钱,她联合亲哥哥跟同父异母的大哥争家产。
结果,事情闹得鸡飞狗跳。
最后,姑姑跟整个家族决裂,跟那个子侄也没结果。
少女情怀总是诗。
张爱玲看到这一切,也许相信爱情大过天吧。
才华让张爱玲的日子有了亮色,她开始在校刊上发表文章。
然而,平妥生活没过多久,
张爱玲听说父亲又要娶妻,
关于后母的种种传闻,十四岁的她不寒而栗。
4.
1936年。
十六岁的张爱玲再次目睹亲情的崩裂。
那时中国内忧外患,经过几年混战,
国内终于达成统一抗日的战线。
中日战争,则一触即发。
人人坐在火药桶上,等死或者逃命。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回国了。
国破山河,她没有在意。财产失落,她誓不罢休。
姑姑被迫卖掉自己的遗产那栋宅子来还债,
从此,她和前嫂子暗生嫌隙。
第二年,卢沟桥事变,战争终于全面爆发。
那年张爱玲在校刊杂志上发表数篇文章,
她的才华撑起她追求安稳静好的梦想,
遂向父亲提出留学欧洲。
父亲大发雷霆,认为女儿受前妻挑唆而变心。
因为一件小事,张爱玲和后母发生冲撞。
父亲失去理智暴打女儿,然后又把她软禁起来。
那段日子,张爱玲害了疟疾,几乎死掉。
长达半年的囚困,她恨到极点,怕到极点。
十七岁是如诗如花的年纪,但她还未盛开,就已凋零。
外面战火纷飞,里面死寂沉沉。
张爱玲细细品味着孤独和绝望。
后来,她趁着夜色逃出来了。
在惊险慌乱之中,张爱玲没忘跟黄包车车夫讨价还价。
对于世俗的刚柔,她一向拿捏到骨子里。
逃离意味着决裂,张爱玲再也回不去了。
5.
母亲接纳了她。
这种接纳包含待价而沽的含义,
敏感的张爱玲如同等待裁判一样而感到惶恐,
十八岁的她,早早地成熟,却笨拙地处世。
花样的年华让她忘记悲欢,
张爱玲独自撑起一个世界。
她懂得生活的艺术,充满了生命的欢悦。
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看落雨的霓虹。。。
因为她已经看透生命的本质:华丽的袍子上爬满恼人的虱子。
恰好这一年,张爱玲考取英国的伦敦大学。
恰好这一年,爆发世界第二次大战。
因为战事,她无法前去国外,最后改到香港。
求学三年,几番甘苦。
她穷困,她努力,她自尊,她骄傲。
母亲过来探望她,住在昂贵的浅水湾饭店。
她给母亲看自己的奖学金,母亲随手拿走打牌输掉。
那个逃命中不忘讨价还价的女孩,就这样被打翻在地。
她从父亲那里叛逃,又从母亲这里落跑。
幸好,张爱玲遇到炎樱,
那个毫无顾忌、恣意我行的姑娘。
1941年底,香港爆发珍珠港战争,谁也无法逃避乱世。
第二年,张爱玲无法继续学业,重回上海。
二十二岁的她投奔那个跟双亲都已经分崩的姑姑。
离乱人,不及太平犬。
6.
1943年,战争如火如荼。
1943年,张爱玲声名鹊起。
二十三岁的她写出一部部绝唱。
《第一炉香》、《第二炉香》、《倾城之恋》、《金锁记》。。。
横空出世,惊艳上海滩。
胡兰成无意中读到她的文章,心中泛起涟漪。
一个是初出茅庐的女子,笔端犀利,看透悲欢;
一个是历练官场的男子,才华绝伦,几经沉浮。
四年前,汪精卫还是那个“不负少年头”的豪杰。
胡兰成任《中华日报》总主笔,随后升为宣传部次长。
南京伪政府高开低走,最后成为汉奸政权。
胡兰成身在其中,
一时被免职,一时被升官,一时被逮捕,
最后在一个日本朋友的干预下,他被释放了。
连生死都无法预料的乱世里,美好只是传说。
战火离乱,损毁不了心底的情欲。
胡兰成第一次拜访张爱玲而不得见,留了条子。
随后张爱玲回复电话,胡兰成依言又去拜访。
一直在流落中被嫌弃的张爱玲第一次被人珍重。
两人相见甚欢,势均力敌。
这点爱别的不够,结婚是够了。
乱世中的情缘无法考究,
时代的仓促让人悲悯。
7.
1944年,张爱玲如同一朵绚烂的花。
她写出《花凋》、《红玫瑰与白玫瑰》、《桂花蒸阿小悲秋》。。。
她写出《生活寓所趣事》、《谈音乐》、《谈跳舞》、《姑姑语录》、《炎樱语录》。。。
她笔调柔美,带着小女孩的快活和调皮。
她穿奇异的华服,吃甜软的美食,痛快地享受人生。
这一年,二十四岁的张爱玲嫁给三十八岁的胡兰成。
婚约中的誓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败给不安稳的现世。
当时日本大势已去,
汪伪政府日薄西山。
1945年,胡兰成去汉口公办,趁机移情护士小周。
他对张爱玲据实以告。
张爱玲对此缄默。
乱世末日,苟且偷欢,
如同死刑犯临行前那顿好酒好饭。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日本战败投降,胡兰成亡命天涯。
张爱玲以为能够成全爱情,
她从上海追到温州,
而彼时,胡兰成又有新欢范秀梅。
8.
1946年,抗日胜利的第二年。
胡兰成的污名连累无辜妻子。
爱情死了,才华伤了,
二十六岁的张爱玲陷入窘境。
这时一个好男人抛来橄榄枝,
弧桑邀请她编写电影剧本,
电影大获成功,
张爱玲东山再起。
一边是弧桑的倾慕和扶持,
一边是胡兰成的懂得和逃亡,
张爱玲迷失在好男人和坏男人之间。
十年前,她被父亲囚禁差点儿死掉,
十年后,她被丈夫拖累差点儿枯朽。
她被凉薄加持,无法温慈。
平妥的好,收伏不了苍凉的心,
弧桑和张爱玲无疾而终。
然而,再深的牵挂也唤不回落荒的丧犬,
张爱玲和胡兰成最终决绝,
附上短言,附上一笔钱。
二十七岁的她心如死灰。
相识、相恋、结婚、婚变、决裂,
这不过三年的时间,
却如同经历几生几世几劫。
9.
忧生伤世的动乱岁月。
张爱玲没写战火和雄心,
只写男女之间的小事情,
因为恋爱就是一场残酷的战争,
人在恋爱时更朴素,更放肆。
比如姑姑张茂渊,比如张爱玲。
不过,再放肆的人也不敢触怒时代。
旧社会变为新中国,
张爱玲的传奇褪掉颜色,
她的创作变缓,才华依旧。
1950年,张爱玲连载《十八春》,
三十岁的她更加冷静,更加凌厉。
两年后,她申请复读香港大学,
不过,张爱玲到香港后没有继续学业,
她开始谋生养活自己:做翻译,写文章。
同时,她遇到终身挚友宋淇夫妇。
在香港的三年里,
张爱玲安静地像墙角的花朵,
掩住颜色,偏安一隅。
她一向拘得住自己的热闹,
即使在轻狂绚丽的年岁里,
张爱玲也是朋友无几,应酬有限。
1955年,三十五岁的张爱玲来到美国。
她遇到德裔作家赖雅,
两人的年龄,性格,信仰全不登对,
境遇却出奇一致,
身在他乡不知归,
腹有才气人飘零。
张爱玲守着最后一点安稳和静好,
即使赖雅中风瘫痪,她也不离不弃。
只有同路人才懂得彼此珍重,
她和昔日好友炎樱渐行渐远。
10
张爱玲在美国的那段岁月,
安静地像一朵墙角的花,
颜色不败,芬芳不退,角落安且好。
写文章,写剧本,做研究,样样不落,
甚至她七十三岁的时候,
还完成了《对照记》,
两年后,张爱玲魂归天国。
那一年是1995年。
她取悦自己,
度过自己的一生。
张爱玲曾经在《半生缘》里说过,
对于年轻人而言,
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而三十岁以后的人生,
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
这像极了她的人生,
胡兰成闯进了她的一生一世,
她一个人安抚了茫茫无涯的后半生,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那是平妥的甘愿,没有一丝褶皱。
七八十年代台湾掀起张爱玲热,
人们狂热地崇拜这位传奇女作家。
别人的热闹惊扰不了她的清静,
张爱玲一直保持禅修似的离索。
甚至一名女记者赴美蹲守数月,
最后只收获张爱玲扔掉的一袋垃圾。
多少人的传奇只是镀金的伎俩,
多少人的孤寂只是落魄的装饰,
只有张爱玲,
她的传奇并不虚妄,
她的孤寂自成一派。
她如同陌上看花,不落尘缘。
11张爱玲幼小时候那么喜欢热闹,
成长中却迎面撞上家、国、天下的崩塌悲怆,
她努力在瓦砾之间开出花来,
在离乱之中留有几分温暖。
跟她同时代的非裔名人玛雅.安吉罗,
虽然身处美国远离战乱,
但她经历了从底层贫寒到上层名流的挣扎,
她说过“你无法控制发生在你身上的事,
但是你可以决定不被它们所累。”
伟大的人不仅不被外物所累,
反而能够镇守天地,举重若轻。
张爱玲抬得起繁华。
她在前半生战火连天的草莽岁月里,
承顾亲情、友情、爱情,
不疲惫,不负累。
张爱玲压得住清冷。
她在后半生孤寂离索的异国他乡里,
守住心里的月亮光,
不张扬,不暗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