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错误的态度决定你未来的出路(对待错误的态度)
对待错误的态度决定你未来的出路(对待错误的态度)一个医生看了妇女的检查资料后,认为患了子宫癌,需要做切除手术。当他切开妇女的病位后,看到一个完整的胎儿,立刻出了一身冷汗,这是严重的误诊。这时候如果继续做手术,然后出来告诉妇女及其家人手术很成功,迎来的是病人和家属的感谢,但是出于道德,他将伤口缝合起来,出去告诉病人家属:他误诊了,对不起。家属一听马上对他拳脚相加,然后是巨额索赔。最后他被吊销医生资格,身心俱疲。二、还有一错误令人扼腕叹息。一、有些错实在是错不起,错了便无法挽回。《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三个大错误:一是逃跑途中,错杀了准备盛情款待的吕氏一家,还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失名;二是中了周瑜的计谋,蒋干盗书后直接杀了水军干部,随后在战场失利;三是杀了华佗,结果自己头疼无人能治,直接失命。诸葛亮,一生谨慎,但用人失当,街亭失守,让蜀国当时的战争局势严重恶化。刘备犯的错更厉害,为了给关羽报仇,不顾一切,出兵讨吴,被陆逊火
不是回避,而是不再犯
“不惮改,不贰过”这是对待错误的态度。有了个这个态度,我们便会经常反思,有了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的警觉。
重要的是,杜绝那些错不起的和令人叹息的错误。
不犯错不起的错误
一、有些错实在是错不起,错了便无法挽回。
《三国演义》中曹操有三个大错误:一是逃跑途中,错杀了准备盛情款待的吕氏一家,还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是失名;二是中了周瑜的计谋,蒋干盗书后直接杀了水军干部,随后在战场失利;三是杀了华佗,结果自己头疼无人能治,直接失命。
诸葛亮,一生谨慎,但用人失当,街亭失守,让蜀国当时的战争局势严重恶化。刘备犯的错更厉害,为了给关羽报仇,不顾一切,出兵讨吴,被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落得个白帝城托孤,用自己的性命为错误买单。
二、还有一错误令人扼腕叹息。
一个医生看了妇女的检查资料后,认为患了子宫癌,需要做切除手术。当他切开妇女的病位后,看到一个完整的胎儿,立刻出了一身冷汗,这是严重的误诊。这时候如果继续做手术,然后出来告诉妇女及其家人手术很成功,迎来的是病人和家属的感谢,但是出于道德,他将伤口缝合起来,出去告诉病人家属:他误诊了,对不起。家属一听马上对他拳脚相加,然后是巨额索赔。最后他被吊销医生资格,身心俱疲。
这个案例我们看到了道德之考与人心之煎。医生的错令人叹息,病人遭受无妄之灾,除此之外,还能再说什么?
不为错误所困
三、对待错误的态度
如何对待错误?《周易.益卦》说“君子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见到善行就学习,有了过错就改进,言简意赅。这大概是中国历史上对错误的最早论述。但是,有错就能改吗?有时候我们出于的面子问题,觉得没脸,被人笑话,不愿意改正;有时候因为错误造成的损失太大,没有办法改正;还有时候失去信心,既然错了就破罐子破摔。所以对平常人来说,“有过则改”是一种艰难行为。
《论语》中,孔子进行了修正,提出“过则勿惮改”,意思是说,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改正,这是先解决人们的思想顾虑。再规劝人们改正错误。《周易》直截了当,《论语》推心置腹,都是告诫人们有了错误就要改正。
另外,对错误的态度,还包括不贰过,这是孔子对他弟子颜回的评价。鲁哀公问孔子说:你的弟子之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意思是不迁怒于人,不重复自己的过错。同样的错误,不要犯第二次,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但我们经常不止第二次,而是更多次。看来我们得好好反省自己,“不迁怒,不贰过”,是最底层的要求。
我们还常说一句话“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是对待错误的又一种态度。时代要求我们有了错误就改正;没有错误,就去预防,避免错误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