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仁川登陆前的战况(朝鲜战争的前世今生)
朝鲜战争仁川登陆前的战况(朝鲜战争的前世今生)此时釜山附近5000平方公里的地区密集布置了10万美军,攻击的北朝鲜军队也仅有约10万人,双方在一百余公里的战线上焦灼,北朝鲜军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伤亡,战线凝固在原地。8月30日,北朝鲜军队发动釜山战役,又称北朝鲜第五次战役,北朝鲜军队很快攻破了洛东江防线,直逼釜山。金日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试图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举动会招来联合国军的干预,情急之下,他向斯大林求助,让斯大林在联合国出面干预,阻止联合国军入朝。斯大林也感觉动静闹得有点儿大了,于是他指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恢复参会,阻止联合国军的干预朝鲜战争。8月1日,在朝鲜战争爆发一个多月后,苏联代表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上。苏联代表马利克提出一个议案,要求朝鲜战争各方停火,停止一切敌对行动,该决议只获得3票同意,被否决。
与此同时,中国方面也正在密切关注着朝鲜的局势。
7月中旬,毛主席下令,驻扎在中原地区的国家战略预备队共三个野战军、三个炮兵师、三个高炮团和三个工兵团调往东北鸭绿江畔,在黑龙江屯垦准备集体转业的第42军也停止农耕工作,奉调丹东,以上部队组成东北边防军。
这四个野战军后来名满天下,他们分别是“万岁军”38军、“东北虎、常胜军”39军、第40军和“旋风纵队”第42军。
同时毛主席还下令给各个军区,命令务必在六个月内完成各军区剿匪任务,整装待命。
金日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试图武力统一朝鲜半岛的举动会招来联合国军的干预,情急之下,他向斯大林求助,让斯大林在联合国出面干预,阻止联合国军入朝。
斯大林也感觉动静闹得有点儿大了,于是他指示苏联驻联合国代表,恢复参会,阻止联合国军的干预朝鲜战争。
8月1日,在朝鲜战争爆发一个多月后,苏联代表第一次出现在联合国安理会的会议上。苏联代表马利克提出一个议案,要求朝鲜战争各方停火,停止一切敌对行动,该决议只获得3票同意,被否决。
8月30日,北朝鲜军队发动釜山战役,又称北朝鲜第五次战役,北朝鲜军队很快攻破了洛东江防线,直逼釜山。
此时釜山附近5000平方公里的地区密集布置了10万美军,攻击的北朝鲜军队也仅有约10万人,双方在一百余公里的战线上焦灼,北朝鲜军队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伤亡,战线凝固在原地。
早在8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就开始了对朝鲜战局演变的兵棋推演,他们详细研究了美第八集团军二战战史,认为釜山环形防线只是美军的正面牵制力量,美军极有可能在吸引北朝鲜军队南下后在朝鲜半岛北方进行第八集团军最擅长的两栖登陆作战,然后从中部拦腰切断北朝鲜军队的补给线、联络线,将北朝鲜军队困死在釜山外围。
关于登陆地点,总参拟定了四个方位,分别是仁川、海州、南埔和兴南,而当时美军在实施登陆前拟定的登陆地点备选方案正是仁川、海州和南埔,并最终确定选在仁川。
解放军总参将这个报告提交给毛主席后,毛主席立即命令将这个情况通报金日成。此时,不仅是中国方面,苏联方面也发现了朝鲜战局隐藏的巨大隐患。在朝苏军顾问也对美军可能进行的两栖登陆作战提出了自己的推测,但是苏联顾问认为仁川不可能是美军的登陆地点。
客观来说,仁川确实不适合登陆。进入仁川港仅有有两个航道,即飞鱼峡和东航道,这两个航道已经被布置上了水雷,仁川的浅滩也不适合大型军舰停泊,且仁川的海岸防御工事十分坚固。
中国总参的意见是,作战要从敌人的思维角度出发,那些港阔水深、容易登陆的地点必然会有军队严加防范,并不适合军队展开。而那些不太适合登陆的地点,就像二战的诺曼底,其海岸后的交通和地形条件太适合纵深拓展,所以希特勒不太相信盟军会在这里登陆。仁川是同样的道理,虽然其自然环境恶劣加上各种登陆障碍,但是在此登陆才能起到出其不意、攻敌不备的效果。
可惜,朝鲜方面并没有采纳中国总参的意见。
之后,麦克阿瑟在东京作战会议上力排众议,选择仁川作为登陆地点。在陈述原因时,与中国方面的预测惊人的一致。他说因为仁川巷道已经被安放水雷,且登录环境恶劣,敌人不会估计到进攻在这里出现。而在仁川的胜利亦可避免因入侵在更北面的地点而出现严酷的冬季作战,联合国军可在仁川的行动中切断朝鲜的补给路线,同时仁川被选中因为它接近汉城。
而北朝鲜方面由于苏联军事顾问的意见,加之美国的反情报网的误导,将后方部队主力布置在了仁川以南的群山,只有少量军队向仁川机动。而且他们机动速度太慢,直到美军开始实施登陆,他们还没有到达。
其实直到此时,朝鲜战争这盘儿棋还是有一步活棋的。
美军之所以要在北侧登陆,是因为北朝鲜的后方空虚,而此时如果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进驻北朝鲜的后方,填充这个空白,那么美军即使登陆了,也无法完成战役目的。
这支填充部队的最好选择,就是集结在鸭绿江畔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边防军。
以毛主席的战略眼光,他不太可能看不到这一步棋。毕竟当年委员长伸开双拳,一拳向山东、一拳向西北的时候,他就能敏锐捕捉到其中央的空虚,命令刘邓挺进大别山。现在他兵强马壮,怎么可能看不到这其中的利害关系。
但是中国此时并没有出兵。
《司马法》有云,“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这句话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大国参战,一定要选准时机,不能轻易开启战端。但是虽然不直接参与,也要做出猛虎在山的战略态势,有效吓阻各方敌对势力。
当时中国的部署就完美契合了这个道理。
朝鲜在发动战争前并未通报中国,也就是说人家不希望我们干预,那我们就没必要主动帮忙。等到他被打得奄奄一息,爬到我们跟前苦苦哀求时再出手,这样他才会感恩戴德。
很多时候,国家关系跟打群架的道理是差不多的,古今中外都是如此。
1950年9月15日凌晨,美军开始实施登陆仁川的“烙铁行动”。
联合国军500架舰载飞机从6艘航母上起飞,对仁川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大规模、高强度的轰炸。同时,联合国军特混舰队抵近朝鲜西海岸,开始炮击仁川岸防工事。美军各种战舰进行了长达4个小时的火力准备,各种舰炮倾泻了2000余吨炮弹。
登陆美军
之后,美军开始实施登陆,232艘各型登陆艇鱼贯进入仁川港,建立了滩头阵地。
9月16日,北朝鲜军队派出6个纵队的T-34型坦克赶到仁川,企图阻止正在装卸物资的美军。美国海军立刻起飞了多架F4U海盗式舰载战斗机攻击北朝鲜军队,缺乏防空掩护的装甲集群成了活靶子,几乎被全部消灭。
9月19日,美国陆军工程兵修复了通往内陆长13公里的铁路,金浦机场已被美军攻占,美军海空军运输部队都在大规模卸载武器装备和燃料。
9月22日,联合国军53882名士兵、6629辆车辆和23000吨补给物资全部安全放到了朝鲜半岛。当天,美军进抵汉城,并分兵一路,向东进发,意图切断南北朝鲜的通道。
与此同时,麦克阿瑟命令坚守釜山的第八集团军全线发动对外围北朝鲜军队的反攻,牵制北朝鲜主力回援。同时与仁川登陆的美军第10集团军南北呼应,形成夹击之势。
金日成得到了美军在仁川登陆的消息后,电令釜山外围北朝鲜军队立即发动全线总攻,一定要吃掉美第八集团军,然后北上回援。
在南方的北朝鲜军队开始不计成本的一次又一次猛攻釜山防线,有几次突破美军防线,突进纵深,但旋即防线缺口又被堵上。
这种惨烈的战斗持续了3天,到了9月23日,北朝鲜方面的物资供应渠道已经完全被切断,北朝鲜军队经过高强度战斗,炮弹、子弹和燃料匮乏,不能支撑,开始后撤。
美第八集团军随即开始追击,而北朝鲜军队北撤时又碰到了从仁川南下的美军第10军,被包围在南朝鲜的中部山区。
由于缺乏燃料和炮弹,他们的重武器损失严重,坦克无法开动,大炮遭到遗弃。自此,北朝鲜军队由全面后撤演变为全面溃散,团以上的编制全部被打散。
此时的三八线已经被美军切断,北撤道路已经被彻底堵死。美军如同驱赶羊群一样抓捕北朝鲜军人,在北撤过程中,北朝鲜10万大军2万战死,5万被俘,2万多人溃散。
被脱掉军装的北朝鲜战俘
9月27日,美军攻克汉城。
在进城后,美军目睹了一幕惊人的惨剧。在北朝鲜军队败退前,城里被关押的、为南朝鲜政府服务过的公务员、警察被拉出来在街道上集体枪决,然后用坦克碾压,面目全非的尸体延伸几公里远。
当然,不久之后,美军再次目睹了另一幕惨剧。南朝鲜军队返回后,将为北朝鲜政府服务过的人通通逮捕,然后以各种形式的惩罚羞辱、折磨他们,很多人被折磨到死。
人类这种动物非常奇怪,很多时候,往往血缘关系越近,仇恨越深。像某位委员长,他对入侵中国、杀害无数无辜同胞的日本人仿佛并没有多少深仇大恨,连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都能被他聘任为国军军事顾问。可他一听说那个名字,就仿佛像打了鸡血一般。
这种人,配领导中国吗?
9月28日,南朝鲜总统李承晚时隔三个月再次返回汉城。他在总统府前发表演讲,他颤抖地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演讲稿,但是还没开口眼泪就留了下来。他摘下眼镜,擦干泪水,接着想开口,却仿佛僵住一般。他索性丢掉了演讲稿,又擦了一把泪水,用他那并不浑厚的嗓音大声喊道,“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让我们感谢我们民族的拯救者吧!”
这时候,麦克阿瑟笑着走上台,仿佛一个救世主一般,他拿过话筒,向观众说道,“总统先生,现在,我把汉城重新交给你!”
现场掌声雷动。
与此同时,联合国军继续向38线以北挺进。值得说明的是,此时北进的军队只有南朝鲜的军队,联合国军停在了38线。
南朝鲜军队进入北朝鲜后,几乎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抵抗,他们一路高歌猛进,很快就占领了平壤。
1950年10月1日,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麦克阿瑟选择这一天在东京向金日成发出投降督促书,他说:“金日成首相,我最后一次通知你和你的军队,立刻放下武器投降!”
这一天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第一个国庆节。
在当晚的国宴上,毛主席聊到了出兵朝鲜的问题。
黄炎培问,“自古道,出师有名,名不正则言不顺,我们的军队打算以什么名义出兵啊?”
周总理答,“我们打算用支援军,支援朝鲜人民的队伍。”
黄炎培说,“支援?谁派出去支援的呢?是国家吗?那么我们是不是要向美军宣战呢?”
毛主席说道,“对,支援这个词不好。”然后他拿过一支毛笔,将支援改为志愿。就这样,这支后来名震天下的军队有了自己的名字。
10月3日,根据中央指示,由于新中国与美英等国没有外交关系,周总理召见印度驻华大使,让他代为转告美国,如果美军越过38线,中国将出兵。
随后,印度人将这个信息转告英国。
不管势强势弱,出师有名,战前必预,这就是我军的风格,也是地道的大国风格。
10月4日,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正在西安召开会议,讨论开发大西北的问题。这时,他的秘书走进来悄声对他说,中央派专员来请他去北京开会,人就在门外。
彭德怀以为是毛主席要听他汇报大西北建设计划,立即拿走了现场的经济开发计划报告,当天下午,彭德怀到达北京。
当他走进会场时,发现气氛十分凝重,现场正在讨论出兵朝鲜的问题。同意的不多,反对的不少。毛主席让彭德怀说一下自己的看法,彭总答,先听听再说。
会后,毛主席与彭德怀单独会面,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得贤将者,兵强国昌,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随后,彭德怀向毛主席阐述了自己对朝鲜战局的看法,他认为唇亡齿寒,甲午战争就是在朝鲜引发的,中国不能坐视朝鲜沦落敌手,并表示他愿意去朝鲜领兵。
10月7日,联合国召开联合国大会,通过美国提案:1、联合国应采取适当措施,以保证全朝鲜的稳定;2、在联合国指导下,使用所有必要手段,使朝鲜建立统一的民主政府。
这个决议的真实意思就是堵住苏联的嘴,为美军越过38线提供法理依据。
10月8日,美军越过38线。
当天,中共中央军委主席签署命令,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命令人民解放军第13兵团所辖4个野战军、3个炮兵师立即整装待发,编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志愿军以东北行政区为总后方,由东北军政主席高岗负责调配志愿军的后勤补给物资。
10月8日晚,周总理乘坐专机秘密飞往苏联,一同前往的还有林彪。周总理此行的目的是询问苏联关于中国出兵的态度,并请求苏军给予武器和空军支援。但是林彪此行并不是一起协商军事问题的,而是去苏联养病。
在斯大林位于索契的别墅,周恩来见到了斯大林,向他通报了中国已经决定出兵的消息。斯大林表示赞赏。随后周恩来请求苏联方面给予中国武器和空军的支援,斯大林满口答应。当场打电话给苏联国防部长波尔佳宁,让他着手安排苏联空军入朝参战事宜,甚至连入朝军队的番号都定好了。
但是仅仅过了三天,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那一位)找到了周恩来,向他表示,苏联派出空军可能会有困难,理由是苏联空军还没准备好。
在苏联空军拒绝参战的当天,也就是10月9日,彭德怀到达鸭绿江畔。彭德怀到达后,就开始沿着鸭绿江巡视。此时的战火已经烧到了中朝边境,朝鲜边城新义州已经被炸成了一片火海。
10月11日,彭总电告毛主席:宜在鸭绿江上四座铁桥未被美空军破坏前率军渡江,让志愿军在朝鲜境内集结为宜,一旦迟疑,恐生不测。
3个小时后,中央答复,同意。
几乎在同一时间,也就是10月12日的凌晨,中央收到了周总理从莫斯科发出的苏联拒绝出动空军的电报。
毛主席得到消息后,连夜从丹东将彭总召回,两人彻夜分析了朝鲜局势,第二天一早,彭总返回丹东。
10月12日上午,周总理再次找到斯大林。斯大林本来以为中国人是来向他请求空军支援的,正准备摆中国人一道。但是周总理一见面,就明明白白地告诉斯大林:中共中央已经决定,即使没有苏联空军支援,中国也会出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