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诺贝尔奖到底含金量多高(屠呦呦85岁高龄获诺贝尔奖)
屠呦呦诺贝尔奖到底含金量多高(屠呦呦85岁高龄获诺贝尔奖)说起来容易,但是,一旦做起来,却需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屠呦呦一生倾情青蒿素1969年,39岁的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的抗疟研究任务。60年代的科研设备比较陈旧,科研水平也无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更何况,当时科研水平一流的美国,即使斥巨资在抗疟研究中,最后也是颗粒无收。所以,当人们听到这个任务时,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唯有屠呦呦坚定地说: “没有行不行 只有肯不肯坚持的问题。”
谁的职场不是一场孤军奋斗的战场职场上的每一个人都如同孤胆英雄,虽然有共事的同事,但在困境和抉择面前,永远都必须一个人面对。
85岁高龄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
提到屠呦呦,人们都知道她是世界闻名的青蒿素发现者,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得主,得奖的时候这位1930年出生的老人,已经85岁高龄了。
然而,在获得诺贝尔奖之前的几十年,人们根本就没有听说过“屠呦呦”这个名字。她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出国留学的背景,甚至没有获得过院士头衔。所以,她的出名不仅是因为她对人类的卓越贡献,更是因为她在获得成就之前,一直都是默默无闻,不为人知。
1969年,39岁的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的抗疟研究任务。
60年代的科研设备比较陈旧,科研水平也无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更何况,当时科研水平一流的美国,即使斥巨资在抗疟研究中,最后也是颗粒无收。
所以,当人们听到这个任务时,都认为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唯有屠呦呦坚定地说: “没有行不行 只有肯不肯坚持的问题。”
屠呦呦一生倾情青蒿素
说起来容易,但是,一旦做起来,却需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努力。
想要找到抗虐药材,谈何容易,犹如大海捞针,为了能够在茫茫的药物中尽快找到有效抗虐的药物,屠呦呦的日常工作就是躲在图书馆,埋头翻阅中国古代医学典籍,这枯燥而单一的工作,一做就是几年。
通过对近上百本古籍的翻阅,屠呦呦终于从《肘后备急方》里寥寥记载的几个字中,找到了线索:利用青蒿对抗疟疾。
那么,如何用现代的技术使用青蒿呢?
面对没有人走过的路,屠呦呦只得通过不断地摸索来获得前进的方向。面对未知的结果,屠呦呦只能埋头不断实验。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必须独自前进。
也正是她守得住这份寂寞和孤独,才有了这份成就,成千上百的生命才有了活下去的机会。
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给了屠呦呦“方向”
就如屠呦呦所说的:
“我喜欢宁静,蒿叶一样的宁静。我追求淡泊,蒿花一样的淡泊。”
虽然,屠呦呦默默无闻了几十年,但最终,还是获得了全世界的认可和赞同。这虽然不是我们传统职场上的成功,但这才是最大的成功。
职场上,想要成功,就必须要能耐得住寂寞和孤独。
只有耐得住寂寞,扛得过孤独,才能蓄势而发台湾著名作家刘墉曾经说过:
“每一个年轻人都要度过一段潜水艇的生活,先短暂隐形,找寻目标,耐住寂寞,积蓄能量,日后方能毫无所惧,成功地浮出水面。”
在一路追逐成功的路上,可以和所有人分享快乐,分享收获,但唯一不能分享的就是寂寞和孤独。
因为,只有寂寞和孤独,才能让人能够沉淀下来,能够清楚看到自己前进的目标,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才有足够的时间充实自己。
年轻人应该有一段潜水艇生活
就像等待猎物出现的猎豹一样,蓄积足够的能量,才能抓住机会,准确出击。
曾经的盛大网络CEO陈天桥,毕业于复旦大学经济系。一毕业就进入了上海陆家嘴集团。
名校毕业,名企工作,这个历程顺利得让人嫉妒,让人眼红。在所有人眼中,陈天桥即将过上出入高级写字楼,西装革履的高级白领甚至金领的生活。
然而,万万没有想到的是,领导分配给陈天桥的工作,竟然是每天在房间里,反复放映集团的宣传片。更令人崩溃的是,这份工作还不是领导的临时起意,而是一份正式的,可能会长期做下去的工作。
这种简单重复的工作,需要复旦大学经济系的高材生来做吗?这不是大材小用吗?
孤独是我们人生的必修课,更是职场的必修课
我相信,大多数人肯定会受不了这个委屈,认为:我堂堂一个名校毕业的,居然让我放电影?领导不是瞎了眼就是故意使绊子。肯定选择扭头就走。
然而,陈天桥并没有这么做。虽然工作和心里预期有天壤之别。但是,他认为:寂寞是磨炼意志的绝佳机会。
于是,在这段“潜水艇”般的难熬日子里,陈天桥并没有选择走人,也没有无所事事,而是借此机会,沉下心来大量阅读管理相关的书籍,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
这一待,就待了10个月。
直到有一次,集团中有一个干部挂职锻炼的机会。于是,陈天桥紧紧抓住这个机遇,通过不懈的努力,终于离开了放映室,也离开集团总部,到下属企业开始管理工作。
也正是得益于那10个月的积累,陈天桥充分显现了自己卓越的管理能力。在企业内部,他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整个企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无论是效益还是工作效率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观。
此后,陈天桥一步步走向事业的巅峰。
厚积薄发,最差也不过大器晚成
以后的日子里,随着身份的变化,职位的晋升,唯一不变的就是那份敢于独守寂寞,等待时机的勇气。
职场上能让我们战胜孤独的,只有我们自己
职场上,想要有所成绩,我们就必须要面对孤寂。在取得成就之前,没有鲜花,也没有赞同,有的只是嘲笑和不理解,很多人过不了自己内心的挣扎,选择了放弃。
所以,想要战胜孤独,就是要练就强大的内心。
那么,我们怎么样才能练就强大的内心呢?杨天真在《我和我的经纪人》中曾说过这么一句话:
“我们其实不需要别人批评我们,因为我们的自责就已经足够鞭策自己了。只有自驱力足够强的人,才能在职场上不断的前进。”
守得住寂寞的人都有一颗强大的自驱力
的确,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优秀职场人,拥有非常强大的自驱力。这种能力,能让他们面对的无论是逆境还是顺境,都能始终如一,坚定自己的目标,积极主动的面对所有问题。
两种方法,强大我们的自驱力
01反向思考,列一个“停止”清单
先列清单再工作,是很多人在职场上都会做的事情。把必须要做,需要做,可能要做的事情,分门别类列成一个清单, 然后按照这张表再进行工作。
然而,这张清单上的事情,并不会因为事情处理完而逐渐减少,有时会因为工作的进展反而越来越多,注意力也会因此而分散。
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有必要给自己列一个“停止”清单,提醒自己,哪些事情和自己工作无关紧要,不需要做,把它反向地从事件清单中清除。
先停止错误的,才能做正确的
这就像《西虹市首富》中的主角,王多鱼。当他在得知自己成为巨额财产继承人的同时,还必须完成一个奇葩任务:在规定的一个月内把十亿的钱全部花光。
时间紧迫,数额巨大。这个时候的王多鱼,为了完成这个“挥金如土”的艰巨任务,首要的事情就是必须停止所有和花钱无关的活动,才能聚精会神地要把花钱这项工作完成。
所以,我们也可以学习王多鱼这样的心态,在紧迫的时间内,与其找要做的事情,不如反向找出不需要做的事情,才能把焦点牢牢关注在重点工作上。
02在工作中形成心流,提高专注力
什么是心流?
心理学家把心流定义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全神贯注,心无旁怠。
当然,产生心流是需要有先决条件的,那就是,只有当难度与我们的能力相匹配,且都处在比较高水平时,才会产生心流。
心流是一种忘我的状态
那么,什么样的难度和工作能力才是比较高的水平呢?
如果我们的工作难度与自身能力都偏低,是不是就没有机会产生心流了呢?
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可以从简单的工作开始做,不久之后,就能掌握简单工作的技巧,能够熟练操作后,此时的能力水平就已经超过了工作的难度。
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把工作难度提高到和现在的能力水准相当或者高一点的地步。
虽然此时的工作能力刚刚满足或者需要努力一把才能适应新的工作难度,但是,在不断地挑战工作难度时,我们的工作能力也会相应地提高。
挑战,是自己给自己的“奖赏”
接下去,我们要做的就是继续提升工作难度,继续提高能力。如此周而复始,直到工作难度和能力到达一定的高水平。
就这样,如同我们打游戏时候的升级打怪,在不断过关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游戏角色的技能在提升。
我们可以用这种不断挑战自己能力的方式,一步一步地提升工作难度与能力,直到两者进入较高的水平,达到心流的状态。
繁华背后都是寂寞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
所以,但凡是成功者,都是寂寞和孤独的。
而寂寞和孤独也是职场生涯的试金石。只有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才能在工作中,锁定目标, 积极地去改变自己。职场生涯才会越走越远,越来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