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过小年吃什么饭最好(送信儿的腊八粥)

过小年吃什么饭最好(送信儿的腊八粥)都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所以旧时,北京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这种叫做“金灶”,属于常设的神位,要在自家的灶房的北面或东面设置灶王龛,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勤行”(饭铺、二荤铺、切面铺)靠灶王爷赏饭吃,更是如此。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也有人家平日不设金灶,到了日子就去请一个神位回来,这种则叫做“烧灶”。那灶王爷又是谁呢?在北京这边,灶王爷还真是有名有姓,叫张自国。清末民初以来,北京市面多传所谓“善书”,其中就有《灶王经》说:“灶王留下一卷经,念与善男信女听。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命我掌厨中。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老北京人之所以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糖瓜儿粘”,是为了“祭灶”。这里的“灶”,指的是“灶王爷”。“小年”的原意是“除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丫头要花,小子要炮!”今天腊月二十三,是咱们的“小年”,老话儿讲,“二十三,糖瓜儿粘”,这糖瓜儿为什么一定要今天粘,怎么粘呢?咱们今天就说说这里头的讲究!

过小年吃什么饭最好(送信儿的腊八粥)(1)

清人富察敦崇於光緒丙午年(1906年)撰寫的《燕京歲時記》記載:

二十三日祭灶,古用黃羊,近聞內庭尚用之,民間不見用也。民間祭灶,惟用南糖、關東糖、糖餅及清水草豆而以。糖者,所以祭神也,清水草豆,所以祭神馬也。祭畢,將神像揭下,與千張、元寶等一併焚之。至除夕接神時,再行供奉。是日鞭炮極多,俗謂稱之小年下。

过小年吃什么饭最好(送信儿的腊八粥)(2)

灶王爷张自国

老北京人之所以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糖瓜儿粘”,是为了“祭灶”。这里的“灶”,指的是“灶王爷”。

“小年”的原意是“除夕前七日为‘小令节’”,又称“交年”,所以要举行祭礼,祭灶就是“令节祀”的一种类型。

祭灶的起源,最早可从《论语》中找到记载,至于祭灶的日子,早年却并不是腊月二十三,在宋代是二十四日。范石湖《腊月村田乐府引》上说:“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梦华录》上说:“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都人至夜以酒糟涂抹灶门,谓之醉司命。”后来挪到二十三日的缘故,或许和各地不同的流传方式有关。

过小年吃什么饭最好(送信儿的腊八粥)(3)

那灶王爷又是谁呢?在北京这边,灶王爷还真是有名有姓,叫张自国。清末民初以来,北京市面多传所谓“善书”,其中就有《灶王经》说:“灶王留下一卷经,念与善男信女听。我神姓张名自国,玉皇命我掌厨中。来到人间查善恶,未从做事我先清。”

都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所以旧时,北京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这种叫做“金灶”,属于常设的神位,要在自家的灶房的北面或东面设置灶王龛,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勤行”(饭铺、二荤铺、切面铺)靠灶王爷赏饭吃,更是如此。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也有人家平日不设金灶,到了日子就去请一个神位回来,这种则叫做“烧灶”。

过小年吃什么饭最好(送信儿的腊八粥)(4)

《日下舊聞考》載:京師居民祀灶 猶仍舊俗 禁婦女主祭 家無男子 或迎鄰里代焉。上图为正阳书局藏灶王爷神龛里的木牌,上联“上天呈好事”下联“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

1936年美籍學者卜德DerBodde所譯《燕京歲時記》英文版:《ANNUAL CUSTOMS AND FESTIVALS INPEING》經HenriVetch出版發行。

过小年吃什么饭最好(送信儿的腊八粥)(5)

每当“腊月二十三”这一天,“灶王爷”都要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汇报一下各家各户这一年来的工作与生活情况,再于腊月的最后一天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诸神一同来到人间。故而,这位小小的“灶王爷”被认为是天上诸神的引路神。

过小年吃什么饭最好(送信儿的腊八粥)(6)

“灶王爷”要汇报一家子的本年度KPI,决定来年涨薪幅度,所以人们就得在“灶王爷”上天汇报工作的这一天拍马屁,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往灶王爷的嘴里塞上一块“糖瓜儿”,以便堵上“灶王爷”的嘴,不让“灶王爷”到玉皇大帝面前说人类的不是。这就是所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一语的由来。

祭灶之前,首先咱们得扫房。——没错,虽然老话儿都说“二十四,扫房日”,但实际上民间扫房是在二十三之前的,而且是根据皇历上“宜扫舍”的日子来决定到底哪天扫房,收拾完了屋里还得自己洗洗澡,理理发,这叫“不让灶王爷顶着土上天”。至于老北京的祭灶仪式,倒是很简单,在二十三日晚上一更左右,由家中男人主祭。女人一般不参加祭灶,或者是在男人之后再祭,这是为了应“男不供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北平歲時志》張江裁·著國立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會·出版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

过小年吃什么饭最好(送信儿的腊八粥)(7)

祭时,要将平时吊板上的灶王爷请下来放好,摆上香烛钱粮全份,供品是:关东糖、糖瓜、南糖,另外备凉水一碗,草料一碟,为灶王所乘马匹的刍秣。上香后,依尊卑长幼,依次三叩首,然后肃立十分钟。待香烛欲尽时,再行三叩首后,即将香根请下,连同灶王码儿、钱粮、草料等一并置于庭院中的钱粮盆(一种生铁铸成的大盆)里,与事先准备好的松木枝、芝麻秸一起焚化,有的还要加放鞭炮,一边化,一边祝祷说:“老灶王爷,您好话多说,坏话少言吧!”祭毕,将所有的关东糖等供品撤下,剁碎,首先将碎糖,每炉投入一小块,谓之粘粘老灶王爷的嘴,剩下的就全家一起吃了。

过小年吃什么饭最好(送信儿的腊八粥)(8)

京城里的王府宅门或豪绅巨贾,祭灶时自然也都得排场一番。他们不但供品丰盛,把关东糖码得像塔一样,而且还要给老灶王爷制作升天用的车马,糊一乘八人抬的官轿或者一匹翻毛大马,怎么奢华怎么来。祭毕,将灶王码儿及钱粮往轿内或马鞍子上一放,再用香点火焚化。至于那些底层贫苦人家,只不过是在锅台上或墙壁的吊板上摆一碗凉水,烧三柱香,磕三个“素头”,把灶王码儿就地一烧,就算凑合了。

要命的关东糖

老北京祭灶用的正宗关东糖,是糯米所制的上好佳品,由东北运来的,也是满族跳大神时要用的祭祀物品。以前每年冬季,东北客商就开始贩运关东糖、关东烟、吉林松子等东北土物来京销售。到京后,他们会住在朝阳门东岳庙的东“关东店”内,京城里的小商便前往采购。来自关东的这些批发商只卖发庄,并不零星沿街叫卖。这种关东糖坚硬无比,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吃的时候必须用菜刀劈开。买的时候,分为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

后来这种老款关东糖在北京慢慢缩小了销售,到后期,北京通行的关东糖,多半是发卖“白货醋色”的“糖房”用麦芽糖所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糖瓜儿”。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一般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大小不同,成交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两斤的,不过大多用作幌子摆着看,买的人很少。冬天的时候,人们把“糖瓜儿”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儿”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至于南糖,这原是南方所做的细糖,早年在北京只有老饽饽铺能仿作。南糖以小巧玲珑见称,种类很多,有冰糖花生仁做的厚片名“花生”,长方条的名“花生条”,雪白色的细条名“鸡骨”,带芝麻的为“芝麻鸡骨”,内灌酥糖末为“带馅鸡骨”,芝麻蘸的长圆条名为“麻寸”,黑白圆块的名“黑白芝麻饼”,外面芝麻圈中间加澄沙的名“澄沙圈”,芝麻糖小方块上蘸红白糖的名“红白面麻糖”,因形命名,没有一定。

不过这腊月二十三的糖也不是谁都吃得下的。旧时各商号都有“三节”结帐的规矩,之前腊八的时候已经送腊八蒜警告过欠债人了,到了二十三,凡应收帐款一律要结清。因此,从祭灶开始,商铺就纷纷派伙计外出讨债。于是一些还不起债者,都纷纷外出躲避,这就是所谓“送信儿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等到了除夕接神时,债主为了讨吉利,才不再讨债了,所以穷人谓此为“救命的包饺子。”

所以您就知道了吧,这黄世仁居然在除夕的时候去逼讨债务,他可得多缺德呀!

(原标题:小年儿聊年俗:送信儿的腊八粥,要命的关东糖,救命的包饺子)

来源:正阳书局The Gateway|作者 砖砖

流程编辑:u0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