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类变成蝙蝠会怎么样(这个世界会变好吗)
假如人类变成蝙蝠会怎么样(这个世界会变好吗)蝙蝠都住在哪儿呢?谜之蝙蝠新刊介绍 虽迟但到2020年4月《博物》
目前,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席卷全球,搞得人心惶惶的。
据传,疫情源头来自蝙蝠。虽然这还只是个传言,虽然国内的疫情已经恢复得差不多了,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次的事儿彻底引发了全民对于蝙蝠的恐惧和误解。
其实,真实的蝙蝠,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恐怖。
趁着热乎劲儿,这个月的《博物》杂志,准备给大家精准解答一些关于蝙蝠的疑问,消除大家对蝙蝠的误解——毕竟,对蝙蝠有足够的了解,才能知道我们该跟它保持怎样的距离。
新刊介绍 虽迟但到
2020年4月《博物》
谜之蝙蝠
蝙蝠都住在哪儿呢?
生活在城市中,总感觉蝙蝠不太常见,神出鬼没的。它们平时到底住在哪里呢?
这期杂志,我们以华南地区的蝙蝠为例,带大家参观一下蝙蝠们的住所。
绘图:郑秋旸
蝙蝠,低调的兽族豪门
蝙蝠家族成员很多,故事更多。
这次我们特地请到了国家动物博物馆研究馆员、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蝙蝠专家组成员、《博物》杂志特约审校、从事了20余年蝙蝠研究的张劲硕博士,为大家介绍一下蝙蝠家族。其中很多细节,可能会颠覆你的认知。
德国生物学家海克尔绘制的蝙蝠图谱
蝙蝠消失后,世界会怎样?
疫情蔓延后,网上有很多朋友在问 “为啥不扑杀蝙蝠呢”,甚至有些地方开始活埋蝙蝠。如果蝙蝠真的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们的生活会更好吗?
恰好,现在北美的蝙蝠正因一种致命传染病而大幅减少。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呢?请看本期特别策划的详细解读。
跟巨型蝙蝠做邻居
前阵子有一条流传甚广的新闻:澳大利亚的超大山火,将山林里数十万“巨型蝙蝠”赶到了城市上空,漫天飞舞,引起居民恐慌......
袋鼠国常见的灰头狐蝠,大不大,怕不怕?
新闻写得耸人听闻,但这些大蝙蝠在澳大利亚人民的生活中,并不算什么稀客。
本期杂志,我们邀请了在澳大利亚生活多年的作者,来讲讲他所看到的澳洲大蝙蝠。
澳洲志愿者们,帮狐蝠“带娃”
图片来自:杂志内页
插播一则广告
杂志内页图
去年的时候,自家店铺博物小馆推出了“五蝠”模型,个个造型可爱,萌得像小猪崽儿。
当时我们也没想到,这正巧赶上了今年蝙蝠的热度。这几款蝙蝠模型诞生背后的故事,我们之前没讲过,这次趁着热乎劲儿,在杂志里说给大家听听吧~
“五蝠”模型可可爱爱
喜欢的话可以买
本年度第二网红,果子狸
今年最火的动物是蝙蝠,第二火的必须是果子狸。
从非典到新冠,大家两次被这种动物吓得不轻。不过,大家除了知道“它是野味不能吃”之外,对于它在野外究竟如何生活,甚至它长什么样子都不太清楚。
没关系,买本杂志你就都懂了。
果子狸
图片来自:杂志内页
神话里的中国瘟疫
这次的新冠,让很多人第一次对瘟疫有了概念。
在华夏文明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传染病如影随形,甚至塑造了一部分历史。而千年流传的疫鬼瘟神传说里,就埋藏着中国瘟疫历史的蛛丝马迹。
神怪秘史栏目:神话里的中国瘟疫
绘图:阿槐
“战疫”先驱伍连德
伍连德
绘图:孟凡萌
清末的中国东北,一条铁路成就了一座城市,却也带来了一场夺去数万人生命的瘟疫。多亏医者伍连德横空出世,力挽狂澜,与今天抗击新冠的钟南山院士一样,被誉为“国士”。
回顾这个百年前的战疫故事,许多细节,跟我们最近在新闻里、生活中的见闻,竟然惊人的相似。
如果你不了解当年的战疫故事,欢迎收看本期“山河故人”。
新栏目——四时有味
好了,跟新冠疫情相关的知识就先说到这里,除了这些,4月杂志还有好多其他有意思的内容。比如,我们新开了一个栏目,叫“四时有味”,用一系列描写时令小吃的乡土散文,与君同享春夏秋冬。
清明刚刚过去,所以这次我们就从清明时节的“青团”、“清明馃”说起吧!
青团,你爱吃什么馅儿的?
如何拍摄猫咪打哈欠?
这段时间一直在家,好多人都增加了不少奇怪的知识和技能。本期自然摄影,我们的作者给大家讲讲他新解锁的技能——拍橘猫打哈欠。
怎么能拍好看呢?买杂志,看本期“自然摄影”。
看到下图,大家都会打哈欠。
——鲁迅(不是)
摄影:远阳
杂志内容就先透露这么多
再多说点
你们都不买杂志了咋办
快来下单
大家一起看杂志吧
另外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说啥都可
我会挑选5位朋友
送出《博物》4月刊哦
微信编辑 | 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