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物业社区怎么运营(物业社区业务做不好)

物业社区怎么运营(物业社区业务做不好)在家电方面,我们合作了很多供应商。总结下来,这个问题,可以用四个字解决:乙方思维。甲方视角与乙方思维问题1:家电物业在落地过程中的痛点或者需求点有哪些?需要供应商提供哪些支持?问题2:你是怎么理解用户运营的?需要APP或者小程序的哪些功能来支持?/ 观点

截止到发稿前,今年已经有15家物业服务企业上市,在上市的招股书中,不约而同都提到了“多种经营”带来的利润增长、社区增值。

房地产后市场时代,如何经营社区,运营社区里几十甚至上百万的家庭,已经成为物业服务人关注的焦点。为此,日新网联合上海物业协会,邀请物业多种经营的负责人和关注社区经营的外部企业,行业内外坐在一起,提出一些问题,碰撞一些想法。

物业社区怎么运营(物业社区业务做不好)(1)

本次在上海开办的日新第1次物业多种经营高级私享会,有20多家物业服务企业以及家电、数字化的相关供应商参加,寻求无界合作,共谋发展的解决方法。

经过发言和提问,现场总结了两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问题1:家电物业在落地过程中的痛点或者需求点有哪些?需要供应商提供哪些支持?

问题2:你是怎么理解用户运营的?需要APP或者小程序的哪些功能来支持?

问题1:家电落地的需求点和痛点

/ 观点

甲方视角与乙方思维

在家电方面,我们合作了很多供应商。总结下来,这个问题,可以用四个字解决:乙方思维。

经销商应该将过去的乙方视角、甲方思维,改成甲方视角,乙方思维。以往很多经销商是甲方思维,如果换个角度,用乙方的思维来做支持,这个时候就会发现,物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有的说,我需要流水;有的就是说要签个战略,跟领导有交差;有的说我就是要佣金。

对应这三种,经销商该怎么做?

比如说需要流水,给物业方的税点空间,该怎样运作?比如前几天发生一个事情,一位业主卖的洗衣机磕碰了需要保修,这个时候我发现,卖东西的时候发票上写的是物业,但业主会要求写业主本人,物业还得再开张给业主的发票,一里一外,利润就被挤压了。

再说纯收佣金,给物业的扣点能给多少,够不够运营的成本?以前万科曾经算过,做电器的成本,差不多要80万,才能把这个事做起来,才能养活社区经营的团队。

/ 观点

流水与利润点

之前跟家电供应商谈过,但发现很难操作下去。

流水和利润是我们的重点,但供应商的流水很难直接进物业这边。客户的钱要到供应商的账户,供应商才能发货,但我们自己的平台,到下个月才能结算这个月的订单。

去年海尔的发布会,邀请了很多物业同仁,在会议现场也讲了许多问题。很多物业同仁会非常关心票点票差,尤其是对于上市物业企业,流水非常重要。

/ 观点

服务产品化

物业管家的能力因人而异,供应商项目经理的协调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需要一个服务能力的培训。非常关键的一点是,怎样让我们的管家用几分钟时间把产品讲清楚?

如果能做到服务上的产品化,我们物业和供应商双方都各进一步,比如可以给出住户画像,用大数据分析用户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把产品方案更加细化,产品聚焦到某一两个,只做这方面的细分市场。

这样考虑还有一个原因是,管家确实很忙,可能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推所有产品。

/ 供应商观点

美的:长期合作,搭建体系

我们现在和物业合作,希望能把握一个原则:长期战略合作。也就是说,敢于试错、允许试错,双方在过程中不断去优化运营方案,在长期合作中搭建体系,寻求互惠共赢。

美的有零售、代理、工程等五大渠道。我们在社区里,是用toB的思维去做零售,经过成百上千场活动的实践,不断的复盘、总结、迭代方案,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方法论,不仅能扮演供应商的角色,也能做好服务商的工作,也就是“甲方视角,乙方思维”。

美的在全国有一百多个社区增值业务服务商,每个省有一个运营商,运营商下面又会有一些小的细分。由上到下,逐层培训,业绩跟踪,并且不断优胜劣汰,不断培育和发展运营商、服务商的落地执行能力。

问题2:用户精准运营

/ 观点

关注数据,用户画像

功能拓展,跟上运营节奏

第一,在做社区经营的过程中,经销商总要问我精准数据。用户保有量和注册量比例是多少,活跃度如何,根据日活计算线上的流量还有多少。这是物业和经销商沟通时,对方对我的初步判断。

经销商很关注数据,一旦你说的数据跑偏了,道行比较高的经销商就跟你说再见了。

那么,怎样运用数据呢?比如新潮和分众,他们两家在做运营时,会把用户画像描述得非常精确。现在物业公司现在也要开始注意这个事情了,比如碧桂园也在做广告,当然也需要用户的精准画像。

第二,在功能上需要基础功能和拓展功能。我们把业主圈到我们的app上,刚开始做维修报事、送水这些小服务,到后来做app开门、物业收费等,这是我们的底盘数据。

在这个基础上还需要拓展更多功能。那么,什么样的功能是物业要的呢?实际上每家物业的运营方式、运营时间节点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更重要的,并不是我们现在需要什么功能,而是在合适的时间节点,跟上我们的节奏,去抓住风口。

比如今年年初,因为疫情的原因,我们要做社区生鲜,但sku导入太难太繁琐,没有跟上我的节奏。

在比如也是疫情时,我们需要做直播,但是没有直播的端口,还需要通过第三方来做。

所以我们无法确定小程序更需要哪个功能,一定确定的是,抓住哪个节点做哪个事。

/ 观点

用户运营应该更关注线下

在社区用户运营中,我认为彩生活是做得很好的,虽然彩生活市值在降低。

彩生活是社区o2o的引领者,五年前它第一个做,规模、注册量、活跃度绝对是行业里值得去借鉴的。但是,彩生活的社区经营并不赚钱,或者说,用户运营并不好。

很多人把运营等同于线上,但其实我们不是淘宝天猫,很多社区里的活动也是一种运营,为什么一定要拉到线上app去成交,才算是多种经营呢?线下成交就不行吗?

这个命题有两个派别,一种是互联网做各种电商的人加入物业行业后,把电商的打法搬过来,搞APP活跃度、流量、转化率。

另一个打法是,物业内部成长起来的人,会更关注做好线下服务,将APP当成一个成交工具,尽量减少业主操作app。

我认为真正的社区运营,应该是在线下,是我们物业管家服务的一个部分。

/ 观点

行业正经历观点碰撞

2015年是一个分界线。15年前是我们物业自己在做,之后加入了很多外界的人进入来做,产生了很多的碰撞。

/ 供应商观点

易观:我们物业也可以做到货找人

今天我们物业多种经营,不能只把业主当成流水或是利润的收割机。一定有一个共识,是要做用户服务和用户经营的。

第一,我们社区最大的优势,是就近体验如果社区来做体验型的商品服务,将是最有竞争力差异化优势。如果是标品,毛利比较低, 也会很困难。除非也做成体验式的,或者是新品,京东等电商的优势将完全无法跟社区里的体验式相比。这样的产品在社区里推广,会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用户运营,要有标签画像。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的触点,追溯到冰山之下,将用户画像做到精准。

什么是用户画像呢,绝不是说你的业主,你有他的家庭结构、姓名、房本等这些最基础的资料。而是说,对于他的偏好,我们如何去更好的了解?是通过管家的脑子去记忆,还是凭借数字化的工具?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触达业主的内容,比如亲子类的、运动类的、健康类的,对方回应了几次、回应了什么方面的,你将会知道,他对某个品类更感兴趣,这是信息收集。

再比如线下活动,他签到了、到场停留时长是多少,这又是另一个层面的信息。

所以说,我们经营用户,有数字、有触点,才能精确画像。

我们物业在社区里的优势,是离业主更近,我们跟业主的一些关系也更容易经营和触达。如果能做到这些,我们物业也能做到,货找人,而不应该是人来找我们

物业社区怎么运营(物业社区业务做不好)(2)

/ 美的

问:家电产品怎样在社区差异化运营?

经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物业公司积累了海量的存量用户,美的集团正加快在社区多种经营领域的布局,积极拥抱新的赛道。通过细分房屋全生命周期,在新房交付、成熟社区运营等销售场景匹配差异化策略,借助美云大数据构建用户画像,精准抓取消费需求。

2020年美的集团已与多家物业公司协同落地500个项目,产生数亿元规模的销售,整合出一套规范化、精细化、专业化的服务模式。

/ 易观数科

问:如何获取业主画像,调整运营策略?

易观数科通过智能分析、智能画像、智能运营三款产品套件的完整功能,与行业场景相结合,形成基于场景的细分解决方案,切实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数据孤岛、用户粘性低等痛点问题,提升私域用户价值,助力业务成长。

目前,易观数科为“华润万象生活、碧桂园”等企业提供方舟智能用户运营产品技术服务,既实现数字化在业务运营场景的变现,又通过共创提升企业团队的数字运营能力。

接下来,日新网将在各地举办物业多种经营主题私享会,从美居家电、数字化到零售便利、家庭服务、社区文化建设、广告推广、汽车服务、养老母婴等各领域的社区经营,遍邀行业内外,深度讨论、无界合作。

下一站:广州 / 深圳

进行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