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商业思维决定了你的高度(谈时间讲地点都不如服从人物)

商业思维决定了你的高度(谈时间讲地点都不如服从人物)这家位于鞍山路和本溪路交界的生活共和,从开张的促销方式、产品陈列、商品类型,都更加符合这个片区的地气:开业配了促销音乐、大喇叭和话筒、沿路派发免费品尝的饼干,打法和另一端截然不同。事实验证了“理论是死的,而人是活的”。鞍山新村的一南一北,最近半年不约而同地开了两家名叫生活共和的潮流食品店。不知道这个界定是否准确,但随着以名创优品等带有潮流符号的日用品小店雨后春笋并不断登录商场和地铁,至少证明必需品也需要贴上时髦的标签,来跟得上这个喜新厌旧更加快速的消费市场。鞍山路以北毗邻同济大学,自然这家生活共和无论从品类、陈列、价格、销售方式都显得年轻,而事实上每天店内不断的人头也极少见到鞍山新村主流的中老年,没有任何年轻人准入的门槛,但可能其内在的调性已经区隔了消费人群。正因为如此,当鞍山路以南的第二家生活共和装修待开张时候,受到关注的核心就是“这里是居民集中区,这里和同济大学那家会一样(不一样)么”

商业思维决定了你的高度(谈时间讲地点都不如服从人物)(1)

学写作的时候,被告知三要素分别是时间、地点和人物。

今天的商业零售市场,除了“最大恶疾”电商的正面战场,还面临商品同质化、恶性价格战、劣币驱逐良币等多种埋伏防不胜防。但就像上一篇博客开篇所言:“市场转冷但营销还要继续”,一边是不断有关张打烊跳楼价大甩卖,另一边也不断有装修开业促销搞气氛,商业特别是零售究竟如何?!

近期,杨浦区两个新事件或给我们带来启发:说什么时间和地点,最关键满足人物,而人物即客户。

商业思维决定了你的高度(谈时间讲地点都不如服从人物)(2)

  1. 一条鞍山路,挑起两个生活共和

长度最多一公里的鞍山路,其实在上海蛮有名气,绵延环绕两间的鞍山新村,也算是时代或历史的产物,那密集的人口、局促的居住、斑驳的立面,都验证其有资格讲一段上海的故事。

鞍山新村的一南一北,最近半年不约而同地开了两家名叫生活共和的潮流食品店。不知道这个界定是否准确,但随着以名创优品等带有潮流符号的日用品小店雨后春笋并不断登录商场和地铁,至少证明必需品也需要贴上时髦的标签,来跟得上这个喜新厌旧更加快速的消费市场。

鞍山路以北毗邻同济大学,自然这家生活共和无论从品类、陈列、价格、销售方式都显得年轻,而事实上每天店内不断的人头也极少见到鞍山新村主流的中老年,没有任何年轻人准入的门槛,但可能其内在的调性已经区隔了消费人群。

正因为如此,当鞍山路以南的第二家生活共和装修待开张时候,受到关注的核心就是“这里是居民集中区,这里和同济大学那家会一样(不一样)么”。

事实验证了“理论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这家位于鞍山路和本溪路交界的生活共和,从开张的促销方式、产品陈列、商品类型,都更加符合这个片区的地气:开业配了促销音乐、大喇叭和话筒、沿路派发免费品尝的饼干,打法和另一端截然不同。

这是值得点赞的。

(但捏汗也存在:对于商业而言,促销之后才是过日子,当派送不再,这未来的持续客源还会源源不断么?从目前来看,它的稳定人流不如鞍山路以北那家,在晚饭后的夜八点档,人头已然稀少,这不是居民的热点档期)。

按照我们理论所熟悉的“流程化标准化和所谓的规范化”,一条路上南北两家同一品牌,不仅应该统一形象和装修,更应该统一品类品牌和营销方式,这不合套路!

回到开头的总结和研究:你说商业根据不同时间和地段就难以服众,因为彼此间隔不足1公里,说到底还是整个鞍山地区是完全两种人,即以同济大学微圆心的年轻人群,他们可能购买力有限但购买欲望不缺,也模糊和淡化性价比,用于尝试新品和新品牌;另一种是以周边常住居民,这其中可能在收入层次上有波峰和波谷,但曲线还是基本平滑的,但年龄和阅历决定了他们的消费习惯,并非买不起但至少不是积极尝试的消费人口。

两家店开业间隔不足半年,算是同一时期;

一条鞍山路,南北隶属同一地段;

他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

这是人群差别最明显的对照案例。

商业思维决定了你的高度(谈时间讲地点都不如服从人物)(3)

  1. 苏小柳,咖啡馆的腔调吃小笼

在局里鞍山路以南的生活共和向西不足500米,有座知名地产品牌旭辉的商业综合体。

熟悉那里的人会率先想到说说海底捞,作为原来的售楼处改建体,其和商场主题的联系并不紧密,但自开业以来延续了海底捞(商业中)最热的传统,天天门口等座到入夜。

但具有代表性的还不是海底捞,到时与之毗邻的一个新品牌——苏小柳。

说到这个苏小柳,有两点背景需要交代:

  1. 这个从一楼连二楼的叠加商业,系旭辉茂的主体;
  2. 原先是一个服装品牌,但开业至今人气一般所以转了东家也转了业态。

苏小柳的看点不是在品牌,也不是在装修、口感等显性元素,而是一次全面刷新的观感:

  1. 充分利用露天部位,等位区变成了露天餐食吧
  2. 设置大小不等的包厢
  3. 提供菜系、点心、饮品等各种餐食

这有神马奇怪的?

奇怪就奇怪在“从围幕装修开始,都显示这是一家小笼馆”,难道这不应该是和沿街的各种苏式优雅名称同样的“有面有饭有小笼包”?

把小笼包店做出时尚餐饮的模样,露天吧甚至有了喝咖啡的腔调,这种超出想象还真的是越多越好。

回到文章的标题,同样用时间、地点来套用这个跨界尝试:

小笼包升级到了5.0版了么?

非也。

小笼包店堂以点餐为主,小笼包只是主食之一,这才能提升营业额!

小笼包端到露天吧去吃,这哪是“快吃快走”的传统思维,装修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初衷,也算是一种创新思维。

你说地点,比控江路鞍山路高雅的地段,上海多了去了,缘何苏小柳走在了前面。

说到底,最终决定商业成败的是消费者,所以套用中国移动那句说到做不到的广告语叫做“提供增值服务”,苏小柳做到了——让消费者有更好环境、更好视觉(被视觉)来消费,留得住时间自然就留得住各种消费可能:我坐在露天吧的样子悠哉悠哉,点上一笼小笼包和牛肉粉丝汤吃完就走,环境不容许你这么马虎。

在商品高度丰富的时代,背面写着隐忧:即高度同质化竞争的惨烈,小笼包馆能跳出小笼卖小笼,还真的有点自己不言弃的励志感。

给了客户更多好感觉,客户自然要找个台阶下,这个台阶就是突破消费的天花板。

20块消费升到了120块,这是苏小柳告诉我们的事情。

商业思维决定了你的高度(谈时间讲地点都不如服从人物)(4)

再次声明,这不是广告。

但我们想到了广告,这就够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