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史诗级哲学(沉思录古罗马斜杠青年)
中西方史诗级哲学(沉思录古罗马斜杠青年)《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曾说,马可·奥勒留是罗马帝国的“五贤帝”之一(其他四位是涅尔瓦〔Nerva〕、图拉真〔Trajan〕、哈德良和安东尼乌斯)。马可·奥勒留生于公元121年,这位皇帝年少的时候就很聪明,学习成绩非常好。马可·奥勒留像首先,我们来看下他的古罗马皇帝的身份。
文/牧心
图/网络
01 马克·奥勒留:古罗马的“斜杠青年”马可·奥勒留是古罗马时期的皇帝,热爱电影的观众在《角斗士》里面应当见过这位皇帝,就是在最后的镜头里仰天长叹的那一位。
马可·奥勒留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妥妥的“斜杠青年”,具有好多身份,首先,他是罗马皇帝,其次,他是一位哲学家,是古希腊罗马时期斯多葛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最后,他还会骑射,打猎,音乐,一身才华。
马可·奥勒留像
首先,我们来看下他的古罗马皇帝的身份。
马可·奥勒留生于公元121年,这位皇帝年少的时候就很聪明,学习成绩非常好。
《君主论》的作者马基雅维利曾说,马可·奥勒留是罗马帝国的“五贤帝”之一(其他四位是涅尔瓦〔Nerva〕、图拉真〔Trajan〕、哈德良和安东尼乌斯)。
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Edward Gibbon)写道:
马可是“统治从公元96年到公元180年,并带来了‘世界史上人类状况最为幸福和繁荣时期’的五位贤明皇帝中的最后一位。”
看见在他执政时期,是非常得民心的。
其次,他还是一位哲学家,是晚期斯多葛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有许多奥勒留的粉丝,更喜欢他作为哲学家的身份。可能是因为他的这本书所体现的思想,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而且不像那些经院哲学一样晦涩难懂。
我们知道,经院哲学有着一种严密的论证体系,要处理很多专业的哲学问题。
而《沉思录》是奥勒留思想的随笔,看起来更像是人生感悟或者是“心灵鸡汤”。但这并不妨碍他哲学思辨观点的表达。
《沉思录》封皮
最后,他还会骑射,打猎,音乐,一身才华,是一位受众人敬仰的皇帝。
第一,这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
《沉思录》这本书广受欢迎,但他原来的书名并不叫《沉思录》,最早的版本叫做《给自己》,是马可·奥勒留写给自己的书。
马可·奥勒留作为一个皇帝,每天都会遇到很多让他心烦气躁的事情,到了晚上,他就要好好回想一下今天遇到了哪些事情,回想一下斯多葛学派教给他的基本道理,然后把他们写下来,用这样的方法老检查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这些道理。
比如他在书中写到:
每日之始告诫自我:今天我会遇到干涉、忘恩负义、傲慢、不忠诚、恶意和自私——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冒犯者的无知,不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而造成的。”
再比如:
“在任何场合的时候,这些都是在你的力量范围之内的:虔诚地默认你现在的条件,公正地对待你周围的人,努力地完善你现在的思想技艺,未经好好考察不让任何东西潜入思想之中。”

古罗马
第二,是最早的“复盘”,言语上多有重复。
这本书前前后后有许多的观点都是重复,甚至“啰嗦”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
评论家梁文道对这个现象曾经做过一个解释。
他说因为人生当中有许多的场景是不断重复的。当你每次遇到这些场景,遇到这些挑战的时候,所坚信的道理往往会动摇,坚守的信念也会受到冲击。
就好像我们自己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会不断地面临许多相似的状况。
皇帝也不例外。
于是,他就在晚上写一遍:我的信念是什么,我依据的信条是什么,然后好好反省,下次再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我应该怎么想,怎么做。
这种形式跟我们当下所讲的“复盘”差不多,早在古罗马时期,皇帝就已经开始“每日复盘”了。
这些感悟,自然而然会有重复之处。毕竟这本书的原始稿本,确实是写给自己的日记。
第三,使用的是希腊文。
罗马人的官方语言是拉丁文,但是这本书的原稿却是用希腊文写的。为什么呢?
据史料记载,当时希腊文在古罗马属于哲学语言,是高尚的语言。
希腊文字
就像明治维新以前的日本,很多宫廷大臣都流行讲汉语,因为汉语对他们而言属于学问高尚的语言。
而马可·奥勒留的这本书明明是写给自己的,本来可以用母语来写,但是偏偏用了希腊文,一种哲学语言,就是为了能够跳出来,用一种有距离的语言来检视自己,审视自己。
第四,《沉思录》集中体现了马可·奥勒留的哲学观点。
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对《沉思录》有一段较长的评论。
他认为,晚期斯多葛派哲学家中最有影响者,一位是奴隶出身的爱比克泰德,一位就是被称为罗马贤帝、哲学家皇帝的马可•奥勒留。
“他感到自己的公共职责的负担沉重,并为一种极大的厌倦所苦恼着”“他所有的行为都一本良心,但是大多数的行为却都没有成功”。
这本书有些篇章是在军营里写成的,
“但征战的劳苦,终于促成他的死亡。”
因此,罗素还说:马可·奥勒留的哲学内心饱受希腊哲学教育的滋润,又暗含罗马帝国现实政治斗争的影子。
马可·奥勒留
第一个启示:哲学并不一定是书面和晦涩的,哲学还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
提到哲学,我们总感觉它是讳莫如深的,但其实并非完全如此。
哲学可高深,也可接地气。
自从苏格拉底说了那句:“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开始,哲学就已经从天地、宇宙、数字、水火回到人间,开始研究人们的思想、信仰、喜怒哀乐。而《沉思录》就是一本非常接地气的哲学书籍。
法国有一位专门研究哲学史的作家是皮埃尔·阿多,他有一本专门研究《沉思录》的专著,叫《内在的城堡》。
根据阿多的理解,《沉思录》这本书以及整个古希腊罗马哲学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被我们忽略了,那就是:哲学并不一定是书面上的学问,哲学,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知道,西方哲学的重要源头是苏格拉底,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什么学术著作,但依然不能撼动他先哲的地位。他的特点是什么?就是不断地去街头找人辩论,他不注重那些外在的浮华,他就是喜欢和别人就一个问题刨根问底的感觉,所以苏格拉底又被称作是“真理的助产士”。
而《沉思录》的体现则更明显。
翻开这本书,你会发现,书中教给我们的都是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炼心性,面对逆境的时候怎样保持豁达,甚至如何去面对我们的生死和病痛。
所以说,《沉思录》是接地气的,哲学也并非高不可攀,他就是我们对于人生和周围事物的理解。历史上的哲人,并不一定都是哲学家,写出哲学著作,但他们一定都有自己的哲学思想。
古罗马遗址
第二个启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
之前看到过一个问题,叫做:如果你的房子往外出租,你最看重租客的什么?
有人说看重他租住的时间长短,是不是带着宠物或者孩子等,但是有一个回答特别有趣,他说:“要看那个租客怀有什么样的人生哲学”。
这并不是戏谑,这很重要。
现代的人们,匆匆忙忙,时而焦虑,时而困惑,时而兴奋,但很少有人会看到采纳一种人生哲学的需要。
相反,人们倾向于把日子用于努力工作,拼命赚钱,以便能够买得新款的手机,给孩子报昂贵的暑期寒假辅导班,因为人们 普遍坚信,只要买够了东西,就能过一种既有意义又最令人满足的生活。
但却很少思考,我这么做是为了什么?
就像《海上钢琴师》中的一段话:
人花了那么多的时间在为什么上。
冬天害怕夏天的迟来,夏天担心冬天将至。
这就是你为什么不知疲倦,永远在追寻着哪里永远是夏天。
所以,越是喧嚣的时候,越是意义最缺乏的时候。
拥有人生哲学重要吗?似乎并没那么重要,因为他不能给我们带来直接的利益和收益。
但事实上,它又真的很重要。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
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的话,则更加能够让我们了解,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为何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哲学,他说:
“人活在世界上不必希望太多高潮迭起的事情,你只要平凡过日子,爱护自己的生命,但是每一步都很踏实,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为什么这样做。”
这就是平凡生活里我们应当去认真审视的东西。
台湾大学傅佩荣
哲学家塞涅卡曾说过:践行某种哲学原则的人,不管他是否有这个意愿,肯定会有持续的快乐以及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喜悦伴随左右:因为他能够从自身挖掘快乐,而且这快乐是其他快乐无法超越的。
因此,拥有一种自己的人生哲学,比什么都不拥有,将更可能地去过上充实而有意义的生活。
愿你我也都能仔细审视自己的人生哲学。
您好,我是牧心,985法学硕士,头条优质原创作者,终身阅读与写作践行者。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