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锐烈士纪念碑(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
辛锐烈士纪念碑(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观看了省柳子剧团演出的《青山作证》,刘希云很感动,她决定让学生们排练,同时也重温烈士的英雄事迹。根据录制的视频,她一遍遍地看,全身心地投入,顾不上吃饭睡觉,经常一天不喝水,嗓子都喊哑了。剧中人物有72个,全部由学生饰演。她手把手地教,每个角色的眼神、动作,都要反复好多次。为了不耽误学习,他们都利用课外活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排练。其间还请专业演员多次到校指导。母亲病重住院,她都没有时间照顾……“家里到处都是剧本。辛锐完全进入我的日常生活,脑子里装的全是她!”刘希云回忆当时感慨不已。5个月后,演出大获成功,在省市区公演十多次。剧团的编导赞不绝口,上级领导评价:“全国仅有,章丘骄傲!”在章丘电视台各频道反复播出一周,当年获得章丘单项艺术比赛一等奖。“从小听着烈士的故事长大,她好像一直和我不离不弃,一直重生在我的生活中。我必须要为她做点什么。”刘希云动情地说。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有着无法说清
为了红色基因的传承
——一个教师家庭与辛锐烈士的传奇故事
在国家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中,仅有8名女性,辛锐位列其中。她是山东章丘辛寨人。济南市章丘区辛锐中学音乐教师刘希云,也是辛寨人。
虽是同乡,但他们生长在不同的年代,一位曾是大家闺秀,为了民族解放奔赴战场英勇献身,名垂史册;一位在新中国的红旗下长大,孜孜不倦教书育人,喜获桃李芬芳。
原本没有交集的两个人,却有着无法说清的缘分 怀着同样的奉献精神,跨越时空续写着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
巧合数字23
刘希云今年50岁。1992年,为了纪念辛锐烈士,当地政府出资44万元,群众捐资89万元,修建了章丘辛锐中学。这是山东省唯一一所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学校。那年刘希云23岁,爱人李现新和她同岁。他们一共捐款300元,后来一同进入这所学校。当年女儿李雪雁出生。巧合的是,辛锐烈士牺牲时也是23岁。更不可思议的是,建校23年后的2015年,在刘希云的努力下,学生们排练的时长近两个小时的大型柳子戏《辛锐》成功上演……
“从小听着烈士的故事长大,她好像一直和我不离不弃,一直重生在我的生活中。我必须要为她做点什么。”刘希云动情地说。
观看了省柳子剧团演出的《青山作证》,刘希云很感动,她决定让学生们排练,同时也重温烈士的英雄事迹。根据录制的视频,她一遍遍地看,全身心地投入,顾不上吃饭睡觉,经常一天不喝水,嗓子都喊哑了。剧中人物有72个,全部由学生饰演。她手把手地教,每个角色的眼神、动作,都要反复好多次。为了不耽误学习,他们都利用课外活动、周末和节假日的时间排练。其间还请专业演员多次到校指导。母亲病重住院,她都没有时间照顾……“家里到处都是剧本。辛锐完全进入我的日常生活,脑子里装的全是她!”刘希云回忆当时感慨不已。5个月后,演出大获成功,在省市区公演十多次。剧团的编导赞不绝口,上级领导评价:“全国仅有,章丘骄傲!”在章丘电视台各频道反复播出一周,当年获得章丘单项艺术比赛一等奖。
把辛锐当“亲人”
“在我心目中,辛锐不仅是烈士,也是我的亲人。”刘希云对记者说。
作为同乡,刘希云从小被辛锐的精神所感召,并为之骄傲。她出身名门望族,她不当大小姐当战士;她在天寒地冻的山洞里养伤16天;她为了不拖累战友,拉响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她牺牲时才23岁,还怀着身孕……她和陈明烈士没有留下一个后代。想到这些,刘希云就感到酸楚和心疼,“我们过的这些幸福生活,他们都没有享受到。”刘希云每年都要和家人一起去沂蒙大青山,在辛锐烈士的墓前、牺牲地和最后养伤的山洞里,看一看,坐一坐,“只是为了多陪陪她。我常常感觉她离我并不远……”至今,去了多少次她也说不清了。
辛锐原名叫辛淑荷,参加革命后,她说要成为一把锐利的尖刀刺向鬼子的心脏,所以改名为辛锐。刘希云常常想,是一种什么力量,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她呢?作为后人该怎样继承她的遗愿,让祖国更强大?就从工作的点滴开始吧。
刘希云把辛锐精神融入日常教学中,让辛锐精神如空气一样浸润在校园里。每年新生入学的第一课,她就为孩子们讲解辛锐的事迹,带领孩子们参观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展厅。
她和同事们把辛锐的事迹编写成校本课程,创作成校歌,教孩子们学唱。每年的清明节和国家烈士纪念日,学校都组织师生在辛锐烈士塑像前举行悼念活动,让大家时刻接受辛锐精神的洗礼。
一家人讲辛锐
“我们一家都和辛锐有缘。”刘希云说。
李现新负责学校的工会、宣传工作,参与编写校本教材《巾帼英烈——辛锐》,并给学生上课。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展厅里有关辛锐的文字、照片、物品的搜集整理及板块设计等,都凝聚了他的心血。2018年9月,李现新又应邀参与辛锐纪念馆的筹建,他到北京、南京、临沂等地,搜集整理辛锐的材料,并多方奔走与陈明的家人取得了联系。
今年7月1日,在辛锐纪念馆开馆仪式上,当辛锐烈士胞弟91岁的辛树英老人和陈明烈士的堂侄陈仁富,双手紧握的那一刻,在场的人无不动容。从1941年两位烈士牺牲,到亲属相见,跨越两个世纪,78年,英魂终归故里。李现新:“辛锐终于回家了。每一次为辛锐做点事,心里就会感觉很踏实。”
当天,辛锐纪念馆在章丘刁镇(原辛寨镇政府)落成,并成为章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刘希云和李现新主动申请做志愿讲解员。在辛锐精神的感召和父母的影响下,济南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毕业的女儿李雪雁,也招聘成为辛锐纪念馆的讲解员。至今,一家人讲解了近200场。
近日,刘希云作为章丘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百姓宣讲员,带着宣讲稿《辛锐的力量》,参加济南市“中国梦 新时代 祖国颂”百姓宣讲活动,以真挚动情的宣讲博得了观众和评委的高度赞扬,荣获特等奖,并被聘为济南市百姓宣讲员。
刘希云对记者说,我们一家人要把讲解作为一份事业去奋斗,要把弘扬辛锐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这也是对烈士、对“亲人”辛锐最好的纪念。
(周琳华)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