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为了让后世儿孙知道自己当年受的罪,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于是朱元璋把腊月初八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在这一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又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他想起来那年腊月初八,搁老鼠洞里刨出来粮食煮的一锅粥,心里别提多难过了。朱元璋是真龙天子,赶上落难不得时。天不灭他,他竟在大殿墙角的老鼠洞里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五谷,这是老鼠藏起来预备过冬的。朱元璋不胜欣喜,把粮食淘净熬了一锅杂粮粥,饱餐了一顿,心里暖腾腾的。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苦中作乐,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真龙天子得势,朱元璋时来运转,参军入伍、南征北战,直到当了朝廷。他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却又无比怀念自己当年落魄受苦的日子。

关于腊八节起源的传说

父老口耳相传,过腊八节的风俗源自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自幼生在贫家,起小儿饱受旱涝、瘟疫之灾,还是儿童的时候就拉起打狗棍,当了花郎、要了大饭。少年时又因要不够吃的而削发为僧,入了皇觉寺当个小和尚。

有一年旱灾异常严重,庙里的生活也很艰难,只要能糊口的东西都进肚子里了,吃了上顿没下顿。到了冬季,北风萧瑟、大雪纷飞,饥寒交迫的朱元璋无奈何在庙里四处搜寻,看能不能找点东西充饥。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1)

朱元璋是真龙天子,赶上落难不得时。天不灭他,他竟在大殿墙角的老鼠洞里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五谷,这是老鼠藏起来预备过冬的。

朱元璋不胜欣喜,把粮食淘净熬了一锅杂粮粥,饱餐了一顿,心里暖腾腾的。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苦中作乐,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

后来真龙天子得势,朱元璋时来运转,参军入伍、南征北战,直到当了朝廷。他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却又无比怀念自己当年落魄受苦的日子。

又到了腊月初八这一天,他想起来那年腊月初八,搁老鼠洞里刨出来粮食煮的一锅粥,心里别提多难过了。

为了让后世儿孙知道自己当年受的罪,现在的好日子来之不易,于是朱元璋把腊月初八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在这一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过腊八节、喝腊八粥的风俗就这样一辈辈的传下来了。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2)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3)

腊八粥,吃几天,沥沥拉拉二十三。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4)

熬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无外乎大米、小米、薏米、红小豆、绿豆、豇豆、蚕豆、花生等五谷杂粮,一般凑齐八样,还会放莲子、桂圆、红枣、栗子、葡萄干等干果。

无论贫富,熬腊八粥都不会只做正好够一家人吃一顿的量。一是因为冬天寒冷,食物耐搁,粥不会变质;二是有的人家故意当天不吃完,留着第二天再吃,这叫越吃越有。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5)

如果有果树的人家,在腊八这天还会用腊八粥涂抹在树身上,据说果树来年能够多结一些果子;有的人家还把腊八粥抹在干活的农具和家里的囤箔上,用来祭祀农神,祈盼来年继续有个好收成。

小小的民俗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讨个好彩头。

腊八不吃娘家米,吃了娘家米,一辈子还不起。

到了腊八这一天,农村有已出嫁的妇女不能在娘家喝腊八粥的风俗,民间谚语也有“腊八吃了娘家米,祖祖辈辈还不起”的说头。这固然是迷信,然仔细推敲,可蕴藏着人情世故。

进了腊月,正是家家户户忙过年的时候。已出嫁的妇女不在婆家陪着家人,不准备年货、做饭,跑到娘家走亲戚,这岂不是破坏家庭和谐?

这个俗语目的是劝告家庭和睦,告诫乡人进了腊月以后就不要乱跑动走亲戚了,搁家里安安稳稳准备过年。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孩子历来都是新年的宠儿。小孩子最憬年,刚进了腊月就掰着手指头查还有几天过年,刚过了正月十五就盼着下一年啥时到来了。

现在的人总说过年没有年味了、不热闹,其实不然。年还是那个年,人还是那些人,随着一年一年的长大,成年人肩上的担子一年年增重,大家的压力和心思加重了很多。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6)

过年为啥都宁愿窝在家里玩手机、看电视,也不愿意出去找发小玩去呢?有很大方面的原因是因为大家没有共同话题可以聊。

时间模糊了童年的模样,隔阂了曾经亲密无间的人,大家为了前程南闯北奔,奋斗在不同的岗位上,接触着不同的环境。再聚到一起,除了寒暄、炫耀、攀比,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难有儿时的欢乐呀。

吃了腊八饭,就把年来办!

腊八节是过年的先锋官,腊八节一到,正式拉开了过年的帷幕。腊八节就像一个坎儿,如果画不过去这一道儿,这个年总会感觉缺点儿什么,像有个疙瘩儿窝在肚里似的,又像丢了点儿什么却想不起来丢了啥似的。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7)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过了腊八,世人为各自过年作收拾,陆陆续续从追梦的地方赶回老家。村里不时传来顽童燃放炮仗噼里啪啦的声音,光秃秃的枝桠被一团祥和的气氛所笼罩。

过年,是一个村里聚人最多的时候,不管再困难,也得想法赶回生长的那片土地。

有多少人,如果这次见不上面,可能再见的时候就是下次过年啦。

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

腊八蒜,腊八算,一年的账今日算。到了年底,大家都要在腊月初八这一天,把即将过去的一年的收支算出来,看看是折本了还是赚钱了?看看是自己欠别人的钱还是别人欠自己的钱?

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叫“腊八算”。有欠债的人家图个吉利,就用蒜代替“算”字。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8)

腊八蒜都是自家腌的,这叫“自己先给自家算账”。

传说只有腊月初八这一天才能腌成腊八蒜,前一天、后一天都腌不成。腌好以后,大蒜的色泽碧绿晶莹,像翡翠一样,不但提升食欲,还有顺气排毒的功效。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9)

腌腊八蒜要挑选个大完整、没有腐烂和磕碰的蒜头,不用剥开外边的皮,直接用整头蒜把根削掉。

洗净晾干后,找一个干净的坛子一层一层地码好,撒一层盐,摆一层蒜,如此反复,每天翻动一回确保大蒜浸盐味。

腌一星期左右,把容器里的水倒掉,撒一层糖,摆一层蒜,再将醋和适量的白酒倒入漫过大蒜即可。等蒜的颜色变成碧绿色时,就可以食用了。

腊八节在宗教中的表现

实际上,腊八节的起源比朱元璋生活的年代要早很多,其起源于上古时期神农氏在腊月作祭祀,以庆祝丰收,祷祝庄稼来年不受旱涝与虫灾。后历代天子诸侯沿袭风俗,祭祀八谷星神和祖先,称“天子大蜡八”。

八谷星神,就是神话中传说负责掌管粮食产量的神仙。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10)

腊八节的内容一方面是祭祀祖先和农神,庆祝丰收;一方面是祷求来年继续丰收。腊八节,是一个感恩的日子,也是道教、佛教的重要节日。

腊月初八,是道教“三元五腊”节日中的“王侯腊”。

相传此日道教中的五老上帝一齐会於上方玄都玉京,校定阳世间的活人所处的籍贯还有具体地址,查看世人的祖辈、本人及子孙所行的善恶,然后定罪、赐福,合理地安排奖赏或者惩罚。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11)

然而佛教传说,在古印度,佛陀苦修六年、牧羊女供养乳糜后,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成佛。

为纪念佛陀的八宝功德,后人于每年农历十二月八日佛陀成道日当天,以五谷及诸果物煮粥供佛,称为“腊八粥”。这一天寺庙里有舍腊八粥的传统,所以腊八粥也叫“佛粥”。

作者简介

年味儿从一碗腊八粥开始(民俗丰沛腊八喝碗热粥好迎年)(12)

王书法,字愍斋,徐州市谱牒文化研究会会员、古沛王氏委员会秘书长、《淮海民俗文化网》专栏作者。生于1996年2月,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沛县鹿楼镇房庄村人。著有《愍斋诗集》、《愍斋羽士青春录》、《丰沛卧虎录》等文集。

(作者近照)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