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长会为乘客送行吗(我们来说说乘客)
机长会为乘客送行吗(我们来说说乘客)8.跟朋友聊天7.睡觉4.上淘宝买东西5.给爸妈打电话6.看书
文章开始之前,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今天的生活里,你的时间是如何分配的?请给下面八件事排个序,占用时间最长的排第一,以此类推(别慌,你没走错片场):
1.忙工作或学习
2.刷朋友圈
3.陪伴爱人孩子
4.上淘宝买东西
5.给爸妈打电话
6.看书
7.睡觉
8.跟朋友聊天
排好序了吗?请记得你的答案,然后,我们开始进入今天的话题。
《中国机长》已经刷屏两周了,总想着要找一个什么角度来写,却迟迟没有动笔。因为,两周内自己的焦点发生了很多变化。
我的目光,渐渐从英雄机长,落到了这群恐慌无助的乘客身上……
如果说对机长的讨论是崇拜和敬仰,那么对乘客的思考,似乎才真正关乎我们自己。
01 乘客都经历了什么?《中国机长》是一部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观众的目光一开始都不是停留在电影本身,而是四川 8633 原型机组:
从机长刘传健、第二机长梁鹏,到副驾驶徐瑞辰、乘务长毕楠,每个人的故事都被挖了个遍,无不触人心弦。
但同时,飞机上还有一群容易被忽略的人——乘客们。
今天再次看了预告片,不知为何脑子里突然出现一个问题:
如果我在飞机上,我会怎样?
年初央视《开讲了》请来了刘传健机长,同时现场有一位青年代表名叫王维。
她问了撒贝宁一个问题:平常坐飞机之前都有一个安全讲解视频,你还记得上面讲了什么吗?
小撒回答:“是的,我基本都可以背下来。”
女孩惊讶地问:“真的吗?”
她接着说:“大家都觉得飞机失事离自己很遥远,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以前也这样觉得,直到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是的,我就是当时飞机上一名乘客(说最后一句时,她已经哭了)。”
2018 年 5 月 14 日清晨,王维和她的男朋友一起乘坐了 3U8633 航班:
女孩说完了这句话,站在对面的机长一下子红了双眼。
见到这位女乘客,机长显然比全场任何一个人都震动,他几乎哽咽的样子,一直含着泪光看着这位女乘客。
此时英雄和凡人,都是亲临生死的战友。
王维谈起当时的经历,说她和男朋友一起乘坐这趟航班,从重庆飞往拉萨,计划去纳木错看星空,结果在飞过一片雪山,大家都在欣赏美景时,突然传来一声巨响。
所有灯都暗了
氧气面罩掉下来
警报响起
乘务员飞起来了
……
你可以想想这个画面吗?
王维说:“我一下子懵了。那种感觉就像坐过山车,恐怖却放大一万倍,耳朵、心脏都特别难受。”
《中国机长》电影中,飞机出事之后有的乘客争吵着要下飞机,有的人吵着要找机长理论、更多人是拼命挣扎和大哭……但王维说:“当时真实的情况是,所有人都很安静,大家都吓得不敢说话,只能听到隐约的啜泣声。”
隐约啜泣的时刻,大概脑子里刷过了所有放不下的人、所有来不及告别的遗憾……
王维提到了当时跟她一起出行的男友周建强,他也来到了现场。
小撒看着他们俩,感慨地说了一句:“很多情侣平平淡淡牵手一辈子,你们是共同经历过生死,这种经历,好好珍惜。”
王维说:“当时他在旁边抱着我说,不要怕,有他在。”
建强说:“在那之后,我还是陪着女朋友去了纳木错,看到了最美的星空。”
重生之后的那片星空,配得上“最美”二字。
《中国机长》电影中刻画了许多位普通乘客,他们因为这趟飞机发生了很奇妙的改变:
坐在商务舱的男乘客,上飞机之前一直跟母亲打电话,声音极其不耐烦,明显很受不了母亲的唠叨。
刚上飞机,他就开始不配合乘务员,不肯关机,甚至态度恶劣地把手机摔到乘务员盘子里……
如此脾气暴躁的人,下飞机的时候却似乎变了一个人。
飞机安全降落后他第一时间给妈妈打电话,虽然改不了命令母亲的语气,但是这一次却显然柔和许多:“妈,你别老哭,我没事,就是备降而已。”
下飞机的时候,他竟然主动跟乘务员道歉,说:“如果你是个男的,我一定叫你大哥。”
印象特别深刻的还有那位想去西藏给工人做饭的中年男子,上飞机前他一直欺骗老婆说自己是去开餐馆。飞机出事途中,他突然跟身边的老婆坦白,说自己一直骗了她。
……
为什么飞机失事会让他们发生这样的改变?
匹兹堡大学心理学家 Margee Kerr 做过一项研究,似乎可以解释这种 “特殊压力事件” 前后人们的情绪变化。
他们成功招募了 262 名志愿者,让他们进入一个恐怖屋地下室接受挑战,同时对他们的情绪和大脑反应进行了记录。
结果发现,在经历了可怕的恐怖屋之后,大家的情绪普遍都比以前更加积极了。尤其是对于那些压力很大、很疲惫的人来说,一场恐怖体验反而让他们情绪好转更多。
心理学家们的解释是,这反映了人们对情绪的重新校准,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
某一刻你感觉到家里房子特别冷,此时你穿着衬衫在外面的雪地里待一会,然后再回到屋里。屋里温度并没有改变,但你却感觉到格外暖和。
这是因为我们的感官进行了重新校准,而情绪也一样——在经历了一段极其可怕的空难之后,重新回到正常生活,你感觉全世界都特别美好,一切的不如意都变得渺小了。
死过一回,是为了过得更好。
02 “坠机让我学会的3件事”时光来到 2009 年,另一位幸运者名叫 Ric Elias。
他所经历的事件名为“哈德逊河奇迹”。
2009 年 1 月 15 日,他所乘坐的飞机起飞一分钟左右,一群飞鸟撞了上来,导致飞机的两具引擎都报废了。整架飞机没有了动力,完全靠滑翔。
一群鸟可能引发坠机,难以想象……
生死一线,机组人员紧急应对。经过 208 秒的时间,飞机飞到了哈德逊河上方,并以滑翔方式的降落。机上 155 名人员全部生还。
这是人类第一次飞机水上迫降的成功案例。
在那之前,飞机迫降水面要不就是翻了,要不就是折断了,反正都完了。所以这 155 人,都是第二次的生命。
这次事件最终也被拍成了电影《萨利机长》。
而这位坠机事件的亲临者,时隔两年(也就是 2011 年)在 TED 上做了一个演讲:《坠机让我学会的 3 件事》。
我们来看看,他在“人生最后一刻” 学到了什么:
首先,他回顾了当时的历险记:
当时的场景,你想象一个大爆炸,在三千多英尺的高空;想象机舱内布满黑烟、引擎发出喀啦、喀啦、喀啦、喀啦、喀啦的声响……很可怕。
那天我的位置很特別,我坐在 1D,我是唯一可以和乘务员说话的人,于是我立刻看着他们,他们说,“没问题,我们可能撞上鸟了。” (不是逗我吧?……)
两分钟以后,三件事情同时发生:
机长把飞机对齐哈德逊河,我心想:有没有搞错?
接着飞机关上引擎,我们坐在一架没有声音的飞机上。
然后机长说了几个字,是我听过最不带情绪的几个字“即将迫降,小心冲击。”
我不用再问乘务员什么了。我可以在她眼神里看到恐惧,人生结束了。
接着,他分享了那天所学到的三件事:
1. 我不想再拖延任何事
在那一瞬间内,一切都改变了。我们的人生目标清单,那些我们想做的事、那些我想联络却没有联络的人、那些我想修补的围墙、人际关系,所有我想经历却没有经历的事……
我不想再把生命中的任何事延后,这种紧迫感、目标性改变了我的生命。
2. 不想再争论对错,我只想要快乐地活着
当飞机通过乔治华盛顿大桥时,我突然想,我还有一件真正后悔的事:我竟然花了那么多时间,去和生命中重要的人争论那些不重要的事。
我想到我和妻子、朋友及家人们的关系……之后,我决定除掉我人生中的负面情绪。
我不再尝试争论对错,那些有什么意义呢?我选择快乐。
过去的两年,虽然我还没完全做到,但确实好多了。这两年内我从未和妻子吵架,感觉很好。
3. 我只希望看着孩子长大,这是我唯一的目标
当飞机逐渐下沉,我突然感觉到,哇,死亡并不可怕,就像是我们一生一直在为此做准备一样,但是,死亡却很令人悲伤。
这个悲伤的主要来源是,我不想就这样离开,我希望能看到孩子长大。
事故发生一个月后,我去观看女儿的演出,她并没什么天赋,表演并不是很好,但是我泪流满面,哭得像个孩子,这让我的世界重新有了意义。
我突然意识到,其实我生命中唯一重要的事,就是成为一个好父亲,比任何事都重要,比任何事都重要,我人生中唯一的目标就是做个好父亲。
“那天我经历了一个奇迹,我活下来了。我还得到另一个启示,像是看见自己的未来再回来,改变自己的人生。”
那段话讲完,全场起立为他鼓掌(文末附视频链接)。
03 不要等到意外发生再思考这些问题听完 Ric Elias 的分享,或许你我都想回过头来问一问自己这 3 个问题:
有哪些事是我一直想做、却总是一拖再拖的?
我跟家人的关系好吗?我该如何更好地跟他们相处?
如何让自己过得开心一点?有些事是不是不用那么较真?
当你在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时,其实是在验证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叫意义取向应对。
心理学家认为,人们在遇到压力过大的生活事件时,会把目光从 “当下” 转向 “全局”,我们不再关注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是突然间格局变大了,开始想一些大问题。
对这些全局问题的思考,便是意义取向应对——它帮助我们重新修正自己的价值观、信念和目标,以便应对这些压力,并且在创伤后获得成长。
心理学的研究也发现,在意外来临之前就常常寻求意义感的人,往往过得更幸福。
也就是说,这些问题不要等到出大事了再想,现在就得想。
王维和 Ric Elias 都在荧幕前问我们一个问题:如果是你坐的飞机出了同样的事,你想象一下,你的生命会发生什么改变?
请你再想象一下:现在你正从失事飞机上成功脱险,今天接下来的时间,你又该如何分配这 8 件事呢?重新给它们排个序吧:
1. 忙工作
2. 刷朋友圈
3. 陪伴爱人孩子
4. 上淘宝买东西
5. 给爸妈打电话
6. 看书
7. 睡觉
8. 跟朋友聊天
答案是不是跟一开始不一样了?
社会情绪选择理论告诉我们,当人们的未来时间知觉发生改变时,我们生命的优先次序也会发生改变。
当我们觉得未来还有无限长时,我们会把经历放在工作、个人成就、自我价值上;
但是当我们觉得未来不长时,我们会把更多时间花在家人、快乐、感情上。
而刚刚死里逃生的你,突然感觉到生命很脆弱,未来并没有自己所想的那么长,所以你生命的优先顺序就发生改变了。
所有在灾难中幸运活下来的人,就是在教会我们,如何提前去思考生命的意义、提前把时间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要等到最后一刻留下遗憾。
这大概就是飞机上的乘客,给我们带来的感动。
写在最后《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
往丧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我想这句话表达的,正是劫后余生带给我们的思考。终究有一天生命会终结,而有幸活着的人们,如果能提前看到那一天,并回过头过好自己的一生,那就有福了。
世界和我爱着你。
- The End -
References / 少女参考的文献资料:
[1]Kerr M. Siegle G. J. & Orsini J. (2018). Voluntary arousing negative experiences (VANE): Why we like to be scared. Emotion.
[2] 刘天舒 郭明珠 陈炜夷 & 甘怡群. (2015). 意义取向应对的产生机制及其中介作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100-106.
[3] 甘怡群 郭明珠 & 陈炜夷. (0). 创伤后成长的产生机制:意义寻求作为一种新的应对方式. 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
[4] Carstensen L. L. Isaacowitz D. M. & Charles S. T. (1999). Taking time seriously. a theory of socioemotional selec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4(3) 16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