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单元入围影片(入围片单首映100)

单元入围影片(入围片单首映100)余雅琴,影评人、媒体人、策展人,长期关注纪录片、独立电影与女性电影。王飞飞,导演,编剧,策展人。剧情长片处女作《何日君再来》入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初审工作组剧情长片胡树真,剪辑师,曾在《北京遇上西雅图》《吹哨人》《暴裂无声》等中担任剪辑。

事情要从去年12月1日说起,竞赛征片开启时,我们以为留给影片投递准备和审片的时间足够充分。彼时所有人都未曾预料,8个月来颠簸的现实,将以这般即使耗尽全力也难抵抗的力道撞击电影人。

4月30日,北京正式解除隔离,竞赛征片在同一天收官。初审们进入高密度审片模式,越来越轻车熟路地携着出入证现身组委会,审片室的银幕日以继夜地亮着。我们和这座城市、和滚烫的新作品、和电影同呼吸的人,一起迎向下一阶段。

根据《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征片报告》:今年竞赛单元总共收到895影片报名,最终进入评审流程的有效报名影片643部。其中剧情长片100部,纪录长片73部,短片470部。国内部分影片,在保持数年投递数量增长的趋势后,今年较去年减少36%,5年来首次低于700部。

疫情对电影制作生产的冲击不可谓不明显。整个征片周期内,影片数量变化在起始的12、1、2月与上一年度同期保持相近趋势。然而,3月出现了转折,投片数显著减少,2月制作完成的剧情长片数量更是跌至谷底,说明疫情对拍摄中断、后期停摆等制作环节有着直接的影响。另一方面,大规模国际电影节的取消、推迟、线上化,以及全国院线的彻底停摆,打乱了影片进行电影节首映和院网发行的计划。往年FIRST短片单元中大量的学生作品,也因开学时间的推迟而无法如期完成。

单元入围影片(入围片单首映100)(1)

单元入围影片(入围片单首映100)(2)

单元入围影片(入围片单首映100)(3)

初审工作组

剧情长片

胡树真,剪辑师,曾在《北京遇上西雅图》《吹哨人》《暴裂无声》等中担任剪辑。

王飞飞,导演,编剧,策展人。剧情长片处女作《何日君再来》入围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余雅琴,影评人、媒体人、策展人,长期关注纪录片、独立电影与女性电影。

纪录片

刘蕊,曾任职于CNEX纪录片基金会和班夫山地电影节中国巡展办事处,参与过《少年小赵》《对看》《塑料王国》等项目的制片和发行。

刘欣,纪录片导演、制片人、剪辑师,剪辑作品《虚你人生》获西南偏南主竞赛评委会大奖,2018年执导国内首部战地题材纪录电影《蓝色防线》,将于2020 年全国上映。

母子健,纪录片导演、制片人,作品《独·生》获美国学生奥斯卡奖并入围奥斯卡最佳纪录短⽚单元。

短片

吴林峰,导演,短片作品《白鸟》入围63届柏林电影节短片竞赛单元,长片作品《春暖花开》入围66届柏林电影节论坛单元及13届FIRST影展竞赛单元。

赵祖祥,导演,短片作品《考试》入围圣丹斯短片竞赛,并获得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短片提名。

朱彦潼,独立动画导演、绘本作者、策展人,费那奇北京动画周艺术总监。动画作品《杯子里的小牛》曾获KROK国际动画节大奖、斯图加特青年动画奖等国际奖项。

纵观剧情长片,有成熟制作团队和独立气质小成本作品各有各的特点。余雅琴在评审札记中写道:“显而易见的是技术手段的提升和工业化程度的增加,一方面增加了这些电影的可看性,但也折损了作者的实验性和批判精神。小成本的作品反而更真诚,也更具有开拓性。”

地方文化和意识有了新的影像形态:“南方的生活不只是作为一种景观出现,而成为了电影的肌理。”只是反映社会问题的一些作品,现实土壤略显稀薄,缺乏真实的困境设置与对困境的洞察。

对现实的关照和反思,在纪录片语境里也呈现出相似的情况。刘欣直言:“创作者所处地域和社会文化环境较为分散,议题上形构出一个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并存的中国,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在创作风格方面,整体上摆脱了‘墙上苍蝇’以及主流的‘真实电影’的拍摄方式,在风格上呈现出多元探索的趋势。但整体观感少了对制度与社会的辛辣反思,年轻创作者多从个体视角出发去展现自己所理解的世界。”

在短片领域,动画类短片质量和数量尤为突出。朱彦潼在札记中说:“剪纸、毛毡、沙子、手绘多种材料被运用到动画短片中,凭借手工制作出的动态对客观世界进行了抽象和提炼,为内容增加了触感的维度和想象空间。很多具备叙事要素的动画作品,大量参考了电影的语言,甚至有虚拟摄影机的运用,角色造型的变形和表演节奏的重构,又赋予了作品非现实的荒诞性。”

单元入围影片(入围片单首映100)(4)

复审工作组

顾桃,纪录片导演,作品《犴达罕》获香港国际电影节纪录片竞赛单元评审团奖、金马影展最佳纪录片提名,《雨果的假期》获日本山形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小川绅介奖。

黄骥,导演、编剧、制作人,作品《笨鸟》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竞赛单元评委会特别奖、FIRST最佳艺术探索奖,《鸡蛋和石头》获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金老虎奖。

刘露,编剧、导演,话剧代表作品《秃头歌女》《如果我不是我》,电影代表作《驴得水》《半个喜剧》。

王小鲁,影评人、策展人,从事中国电影历史和文化研究工作,出版作品《电影意志》《电影政治》《电影与时代病》。

郑菁,制片人,参与《气喘吁吁》《京城之王》《海上浮城》《别告诉她》等影片的融资、制作、宣发等全过程,《海上浮城》于圣丹斯国际电影节全球首映,并荣获评委会特别奖。

持续三天的初审会议决出了进入复选的名单,复审工作在5月下旬开始。北京疫情的反复,使得6月23日的复审会议不得不改为视频连线,五位评审决定了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竞赛入围片单。入围影片中,剧情长片 纪录片首映100%,世界首映 亚洲首映,超95%,处女作比例超过60%。它们将前往西宁抵达观众,角逐十项竞赛荣誉。

单元入围影片(入围片单首映100)(5)

入围片单浮出海面,竞赛评委会阵容揭晓。

单元入围影片(入围片单首映100)(6)

评委会

评委会·主席

陈可辛

著名导演、监制,华语电影领军人物,奥斯卡评委。陈可辛拥有超过30年的影视生涯,足迹遍布香港、内地、亚洲其他地区和好莱坞。他作为导演创作了一大批兼具艺术表达和商业视野的作品,持续关注社会现实,代表作包括《甜蜜蜜》《如果·爱》《中国合伙人》《亲爱的》《夺冠》。他以监制身份参与的《七月与安生》《喜欢你》口碑和市场表现出色,深受年轻观众喜爱。他曾经担任过包括威尼斯电影节、北京电影节、澳门影展在内的多个电影节的评委。

评委会·委员

曹斐

艺术家。曾参加过的国际双年展和三年展包括:上海双年展、莫斯科双年展、台北双年展、第15及17届悉尼双年展、伊斯坦堡双年展、横滨三年展,以及第50、52和56届威尼斯双年展。2016年曹斐在纽约MoMA PS1举办首个个人展。近期项目包括2018年香港大馆美术馆个展和杜塞尔多夫K21美术馆回顾展,以及2019年6月在蓬皮杜艺术中心举行的个展,8月APPLE和纽约新美术馆合作的增强现实艺术项目,2020年在伦敦蛇形画廊举办个展。曹斐于2010年获提名“Hugo Boss雨果博斯艺术奖”及“未来一代艺术奖”。2006和2016年分别获得“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的“最佳青年艺术家”奖项及“最佳艺术家奖”。2016年获“昆卡双年展”的“Piedra de Sal奖”。

郝蕾

演员。2009年其主演电影《白银帝国》获第二十九届夏威夷电影节最佳电影奖。2010年其主演电影《第四张画》荣获第47届金马奖最佳女配奖项。2012年凭借电影《浮城谜事》入围戛纳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入围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2014年主演电影《亲爱的》。2019年其主演的电影《春潮》提名第13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剧情长片。

孔劲蕾

剪辑指导。1997年至今作为剪辑指导参与了30余部电影创作。2012年,担任第49届金马奖评委。1999年其剪辑作品《春天的狂想》入围第19届金鸡奖最佳剪辑提名。2009年凭借《斗牛》提名第46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2014年凭借《推拿》获得第5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剪辑奖。其主要作品有:《卡拉是条狗》《暖》《站台》《三峡好人》《后来的我们》《南方车站的聚会》。

刘恒

作家、编剧。作品有小说《狗日的粮食》《黑的雪》《逍遥颂》《白涡》《小石磨》《教育诗》,电影剧本《本命年》《菊豆》《集结号》《金陵十三钗》《我的战争》。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北京市文学艺术奖、老舍文学奖、第18届“金鹰奖”最佳编剧奖、第21届“飞天奖”优秀编剧奖、第35届瓦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金穗奖”及第6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等多项国内外大奖。

章明

电影导演、编剧、监制、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教授。2020年编剧导演电影《热汤》(后期制作中)。《冥王星时刻》入选2018年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电影《新娘》《结果》和《秘语拾柒小时》,入围东京、釜山、柏林、洛杉矶、鹿特丹、首尔、巴黎、香港国际电影节等影展。《院长爸爸》入选2007年中国电影7部优秀数字电影华表奖。1996年电影导演处女作《巫山云雨》入选柏林电影节、纽约电影节、旧金山电影节等并获得釜山、都灵、温哥华等国际影展八项首奖。

赵楠

声音指导。国家一级录音师、中国电影家协会成员、奥斯卡评委会成员、M.P.S.E.美国电影音效剪辑师协会成员。代表作《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画皮2》《催眠大师》《皮绳上的魂》等,曾获得中国电影金鸡奖、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中国电影电视技术学会奖等多个奖项的最佳声音奖及提名奖,2018年为张艺谋导演的《影》担任声音指导,获第13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音响奖。

由陈可辛导演担任主席的评委会,延续影展兼顾多元立场和视角的传统,评委会成员有艺术家曹斐、演员郝蕾、剪辑指导孔劲蕾、编剧刘恒、导演章明、声音指导赵楠。

在这个世事纷杂的特殊年代里,评委们会碰撞出什么奇妙的想法?又会如何看待无惧表达的创作者们?

单元入围影片(入围片单首映100)(7)

单元入围影片(入围片单首映100)(8)

单元入围影片(入围片单首映100)(9)

第14届FIRST青年电影展主视觉海报

他们是稀缺的,但从不缺席。

媒体嘉宾报名持续进行中

回顾初审审片日常

单元入围影片(入围片单首映100)(10)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