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白事安葬俗语(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
农村白事安葬俗语(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荷美晨赏这句话有道理吗?看看大家怎么说?所谓“身穿热孝不登门”,这里的“热孝”专门指的是家中老人刚刚过世,子女儿孙们披麻戴孝,这里的讲究比较多,这个时候去别人家登门报丧或者去村里的商铺买东西都不能披麻戴孝,毕竟家中老人刚刚过世,别人会比较忌讳这些事,“身穿热孝不登门“是对别人情感上的尊重。“冷棺进村败到底”这里的“冷棺”说的是在外地去世的人,最好不要抬着棺材直接回村,这样是比较忌讳的一件事。
农村对于白事是非常重视的,往往村子里办白事也有很多讲究,这些讲究简单来说是一种丧葬文化,也是一种对逝去之人悼念的仪式感。“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这句农村俗语到底是迷信,还是作为一些地区特有的习俗与文化?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说一说。(文中无任何相关图片,请放心阅读)
农村俗语:“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啥意思?
这句农村俗语,是我国民间丧葬文化中的禁忌,也就是说在民俗上应避免这样做。民俗禁忌,是毫无道理可言,也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趋利避害的社会心理。“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败到底”,在一些地方又称“冷棺莫入村,热孝莫登门”,其中的禁忌习俗是一样的。
“身穿热孝不登门”
所谓“身穿热孝不登门”,这里的“热孝”专门指的是家中老人刚刚过世,子女儿孙们披麻戴孝,这里的讲究比较多,这个时候去别人家登门报丧或者去村里的商铺买东西都不能披麻戴孝,毕竟家中老人刚刚过世,别人会比较忌讳这些事,“身穿热孝不登门“是对别人情感上的尊重。
“冷棺进村败到底”
这里的“冷棺”说的是在外地去世的人,最好不要抬着棺材直接回村,这样是比较忌讳的一件事。
这句话有道理吗?看看大家怎么说?
@荷美晨赏
大家都知道家里有老人去世,是要守孝三年的,所以在这三年当中,每逢过春节的时候,就不要去给别人拜年了,亲戚朋友也不会挑这个理。相反,如果你无所顾忌地去给人家拜年,或者正月期间去走亲戚,是一定不受欢迎的。如果碰上了较真的人,还会跟你吵闹起来,说你是故意去给人家添堵。所以说热孝不登门。只要等到三年孝期一满,所谓的“霉运”也就自然而然地没有了。
@望尘埃落定
我们这里也特别注重,如果人死在外面,就不让进家门,岁数大点因病而死的,只能在自己院外设灵堂;年轻,车祸之类的连村子里都不让进。亲人去世后,七期,四十九天之内不能乱进别人家,以免把晦气带去,;儿子还得守孝一百天;三年过年不让贴对子,清明上坟不能填土。
@百合
哪那么多讲究啊,我老公就是死在外面的,我把他拉回家放了好几天,风风光光地送走了他,自己的家,自己的房,自己作主,活着的时候他没有对不起我和孩子的,走后我也不让他委屈。
@把心冻结
我们这里报孝,都是在亲房里面找一个,来作代表上门报丧。孝子直接上门报丧,主人家可以用扫把泼尿扫你出门(我们公头(省公)里面就有一位,他母亲逝世,亲自上门报丧被人亲房里面的人扫出过)。
@瑞雪飘飘
我们这里有有父母的,儿子死了当天埋,不能放三天,还有比如说父亲死了,母亲死得早,原来坟墓不能埋了,把母亲挖出来了装在小棺材里,抬到大门口了,不能进家里,暂时按值在大门外面,出殡的时候和父亲一块用陵车拉走一起埋了。
@荷塘月色
我们这里家中老人过世是请人送信,只送一家,这一家在传下一家。孝子请大班子都是在外面见人出来了把孝戴在头上下跪说请他帮忙?然后把孝子扶起来自己把孝帽摘下去下一家请人。在外面死的人一般不进村从山上小路绕回家?
总结:“身穿热孝不登门,冷棺进村拜到底”,这句俗语反映了老辈人对于丧葬上的一些习俗和忌讳的讲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很多地方的民俗已逐渐发生了变化。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能把它简单粗暴地归为迷信,而是要正视这种习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