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永远在向前(永远前进)

永远在向前(永远前进)如果说接受现状是百米冲刺,只有憋足一股劲儿才能冲过去,那么接下来的康复训练就像漫长的马拉松。但没有人天生坚强。后来,肉体的伤痛反复折磨着杜富国,病痛慢慢向他的内心世界侵蚀。“有段时间,富国变得不爱讲话,总喜欢躺在床上睡觉,他说在睡梦中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陪护杜富国一年多、曾共赴生死雷场的战友刘新未懂得他的痛苦与无奈,“富国之前有着一双清澈的眼睛和一双灵巧的手,而那次爆炸,残忍地把它们都夺走了。”抗争杜富国如今已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想象,在过去的3年里,他曾练习了多少次开门、吃饭这些平常人熟视无睹的事情。杜富国刚负伤时,父亲上前安慰杜富国,他反而劝慰父亲:“爸爸,我知道,我挺得住。”

永远在向前(永远前进)(1)

永远在向前(永远前进)(2)

战友简云陪着杜富国进行体能训练。闵宁/摄

初秋的青秀山,阳光明媚,风景秀丽。见到扫雷英雄杜富国,是在一个雨后的清晨。

“砰、砰……”约摸半分钟后,房门被轻轻打开,平头短发、身着体能训练服的杜富国出现在眼前,他一边招呼我们坐下,一边侧身摸索到客厅的沙发上。听到声响,杜富国的妻子王静也连忙从里屋出来了。

开门是件小事,但对于一个失去双手双眼的人来说,却并不简单。沙发离门口3米左右,中间隔着卧室门,边上还摆放有桌椅,看到一行人惊讶的表情,妻子王静笑着说:“他现在跟你们一样啊,像洗漱、吃饭、跑步,都是自己来的。”

抗争

杜富国如今已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想象,在过去的3年里,他曾练习了多少次开门、吃饭这些平常人熟视无睹的事情。

杜富国刚负伤时,父亲上前安慰杜富国,他反而劝慰父亲:“爸爸,我知道,我挺得住。”

但没有人天生坚强。后来,肉体的伤痛反复折磨着杜富国,病痛慢慢向他的内心世界侵蚀。“有段时间,富国变得不爱讲话,总喜欢躺在床上睡觉,他说在睡梦中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陪护杜富国一年多、曾共赴生死雷场的战友刘新未懂得他的痛苦与无奈,“富国之前有着一双清澈的眼睛和一双灵巧的手,而那次爆炸,残忍地把它们都夺走了。”

如果说接受现状是百米冲刺,只有憋足一股劲儿才能冲过去,那么接下来的康复训练就像漫长的马拉松。

2018年12月21日,杜富国进入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康复科,主治医生张鑫心痛地说:“之前我就听说过他的伤情,但让我没想到的是,他会伤得这么重。我们医院曾经集中世界顶级的康复专家进行会诊,像他既没有双手也没有双眼的情况,极为罕见。我常常想,哪怕还有一点视力,或者一根指头也好啊,何况他还这么年轻!”

康复的第一阶段主要是体能的提升。体能是康复训练的基础,毕竟做了多次手术,杜富国的体能较以前下降很多。在医院特制的反重力跑台上,杜富国的腰身被厚实的气囊包裹住,从而保证他跑步的安全性。

半年多时间里,他在反重力跑台上跑步,从3公里、5公里到10公里,其中他的3公里成绩达到了同年龄段军人体能标准的优秀等级。平板支撑训练,他从40秒坚持到60秒,再到超过90秒。

接下来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残肢不能像手一样灵活,杜富国就在治疗师的辅助下每天训练,增加关节的活动度;残肢不像手那样敏感,他就反复练习摸勺子、摸筷子以及其他生活用品,直到能够熟练摸出他想要的东西;胳膊的肌力差,他就举沙袋、练习弹力带,以及各种抗阻力训练和平衡训练,增加自己的核心力量和平衡能力。每一组训练,他都要求自己超额完成,显然,杜富国想要达到的不是一个康复患者的要求,而是要达到正常人、甚至军人的标准。

“要实现生活自理,其实每一关都很难,他过的第一道难关,是用假肢吃饭。”张鑫医生介绍,杜富国没有视觉感受,手臂抬多高、饭菜在哪里,他根本感觉不到,只能在杜富国旁边带着他一点点体会,上百次的重复,让他感受动作的位置。

“常人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杜富国那里都是大事难事。”张鑫说。

没有手可以装假肢,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有没有什么手段能帮助杜富国重见光明,哪怕一点点也好?在得知通过装配视觉辅助系统,可以实现一部分视觉功能时,杜富国非常激动,决定试一试。可是两个多月的训练实验,对杜富国帮助不大,而且操作繁琐,非常难适应,刚燃起的希望就这样破灭了。

被战友誉为“全能雷神”的杜富国,之前很少品尝失败的滋味,而这几年受打击已成为家常便饭。从不会走路到会走路,从不会吃饭到能自己吃饭,从不会穿衣洗漱到渐渐学会这些生活的技能,每一件小事,都经历尝试、失败再练习,以及成百上千次的强化训练。

3年来,杜富国就像一个孩子一样重新学习,不断突破生活自理能力的极限。

“虽然已经出院,但富国现在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是康复训练。”妻子王静平静地说,杜富国还很年轻,接下来的路都得自己走。

乐观

阳光洒在地板上,把屋内映得雪白一片,阳台上有战友们送来的几盆绿植,叶片青翠欲滴。杜富国一如往常,开始了一天的晨练。

“王静,我给你表演金鸡独立!”正做着深蹲的杜富国,突然收起左腿,展开残缺的双臂,调皮得像个孩子,把一旁的妻子逗得合不拢嘴。

客厅的茶几上,摆放着几幅杜富国负伤前的照片,帅气的脸庞上挂满了笑容。熟悉杜富国的人都说,他从小就阳光自信。

“妈,我现在这个样子,以后不想回老家了。”杜富国的妈妈李合兰,从未想到从小开朗活泼的儿子有一天会说出这样的话。李合兰回忆,杜富国刚受伤那会儿,变得很自卑。为帮杜富国卸下心理包袱,他负伤后的第二个春节,家人专门把他接回了老家,杜富国受到了父老乡亲们的热烈欢迎。

采访中,方框墨镜遮住了杜富国的双眼,却没能遮住他发自内心的笑容。“他还是那个爱笑、爱唱、爱聊天的阳光男孩。”刘新未说,杜富国之所以令人敬佩,是因为他有着超强的意志和毅力,即使突遭变故,也能迅速调整心态、走出阴霾。

2019年7月,杜富国受邀到贵州大学作报告。其间,一名学生问杜富国:“您有什么梦想?”杜富国沉思了片刻,一个之前早就想过无数遍的问题,也许是被校园里洋溢着的青春气息点燃了,杜富国决定吐露出来:“我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当兵,一个是上大学。”

为了圆上大学的梦想,杜富国选择参加贵州大学的成人教育。贵州大学上报贵州省教育厅,派出教师从贵阳到重庆专程为杜富国授课。

2020年11月,杜富国迎来负伤后的第三个生日。贵州大学的老师们特意给他买了一件羽绒服,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他。在试衣服的时候,老师把羽绒服披到杜富国肩上,他胳膊一伸,左右抖动两下便熟练地把衣服穿好了。看着杜富国的衣袖,贵州大学的谢萍老师下意识地说了一句:“袖子有点长哈。”但是话一出口,她马上懊悔不已。没想到杜富国却憨笑着说:“没事的老师,我穿哪件衣服,袖子都有点长,谢谢老师的礼物。”

“看着富国空空的袖管,再看看他微笑的脸庞,瞬间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出了病房,我们几个老师眼泪不争气地往外淌。”现在提及此事,谢萍依然情绪激动,她说,“相处3年,我们教给了富国知识,同时,他身上的阳光乐观、自信自强,也让我们心生敬意。”

出院以来,杜富国每天除了进行日常的康复训练,还会坚持收听广播、练习写字、学唱歌曲,并让妻子和战友为自己读报。讲到未来,他说:“现在还没完全想好,不过接下来有好多事要做。”

奋进

军号在营区里回荡,暖阳透过窗户照进房间。短暂午休后,杜富国准时醒来,他摸索到放在床尾的衣物,低头用牙齿咬起衣服一角,伸出残臂和头一起钻进领口,左右摇晃几下身体便穿好了衣服。

整理好着装,杜富国伸出残臂,开始叠床上的被子。将被子在床上铺开,到一点点折成豆腐块,杜富国用了10多分钟。虽然很艰难,但这是杜富国作为一名军人一直保持的习惯。

“拍拍身上的灰尘,振作疲惫的精神……人的遭遇本不同,但有豪情壮志在我胸……”穿衣、叠被、洗漱时,杜富国哼唱着自己最喜爱的《壮志在我胸》。这首歌,他常常唱给关怀、帮助他的人,也常常唱给自己,为自己加油鼓劲。

“永远前进”——这是杜富国在康复期间用义肢写过的4个字,也是当下他工作生活最真实的写照。从跑步、写字,到叠军被、学播音,他在一点一滴地不停进步。如果,将杜富国的康复历程按时间轴连成线,就是一个英雄的成长曲线图。

“英雄毕竟不是圣人。”班长刘贵涛说,“在医院康复期间,富国曾有一段时间很懈怠。比如,康复训练很累,他有一阵子把很多时间放在放松按摩上,人也有点懒,经常贪睡,有时早饭都不吃,或者早饭吃得晚就不吃午饭,文化课学习也有些懈怠。”

作为杜富国的班长,刘贵涛看到他这个样子很揪心,终于忍不住怼这个英雄战友:“外面报道的你都是坚强的,都是乐观向上的,你看看你现在这个样子!”杜富国一连沉默了好几天。

“我可以看得到,他知道自己错了,于是很快就开始振作起来。”刘贵涛说,“如果要论‘躺平’,杜富国最有理由‘躺平’,但他没有这样。”

“听众朋友们晚上好,这里是‘南陆之声’……”2020年3月8日,“富国陪你读好书”系列广播节目依托南部战区陆军微信公众号正式上线。为增强播出效果,杜富国放弃了由他人领读自己复读的方式,坚持全文背记。

每一次背记讲稿,对杜富国来说都是一次地狱般的磨砺。看不到讲稿,标记不了内容,他只能听着战友读一句,自己跟着念一句,然后一遍又一遍地重复。总想着记得更熟练一些,杜富国有时在睡梦中还在背讲稿。两年过去,杜富国爽朗的声音已经传遍南疆座座军营。他说,自己会当好播音员,持续传递正能量,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

杜富国喜欢《老人与海》中的一句话:“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是不能被打败。”虽然已经拿到贵州大学的毕业证,但现在他依旧坚持每天上网课,学习喜爱的课程,反复诵读、重温课程内容,努力消化老师们讲授的一个个知识点。

“曾经的梦想,在黑夜来临时逐渐清晰;你奔跑的脚步,让无数人肃然起敬……”同为“全国自强模范”的教师刘芳给杜富国写过一首饱含深情的诗。这首诗,见证了杜富国的升华蜕变,也见证了杜富国的奋进青春。

“扫雷故事总不能讲一辈子。”采访中,杜富国大声喊出心愿,“我还要读本科!”

榜样

叠军被、跑步、升级学历……很多人不解:明明已经功成名就,杜富国为什么还要这么拼?

“虽然我失去了双手,但我还有双腿,可以继续为梦想奔跑;虽然我失去光明,但只要心中升起太阳,世界依然五彩缤纷。”面对这个问题,富国的回答脱口而出,“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

3年多来,杜富国到部队、院校和党政机关,进行了上百场教育宣讲,积极传播爱党报国、奋斗自强的正能量。人们说,他将自己变成了一束光,一束照亮黑暗、传递温暖的光。

“一位英雄,影响的是一个英雄的团队。”在南部战区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杜富国的英雄事迹激励着一茬茬官兵英勇无畏、不惧生死,越是艰险越向前。中队长卿胜和,出色完成赴黎巴嫩维和扫雷任务,被评为“陆军维和勇士”;军医刘小波用精湛的医术保障扫雷兵的生命,被军委表彰为“建功基层好军医”。扫雷队也被评为“全国拥政爱民模范单位”“基层建设标兵单位”。

杜富国在扫雷队的第一任班长许猛,退役后创业失败,最艰难的时候,兜里只剩下几百元钱。每当他快要顶不住的时候,就会拿起手机,看一看昔日和战友一起扫雷的照片,想一想失去了双手和双眼的杜富国那自强自立的乐观精神。

扛水泥、搬钢管、扎钢筋……许猛来到建筑工地,从最苦最累的活干起。慢慢一步步打拼成了一名小包工头,生活开始好转,买了房,有了自己的家。这些年,许猛悄悄地收集着媒体关于杜富国的报道,他念叨最多的是:“我们一起蹚过雷场,连死都不怕,还怕啥!”

“我是受到富国班长的激励才参军入伍的。”武警百色支队上等兵刘鹏程,曾经是名“躺平青年”,一度沉迷网络游戏不想读书。有一天刘鹏程打游戏打累了,躺床上玩手机,突然看到了杜富国戴着勋章敬礼的视频,一下子把他镇住了——“人家在边境扫雷,在前线拼命,我却躺在这里浪费生命。”

2021年6月14日,杜富国来到他们支队作报告。活动结束后,刘鹏程上前和杜富国拥抱,杜富国用胳膊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兄弟好好干,部队很好的。”刘鹏程非常激动,就唱了一首《夜空中最亮的星》,因为在他心里,杜富国就是自己心中最亮的那颗星。

英雄的精神是一盏明灯,也是一座丰碑。在老山主峰矗立着一座主题雕塑,当地群众都叫它“功勋碑”,这座雕塑是由南部战区陆军和麻栗坡县委为纪念杜富国的英雄壮举而立的。雕塑矗立的位置,就是杜富国当年负伤的地方。碑前有289级台阶,代表着扫雷兵扫除了289平方公里的雷区,碑身刻着“你退后,让我来”六个大字,是杜富国在生死关头的那句呐喊。一面“八一”军旗高高飘扬,寓意是扫雷兵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赤胆忠诚。

今天,这里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前来参观见学的人络绎不绝。扫雷队的官兵说,这座雕塑记载着杜富国的英雄壮举,它像一盏明灯、一把火炬,“照亮了一代代扫雷官兵勇扫雷障的胜战之路,照亮了边疆百姓幸福安宁的康庄大道,照亮了全国人民奋斗强国‘一起来’的伟大征程。”

奋斗的青春不“躺平”

张首伟

永远在向前(永远前进)(3)

杜富国在西南医院康复期间,贵州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师易丹妮为杜富国授课。王佳瑞雪/摄

“八一”前夕,在庄严肃穆的八一大楼,中央军委举行颁授“八一勋章”和荣誉称号仪式,亲自给杜富国同志颁授勋章和证书。这是人民军队的最高荣誉,也是陆军部队全体官兵的无上荣光!生死关头“让我来”,是英雄;伤残面前不低头,同样也是英雄。“八一勋章”是对他生死雷场英雄壮举和康复战场坚守初心本色的双重褒奖。

回顾杜富国负伤后走过的1000多个日日夜夜,是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征战之路,也是温暖传递、彼此激励的奋进之路。面对一道道难关,杜富国是自己闯过来的,更是大家抬过来的——多次亲切接见杜富国,叮嘱他要把身体养好。军队组建专家团队,负责杜富国的救治、康复。战斗英雄安忠文、一等功臣王曙光,专程赶到医院为杜富国鼓劲儿。

康复路上,父母和妻子不离不弃的陪伴、身边战友无微不至的照顾、社会各界的暖心关怀,杜富国被无边的爱包围着、温暖着、激励着,直至康复出院。

同时,杜富国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恩、回报陪伴他走过人生至暗时刻的每一个人。杜富国在报告会上深情说道:“我要感谢那一片片无边无际的爱,感谢那一声声情真意切的‘富国挺住’。‘八一勋章’是人民军队最高荣誉,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褒奖,也是对强军路上每一个奋斗者的褒奖。”

杜富国主动担任重庆市特殊教育中心校外辅导员,给失明的孩子带去信心和力量。他先后到部队、院校和党政机关宣讲100多场,把扫雷兵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积极传播爱党报国、奋斗自强的正能量。杜富国不仅激励自己,还竭尽所能照亮、温暖更多人。

杜富国之所以始终乐观向上、坚强刚毅,拥有战胜苦难的不竭动力,是因为深埋一颗感恩的心。他曾在励志分享会上感言:“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浴火重生,最根本的是强军思想给了我力量,伟大时代给了我力量,光荣使命给了我力量。”

今天,各行各业的人都能从杜富国的身上汲取前行的力量。近年来,“丧”“佛系”“躺平”等词语在网络上流传,说法虽然不同,但指向的是同一种沮丧消沉心态。想一想杜富国,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佛系”“躺平”?

当今时代给广大青年提供了搏击云天的广阔空间和干事创业的无限可能,绘就新时代的壮丽画卷,需要每个中华儿女携手同心、感恩奋进,需要每个人迎难而上、勇挑重担。让我们常怀感恩之心,不忘父母的期盼、不负国家的培养,汇聚起奋斗强国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王裴楠

来源:中国青年报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