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反围剿失败经典片段(渔家傲反第二次大)

反围剿失败经典片段(渔家傲反第二次大)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反围剿失败经典片段(渔家傲反第二次大)(1)

毛主席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在战争年代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军事指挥家,同时还是一位了不起的马背上的诗人。既能从容若定地指挥千军万马,又能以豪迈的诗词展现出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

在毛主席笔下以战争题材,描绘战争画卷的诗词无不以气势浩大、所向披靡的战争场面,展现军民团结奋战的战斗风姿,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毛主席井冈山时期的诗词作品《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就是这样的一首展示战争画卷的著名词作。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首展示声势浩大的战争场面的伟大词作。

反围剿失败经典片段(渔家傲反第二次大)(2)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又名“渔歌子”、“渔夫词”等,双调62字,上下各五句,五仄韵。

白云山:位于江西省东固和富田之间的一座大山。第二次反“围剿”的主战场,山上树木很多,常有白云笼罩。

云欲立:云层滚动,好像要凌空直立起来一样。

枯木朽株齐努力:枯木,干枯的树木。老朽的树桩齟振作起来,好像为保卫红色革命根据地而努力助战。枯木朽株,邹阳《自狱中梁王自明书》:“有人行游,则枯木朽株,树功而不老。”司马相如《上书谏猎》:“枯木朽株,尽为害矣。”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

逼:逼近。

飞将军:汉武帝时,将领李广很会带兵打仗,行军神速,常常出敌不意,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重霄:高空。古人谓天有九重。当时红军隐蔽集结在山上,敌人由富田向东固地区进犯,红军突然从山上打到山下,好像飞将军从天而降。

驱:驱逐,追击。这里指长驱直入。

赣水:赣江的旧称,赣江是中国江西最大的河流,长江下游重要支流之一。位于长江以南,南岭以北。

闽山:福建和江西交界处的武夷山的一段为闵山。

碧:青翠湛绿。

横扫:以南北为“纵”,东西为“横”,从东向西或从西向东进行扫荡叫“横扫”。

千军:指敌人很多。

如卷席:像卷席子一样。极言收拾得干净利落。

有人:指国民党反动派。

泣:有泪无声的哭。

为营步步:即步步为营。蒋介石国民党发动第二次大“围剿”时,每前进一段就修筑堡垒。营:军垒。

嗟何及:叹息有什么用。嗟,叹息。何及,来不及。

反围剿失败经典片段(渔家傲反第二次大)(3)

译文:

白云山顶的云层像人一样愤怒的要站立起来,山下的敌人狂呼乱叫,鼓噪而上,根据地的军民同仇敌忾,就连自然界的草木也都齐心协力为红军助战。英勇善战的红军,如神兵天将腾空而下,无数的刀枪一齐刺向敌人。

在十五天里,红军长驱直入,从苍茫的赣江到青翠的闽山,驰骋七百里,把来犯的敌人像卷席子似地一扫而光。有泣不成声,“步步为营”的战术破产了,叹气又有什么用!

反围剿失败经典片段(渔家傲反第二次大)(4)

创作背景

蒋介石对井冈山红军的第一次“围剿”失败得很彻底,张辉瓒被捉后又被处决,10万围剿大军被打得七零八落,只好草草收兵。对“朱毛”这个心头大患,蒋介石可谓寝食难安,第一次“围剿”失败刚过去一个月,1931年4月,蒋介石又开始筹划第二次“围剿”。这次“围剿”人数增加了一倍,20万厉兵秣马,企图要将红军置于死地。

蒋介石委任他最信任的下属何应钦担任总指挥,并在何应钦动身前,蒋介石特地面授机宜:“本次围剿,以缓进为主,不要急于求成,要以厚重兵力步步为营,稳扎稳打,防止红军各个击破……”

而当时井冈山红军只有3万人,3万对20万,面对七倍于己的强敌,有红军高级将领提出,敌众我寡,实力悬殊,不如撤出井冈山根据地外围打游击战。

毛主席面对众说纷纭,果断决定:“攻其薄弱,再各个击破。”

蒋介石的围剿部队,谁最薄弱?王金钰的第五路军。国民党军队自古以来有“自保”为第一要务,况且王金钰的部队是从北方调到南方,水土不服,打山地战经验不足。

毛主席与红三军军长黄公略了解了地形地貌,特别叮嘱各作战部队,“敌人不动,红军坚决不动。”

5天,10天,20天,等到第25天,王金钰终于忍不住了,他派出第28师开始试探性进攻。

国民党28师师长公秉藩带领部队进入红军伏击圈后,被四面突如其来的红军彻底包了“饺子”。紧接着,红军在首战告捷后15天横扫700里,不但粉碎了蒋介石的“围剿”,还扩大了根据地。彭德怀对毛主席指挥的反第二次大“围剿”佩服之至,曾由衷地赞叹“到底还是拿鹅毛扇子的厉害呀!”第二次反“围剿”是毛主席军事指挥的又一个重大胜利。

毛主席就是在第二次反“围剿”取得胜利的情况下挥笔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反围剿失败经典片段(渔家傲反第二次大)(5)

词作赏析

这首词为双调,上下两片,共62字。

上片描写白云山战斗的情景。下片概括了反第二次大“围剿”整个战役胜利的情况。全词通过白云山战斗胜利的描写,热情歌颂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所向无敌的战斗场面和所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同时,也无情的揭露和讽刺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纸老虎本质及其必然灭亡的下场。

上片的战斗经过描写气势恢弘。“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三句通过拟人化的描写,极写战前的紧张气氛。山上,愤怒的根据地军民严阵以待,山下敌军的进犯的疯狂气焰已到极限,写出了即将展开的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齐心杀敌的壮烈场景。“云欲立”以拟人化的手法,借自然景物衬托出根据地军民对敌人无比仇恨的情绪。“呼声急”极写敌人的疯狂。“枯木朽株齐努力”这是富有浪漫主义的想象:面对敌人的猖狂进攻,似乎自然界的草木也都愤然而起,为保卫红色根据地而努力助战。这是对司马相如的“枯木朽株,尽为害矣”的反其意而用之。这说明了红军的反“围剿”战争是感天动地的正义战争,正义的战争必然会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这三句,写出了从山上到山下,战前的壮烈场景。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这是高度概括当时战斗的情景和军民杀敌的气势。一个“逼”,一个“飞将军”,写出让敌人出其不意,红军似乎从天而降的神兵天将,迅猛异常,势不可挡,有“压倒一切敌人”恢宏气势。使敌人陷入一片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样写凸显了根据地军民团结杀敌,英勇善战的壮烈场景。

反围剿失败经典片段(渔家傲反第二次大)(6)

下片概写整个反“围剿”战役胜利的情景。“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当时红军从赣江流域的富田打起,一直打到福建、江西两省交界的建宁、黎川地区的闽山。长驱直入,15天,横扫七百里。写出了红军第二次反“围剿”战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态势。“赣水苍茫闽山碧”这是写这次进军的起止点。随着红军的胜利进军,赣江已远远地抛在后面,迷茫一片看不清楚了,所以是“赣水苍茫”,而闽山却已呈现在眼前,这里是崇山峻岭,林木葱郁,一片苍翠清绿,所以是“闽山碧”。从“赣水”到“闽山”七百里,不仅说明红军进军迅速,势如破竹,而且展现出解放了的七百里大地的壮丽风光。从而抒发了红军在节节胜利之中离开茫远的赣水,到达武夷山的喜悦心情,充满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红军势不可挡的气势跃然纸上。

后两句“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词人在歌颂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赞扬了革命根据地军民的革命英雄气概之后,笔锋一转,以极其辛辣的笔触,尖锐地指出了敌人的可悲下场,蒋介石的“步步为营”的反革命围剿遭到惨败后的丑态,表现了词人对国民党的极大鄙视。一个“泣”字活画出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失败后伤心落泪的惨状,同时,也反衬了红军的伟大胜利。对比鲜明。

反围剿失败经典片段(渔家傲反第二次大)(7)

艺术手法上,一是运用了具体描述和概括叙述相结合的方法。上片通过景物描绘歌颂了白云山战斗的胜利。下片是对整个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的高度概括。二是运用对比的方法,敌我表现泾渭分明。生动地表现了根据地军民同仇敌忾,英勇善战的气势,对敌人的软弱无能,窘迫尴尬的状态给予了辛辣的讽刺。三是活用典故,把红军战士形象地描绘为从天而降的“飞将军”,表现了红军战士作战神速,迅猛异常的气势,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毛主席战争题材的诗词都显得气势恢弘,所向披靡,激情四射并充满革命乐观主义。还如《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西江月·井冈山》都是这样的经典之作。

反围剿失败经典片段(渔家傲反第二次大)(8)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