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

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发现位于墓穴顶部有一个很小的开口,不知是干什么用的,可能因为看盗墓笔记类的书看多了,猜测此开口可能是进入墓穴的暗道,是盗墓者所为。感叹此地曾经盗墓猖獗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盗墓者精于计算的功力,竟能分毫不差地把盗洞开的如此准确(只是猜测)。据说在墓道里拍照不吉利,不过拗不过自己的好奇心和千里迢迢的光顾,还是与懿徳太子的大墨玉棺椁拍了一张照片,阴暗静谧真的像是在阴间里,不过拜谒了懿徳太子,也还是欣慰的。借着微弱的光线仔细的打量着这座超精美的巨大棺椁,没有繁复的雕刻,没有留下文字,只是一具孤零零的黑乎乎的棺椁默默地矗立着,用手拍拍玉壁,算是跟里面的懿徳太子打个招呼,不知他是否知道这是他沉睡千年后的后人来拜谒他了?据考证,三出阙超越了太子使用二出阙的标准,是依天子之礼构筑的,是等级最高的一种礼制性建筑,往往也是帝王居所的标示性建筑。整个画面气势雄伟壮阔,高大的城阙,威武的士兵,衣冠整洁的文官,还有

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1)

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2)

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3)

从小到大对坟墓很有兴趣,特别是前几年对盗墓小说特别感兴趣,买了全套的作者为“天下霸唱”、实名张牧野的《鬼吹灯》来看,看得我是昏天黑地的爱不释手,特别是大半夜全无睡意的孜孜不倦,深陷其中而不能自拔,想入非非的恨不能自己也去当个“摸金校尉”,碰上一个大墓或古墓光顾一下,真正的见识一下古代墓葬里面的真实情况,了解一下古墓葬中的丧葬文化,经常问自己当初怎么没选考古专业啊?考古可是与古人打交道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一点点的挖掘古人墓葬里那些曾经的秘密,也是这辈子不平凡的经历。可是我这是黑夜做梦,想见到鬼而鬼都不想见我呀。

前两年去看过陕西的秦始皇陵与兵马俑,还去看过昭陵、乾陵、懿徳太子墓等陵区,乾陵和昭陵就别提了,只是顾名思义罢了,只有陵园没有地宫,站在陵区的石雕文官武官翁仲和石雕神兽前面流连一番,缅怀感慨一番,再诚心诚意的拜谒一番算是来过了,祭拜了,了却了一件渴望与期待,可是并没有真正的看到墓葬的真实。后来去了一趟懿徳太子墓,算是让我惊喜了一次,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4)

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5)

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6)

懿徳太子墓位于乾陵不远,算是乾陵的陪葬墓吧。具体方位我也不是很清楚,是在从西安到乾陵的中途。好像一路上还能顺路参观章怀太子墓。

懿德太子墓埋葬的是武则天皇太孙李重润。出生显赫的贵公子只因私下议论政事,遭人诬陷便被杖毙。直到他的父亲唐中宗复位后,才追赠皇太子,谥号懿德,陪葬乾陵,并聘国子监丞裴粹亡女为冥婚合葬。也可见武后摄政时人言可畏,李氏家族的境遇遭到武姓家族的挤压,虽贵为皇族却有名无实,人人噤若寒蝉。记得那次是我和女儿俩人去的懿徳太子墓,这座陵墓不是热门旅游观览区,因此游客没几个人,我俩是特别喜欢看陵墓看历史的爱好者,因此去了陕西没干别的,净找古墓穴钻了。墓道里没有游客,就我俩进入了墓道,由地面直接沿墓道进入,一条挺长的大斜坡越往下走越阴暗,墓道里灯光特别的昏暗,正值夏季的炎炎酷暑,外面艳阳高照,墓道里却是阴森森的身体感到凉爽了许多。墓道中两侧的墙壁及顶部皆是彩色的精美壁画,经过千年岁月的剥蚀后,留下了一段段残缺的美,在这段墓道里终于看到了最最著名且非常珍贵的《阙楼仪仗图》,是它让世人第一次看到了三出阙的样子,让唐代高等级建筑的模样从史料中的文字记载,变成了活灵活现的实物力证。

据考证,三出阙超越了太子使用二出阙的标准,是依天子之礼构筑的,是等级最高的一种礼制性建筑,往往也是帝王居所的标示性建筑。整个画面气势雄伟壮阔,高大的城阙,威武的士兵,衣冠整洁的文官,还有衣袂飘飘的仕女,可以想象当年大唐盛世中的繁华以及长安城的宏伟,特别是城阙下庄严的仪式更是展现了大唐皇家礼仪的恢宏,让人越看越赞叹不已。

《阙楼仪仗图》中使用了三出阙,也体现了中宗失去儿子的悲痛和想要尽力补偿的无奈。我俩在昏暗的灯光下仿佛正在穿越到大唐的年代里,一点点的看着壁画的描述与故事,靠着壁画拍几张照片,把自己融入到壁画中,掺和到壁画的故事里,兴致甚好。

下到墓穴的尽头感觉空间开阔了许多,懿徳太子合葬墓高大沁凉的墨玉棺椁置于正中,用手抚摸玉椁上冰凉凉的有一层湿润润的水珠,整个人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季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借着微弱的光线仔细的打量着这座超精美的巨大棺椁,没有繁复的雕刻,没有留下文字,只是一具孤零零的黑乎乎的棺椁默默地矗立着,用手拍拍玉壁,算是跟里面的懿徳太子打个招呼,不知他是否知道这是他沉睡千年后的后人来拜谒他了?

发现位于墓穴顶部有一个很小的开口,不知是干什么用的,可能因为看盗墓笔记类的书看多了,猜测此开口可能是进入墓穴的暗道,是盗墓者所为。感叹此地曾经盗墓猖獗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盗墓者精于计算的功力,竟能分毫不差地把盗洞开的如此准确(只是猜测)。据说在墓道里拍照不吉利,不过拗不过自己的好奇心和千里迢迢的光顾,还是与懿徳太子的大墨玉棺椁拍了一张照片,阴暗静谧真的像是在阴间里,不过拜谒了懿徳太子,也还是欣慰的。

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7)

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8)

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王林平随笔观唐懿德太子古墓记)(9)

古墓里的忌讳有点多,可是我们的考古工作者们依旧是孜孜不倦的奋战在考古的发掘保护现场,抢救性的保护着老祖宗们留下的瑰宝,才让我们在博物院、在故宫、在全国许多的像三星堆、殷墟、邙山古墓群、马王堆、红山文化等地出土保存下来了价值连城的国宝,让我们通过这些国宝看到了古人们曾经生活的片段,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曾经上下五千年是怎样辉煌起来的。

为了让先辈们能长眠于地下,那些无耻的盗墓贼就此收手,别再干伤天害理的缺德事了!

朋友们好!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