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白话解夬卦(白话周易第四十三)
周易白话解夬卦(白话周易第四十三)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象曰:不胜而往,咎也。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吝。
文章节选于《周易经传新解》(ISBN:978-7-5169-1689-6),再版稿。较一版有删改。
图片来自网络
【原文】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健而说,决而和,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吝。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莫夜有戎,得中道也。
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上六:无号,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注释】略
图片来自网络
【释义】
裁决惩处的活动必须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进行(如现在的“全程录音录像”),并真诚如实地昭告天下(告自邑)。用于警示、威吓那些蠢蠢欲动的、潜在的犯罪者或已然的罪犯:如果不及时醒悟、悬崖勒马,必将遭受类似的严厉惩罚(孚号,有厉)。
公开公正的裁决惩处,是除恶扬善、教化万民的有效方法。它体现的是国家机器对违法者的正常处置,而不是官老爷们的好勇斗狠(不利即戎),也不是公报私怨。对裁决书的下达者来说,依法裁决只是他的日常工作而已,换做另外一个人也是必须要这么做的。
从卦象来看,泽聚水(增益)不已而高耸在天,有决溢的危险。接下来必然是难以为继而一泻千里。警示人们富有的时候要懂得主动与贫困的人们分享(施禄及下),不能忘记回馈社会。得人心、获赞誉的情况下才能保有更多的福庆。而人心背离的时候你即使仅仅有一块窝窝头也会被拳头更硬的人夺去(居德则忌)。
图片来自网络
初九:浮躁莽撞地前去惩处征伐,非但不能完成使命,反而会遭遇凶祸(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吝)。不自量力的意气用事,必然咎由自取。
战国时赵国面临秦兵的进犯,廉颇帅军防御,坚守不出。中了反间计的赵孝成王有怨言,用纸上谈兵的赵括替换了老谋深算的廉颇。于是毛头小子轻敌冒进落入重围,几十万军队被白起屠戮个精光。自此赵国日衰,在歇菜的滑梯上一闪而过。
九二:裁决之道得当,又能时时警惧提醒。即使半夜遭遇恶人来犯,也不必担心(莫夜有戎,勿恤)。因为在正义面前,一切反动势力都是“纸老虎”,此时最脆弱的反而是这些怂货的心灵。
内怀警惕而又外严戒备,以刚处柔,能力和防备都有足够安全的冗余。于是也就足以避免凶险了。前几年家住河南省南阳市农村的孙女士发现自己家养的土鸡被偷了几只,就买了些鞭炮准备吓跑可能再来的偷鸡贼。半月后,偷鸡贼果然又来作案,却被点燃的鞭炮吓死。这就是正义对邪恶的震慑。
图片来自网络
九三:安排、执行对抗是崇尚刚健的行为。这时候有余力的人不会把欲望、愤怒写在脸上去虚张声势(壮于頄)。那些遇到点事就会歇斯底里,或者把行事目的表露无疑的人,必然定难以成事。
但得恢恢存利刃,
何须咄咄达空函。
真正的强者,都会隐藏自己的实力。就像伺食的猛虎,发出攻击之前会长时间的在草丛里伏下身子,一旦时机闪现,必会一跃而起,捕获猎物。
而那些决心有余但信心不足,靠虚张声势来壮胆的人,一旦遭遇意外变故必然难以冷静处置。因为本爻有应于被决除的上六(存在利益勾兑的嫌疑),故所处位置较为尴尬。这时候如果风吹草动就会虚张声势地叫嚷一番,就会被怀疑动机不纯(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所以现在他需要的是表露襟怀坦荡一面,追随更有能力的同志者(九五)前往打击敌人。协助老板与敌人周旋,进而待机决除对方。这样做虽然可能出现不利自己的情况,但将功补过也可以免除自己的嫌疑(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韩信诛杀成安君拿下赵国、推举张耳为赵王的时候没有引起老板的怀疑(位处九三,能力出类拔萃)。但到了诛杀田广、龙且,表露出他自己想当齐王的时候,惹得刘邦勃然大怒,从此埋下了被逐步削爵、最终被杀的伏笔。此爻警示世人,做人得势不要忘记照顾上级、老板的心情。否则咎害大于立功,太过凶险了。
九四:过分急于前往惩处邪恶,贸然前往但处位不当。犹如医务兵持枪杀敌,以己之短击敌之长,于专业不符。勉强为之必然是趑趄难行、跌跌撞撞(臀无肤,其行次且)。这时只有听得进劝告、服从组织的调配方能免除危险。但以九四的刚决顽固,不可能听得进劝告(闻言不信),必须到了鼻青脸肿、或要身死人手的时候才能醒悟。
战国时妄图道德绑架陈馀、逼他出兵救赵的张黡陈泽皆属此类。他们不听劝告一意孤行,在获得陈馀资助的五千兵卒后,往阵前对抗数十万秦兵,其下场可想而知(尸骨无存)。
图片来自网络
九五:身为惩处邪恶的倡导者和执行者,贴身紧邻要被处决的奸邪之徒(密比于上六),这是最为凶险的岗位。然而这时候天时地利人和,属于与同事们同仇敌忾、齐心协力的执行公务。
作为执法者应当依法干净利索地决除邪恶之徒。一定要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中行无咎),明白这事不过是自己的日常工作而已。如果可意气用事、杀伐过盛,就会损害过分,造成怨仇(未光也)。
《孟子•腾文公下》:诛其罪,吊其民,如时雨降,民大悦(吊民伐罪)。这是九五王者爱民决除罪恶的典范。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时候需要的就是果决行事。《史记·淮阴侯列传》:“骐骥之踟躇,不如驽马之安步;猛虎之犹豫,不如蜂虿之致蛰;孟贲之狐疑,不如庸夫之必至也。言贵能行之”。也就是“时至不行,反受其咎”的意思。
上六:邪恶小人因窃据高位自命不凡、倒行逆施且屡教不改(若处低位也不至于如此自负),在法度清明的盛世招摇显摆、违法乱纪。如此必然不能长久,最终难逃被制裁、清算的命运。
一卦之中,“号”有两意。九二“惕号”之“号”是为警醒的号令(去声)。上六两处“无号”的“号”,是遭受惩处折磨时发出的惨叫(上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