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意思(不负如来不负卿)
不负如来不负卿的意思(不负如来不负卿)来世不与卿相别,负尽如来不负你。康熙四十五年,也就是1706年,仓央嘉措终于带着他那些美好的愿景离开了人间。后世人说先流传下来的诗歌,并不是仓央嘉措所写,至于真假,现在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我宁愿相信这一首首凄美的爱情诗句,是其内心的一种抒发,是对美好的一种向往。最令人感伤的是仓央嘉措遇见自己喜欢的女子,却因身份、政治因素,致使爱而不得,令他痛苦。后来就流传出这样一件事,仓央嘉措一到晚上就化名达桑旺波,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与歌女嬉戏游宴,夜宿不归。由此也可看出爱情的伤对他的打击有多大,他这种浪子行为与其说是享受生活,倒不如说是对当时权贵人士的一种抗争。“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正因为没有双全法,才引得世人痛苦。“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是啊,如果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思,那世上也就没有痛苦可言。十诫诗更像是一种反问,
千年文明,绽放光华;古今轶事,笑谈百家。
今天我们不讲别的,我们聊一聊仓央嘉措。
提到仓央嘉措,我的脑海中就勾勒出一个身着僧衣,眼含伤情的俊美男子,为何说他眼含伤情,就源于他那一首首伤情的诗词,身为六世达赖,西藏的领袖人物,本应冷酷无情,可是落在这位少年郎身上,偏偏多情,不像一位睿智的政治家,反倒像一位风流不羁的浪荡才子。就连他自己也说过:“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可能在我看来,他宁可做一位拉萨街头的情郎,也不愿身坐那令人艳羡的王位。
好多人都说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很像,也常常将两人做对比。确实二者的情感都很炙烈,彼此的身份都很高贵,但是在我看来,仓央嘉措的人生比纳兰性德的人生更加凄苦,纳兰有心爱的妻子陪在身边,又有父母和朋友的关爱和保护,可以说他的生活很自由,很潇洒。然而仓央嘉措自小被视为活佛后,生活的一切就被锁链所禁锢了,他想要自由,可是身为领袖人物,容不得他任性,只能像个提线木偶般被人摆弄,说他是最大的王,可是这位最大的王没有丝毫的权力去支配他人,只能做个傀儡,没有一丝的尊严。
最令人感伤的是仓央嘉措遇见自己喜欢的女子,却因身份、政治因素,致使爱而不得,令他痛苦。后来就流传出这样一件事,仓央嘉措一到晚上就化名达桑旺波,以贵族公子的身份,流连于拉萨街头的酒家、民居,与歌女嬉戏游宴,夜宿不归。由此也可看出爱情的伤对他的打击有多大,他这种浪子行为与其说是享受生活,倒不如说是对当时权贵人士的一种抗争。“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正因为没有双全法,才引得世人痛苦。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是啊,如果什么都不知,什么都不思,那世上也就没有痛苦可言。十诫诗更像是一种反问,问佛、问权贵、更问世人,佛笑世人皆愚昧,岂不知世人也笑佛无情。
“假如真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恨歌哭,只要能心遂所愿。”或许来世真能如他所愿只做个普通人,浪迹天涯,恣意潇洒。
康熙四十五年,也就是1706年,仓央嘉措终于带着他那些美好的愿景离开了人间。后世人说先流传下来的诗歌,并不是仓央嘉措所写,至于真假,现在我们也不得而知,但是我宁愿相信这一首首凄美的爱情诗句,是其内心的一种抒发,是对美好的一种向往。
来世不与卿相别,负尽如来不负你。
好了,简单地一聊,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
千年文明,绽放光华;古今轶事,笑谈百家。听不一样的故事,感受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