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禅宗如何安住当下(老庄和禅宗五什么是禅)

禅宗如何安住当下(老庄和禅宗五什么是禅)当然,禅的境界虽然在于超越,但其并非与现实生活绝不相干。佛门有言曰“天下事了犹未了,世外法法无定法,事犹如此,人何以堪?”《红楼梦》中潇湘妃子对宝玉爱之不成,恨之不能,弃之不甘,人类的感情尤其是非二元对立的方法所能剖析的,可见存在的本身也绝非二元对立的世界,然而人们又太偏执于对立的思维方式,因而陷入利害,得失,荣辱,成败,爱恨以至于生死的交战中而不能自拔,把自我的实现混同于对外在虚荣的无尽追求。如是或者失去了自我,或者断送了自我。禅之否定和超越不见教人跨出相对,认识本我,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和模糊性,因而不再把外在之物看得太重。只有如此,才能勘破利害,勘破荣辱,勘破生死,才能做到忘我,无念,勇猛精进。禅不仅要离相,为了离相还需“离言”。因为语言文字与逻辑,理性紧密相关,同样具有局限性。也就是说,语言文字的功能是有限的,故有“说似一物即不中”之说。所以,禅宗特别标明道在妙语,非

禅到底是什么呢?

禅门有一则故事说,善财童子受文殊之命到郊外采药,他认为山河大地无不是药,故随手摘一株野草而归。文殊言:“此草既可活人,亦可杀人”!

禅宗如何安住当下(老庄和禅宗五什么是禅)(1)

这则故事所体现的二律背反的现象是禅家说禅的前提。自然之存在,尤其是文明之发展,无不表现有二重性,执着一端便失去其本真,不是给别人造成祸患,就是给自己带来痛苦。《坛经》中,“出入即离两边”三十六对说法,即是对佛门“理超四句,体绝百非”的阐扬,更是对事物二重性 的超越。当然,这也是接受了《老子》正反,福祸,得失,成毁以至损而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的辩证而资益的。所以,只有超越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才能根除个体之苦,社会之祸。

禅宗如何安住当下(老庄和禅宗五什么是禅)(2)

首先从根本上看,禅是超二元对立的哲学范畴,是不落阶级。不着两边的思维方式,是离相,离言的超越之境。

平常人的思维,总摆脱不了有无,是非,真假,断常,一多,小大,生死等二元对立的思维框架。然而,世界,特别是人类的 认知,感情世界是多样化,而非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所能表述净尽的。因此,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要么局限于一得之见,要么则扭曲事物的本来面目。康德谓之的先验理性所导致的二律背反及存在的不可知性,说的正是这个意思。依佛法而言,人之所以痛苦是源于人之无明,无明正是二元对立思维的别名。所以,从原始佛教的“八不”说,印度龙树中道观,直到禅宗“出入即两边”的说法,正是针对这一现象而言的。他们认为,事物的本质,也可以说真理,不在二元对立的任何一端,只有先超现的,非二元对立的情形下才能求得。所谓“理超四句,体绝百非”根本精神就是禅宗说的“于相离相,于念离念”。即非有,非无,非亦有亦无,非非有非无,充分表现了禅宗否定和超越的精神。这种看起来不近情理的思维方式,显然违反了形式逻辑的矛盾律,排中律。然而事实证明,形式逻辑的一切定律也都有局限性,不能认同为普遍真理,而禅的思维倒也具有合理的价值。

禅宗如何安住当下(老庄和禅宗五什么是禅)(3)

1920年波兰学者卢卡西维茨提出三值命题的演算,用以代替古典的二值逻辑,认为二元对立的真假命题之外,还应当有一个可能的命题逻辑系统,以后又得到量子力学的验证,并发展为多值逻辑,肯定真假命题之外还存在各种可能性,即可能是真,可能是假,可能不是真,可能不是假。在这里形式逻辑中的排中律,矛盾律都是不成立的。自觉主义逻辑尤其反对任何形式逻辑,不仅认为(A或非A)排中律的公式是错误的,而且认为它只适用用于“有限集”。比如A既非R (n),那么非A是R(n),n为自然数,对于非递归的谓词R(n)来说,排中律显然是不存在的。这与禅宗的“离相”“超四句”的思维方式是非常相似。不过禅宗“离相”是否定两级。而数理逻辑则是肯定两级的基础上,肯定还有另一种存在的形式。尽管如此,它还是为二元对立外的存在,即禅所追求的超越之境提供了新的证据。

铃木大佐一再说明。禅是“对立的否定”,而胡适则认为是一种疯狂。但他也不得不承认Madaness is Method,“他们奇怪的方法,并非没有意义”。但是禅追求的超越的空境,铃木讲的是超二元肯定。其实,空境是否定之否定,是无限超越;肯定是否定的肯定,是有限超越,它势必在另一个层面上表现执着。如此亦可见铃木禅与中国禅之差距了。还是汤用彤先生说的好,他引证Spinoza的话说:“To call anything finite is a denial in part ”.禅的本质就在于否定。他不仅否定有,而且否定无,还否定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由是而进至完全心灵化的,或者如有的学者所说的审美的超越之境。

禅宗如何安住当下(老庄和禅宗五什么是禅)(4)

禅不仅要离相,为了离相还需“离言”。因为语言文字与逻辑,理性紧密相关,同样具有局限性。也就是说,语言文字的功能是有限的,故有“说似一物即不中”之说。所以,禅宗特别标明道在妙语,非关文字。但语言文字虽不是亲证禅境的必由之路,确实授受的主要方法,甚至可以说唯一的方法。语言文字的功能虽然有限,然而舍此也别无他途。故禅还需借文字以显。准确的说应是“不落言诠”,即不要执着于语言文字的偏执性,不断扩充它的功能,使其准确的表述超越相对,不落两边的思维方式,从而使学者或者听者循着同样的心路而达到无往,无念,无相,即不执着于体相意念的意境。

当然,禅的境界虽然在于超越,但其并非与现实生活绝不相干。佛门有言曰“天下事了犹未了,世外法法无定法,事犹如此,人何以堪?”《红楼梦》中潇湘妃子对宝玉爱之不成,恨之不能,弃之不甘,人类的感情尤其是非二元对立的方法所能剖析的,可见存在的本身也绝非二元对立的世界,然而人们又太偏执于对立的思维方式,因而陷入利害,得失,荣辱,成败,爱恨以至于生死的交战中而不能自拔,把自我的实现混同于对外在虚荣的无尽追求。如是或者失去了自我,或者断送了自我。禅之否定和超越不见教人跨出相对,认识本我,更重要的是引导人们认识事物的相对性和模糊性,因而不再把外在之物看得太重。只有如此,才能勘破利害,勘破荣辱,勘破生死,才能做到忘我,无念,勇猛精进。

禅宗如何安住当下(老庄和禅宗五什么是禅)(5)

所谓平常心是道,一切现成,则是以超越二元对立为前提的。与离相不同,它强调是认识过程中的自我否定。三十年后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凸现的正是认识对现象的超越,对自我的超越,而不是绝圣弃智式的返归原始。

最后还需要说明,禅是不可复制的。正如海涅讲的机器人追着它的制造者高喊give me a soul 一样。不仅说明现代文明精神的失落,而且也体现了精神的不可复制性。禅作为一种思维的境界,它存在于每个人心灵中,还要靠自己去亲证,这就是禅宗谓之“还得本心”的意识。

总之,禅对外境而不执着外境,由心发端而不著守自心。安心无为而任自然,任自然而不执一端,不执一端必超越相对,超越相对则可以涵盖无限。

禅宗如何安住当下(老庄和禅宗五什么是禅)(6)

禅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和这种思维方式所通达的意境。从思维上讲,它是经验性的;从意境上看,它则是哲学的和审美的。

对于鱼也要,熊掌也要,生也要,义也要的现代人来说,尤其需要以这样一种意境和心态,面对工业文明,电子文明,信息文明所造成的一切紧张与对立。勘破利害,坦荡磊落少一份对立,多一份爱心,去一点贪欲,增一些真诚,对于文明这个生存空间是有利而无弊的。即因自心净土而建立人间净土。

禅宗如何安住当下(老庄和禅宗五什么是禅)(7)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