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九鼎下落(传说中镇守华夏气运的九鼎)
历史上的九鼎下落(传说中镇守华夏气运的九鼎)至此,再无华夏九鼎的传说,有人说他们藏在秦始皇的陵墓里,也有人说秦始皇在做十二兵人的时候,直接熔炼了九鼎,总之,九鼎从此以后再无消息。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现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所谓‘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啮断其系”。《史记·周本纪》中有如下一些记载:“(周武王)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宝玉。”其后,成王即位。“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视,卒营筑,居九鼎焉。”周定王时,发生过楚庄王问鼎之事。到“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国。“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集,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周赧王“四十二年,秦破华阳
相传大禹治水成功以后,把天下划为冀,兖,青,徐,豫,幽,梁,荆,扬九个州,令九州的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州。并且将各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在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把九鼎集中在夏朝都城。九鼎象征了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九鼎就此成了国家权力的象征。
《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
《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战国策·周策》中说:“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挽之”。
《史记·周本纪》中有如下一些记载:“(周武王)命南宫括、史佚展九鼎宝玉。”其后,成王即位。“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视,卒营筑,居九鼎焉。”周定王时,发生过楚庄王问鼎之事。到“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慎靓王五年(公元前316年),巴、蜀相攻击,俱告急于秦。秦惠王欲伐蜀国。“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仪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据九鼎,按图集,挟天子以令于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周赧王“四十二年,秦破华阳约。(周朝大臣)马犯谓周君曰:‘请令梁城周。’乃谓梁王曰:‘周王病若死,则犯必死矣。犯请以九鼎自入于王,王受九鼎而图犯。’梁王曰:‘善’。”马犯与梁王对话的大概意思是:马犯为了使魏梁王为周派兵筑城,而骗其说周王即将死亡,自己会被作为陪葬者,因而想把九鼎献给梁王,故请其派兵去周保护自己,致使梁王中计。这段对话,清楚地表明九鼎依然放置于周都。如果九鼎不在,梁王决不会受马犯的欺骗。此时为周赧王四十二年(公元前273年)。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自认为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比肩,很想效仿大禹“列鼎于阳城”,把九鼎陈列在咸阳宫外,为他的大秦朝增光添彩。但为了找到九鼎的下落,秦始皇大费周章,由于年代久远,一直未能得到确切消息。最终功夫不负苦心人,秦始皇最后还是打听到了九鼎的下落:“鼎没于泗水彭城下”,九鼎很可能就在泗水河彭城一带。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周显王四十二年,九鼎沦没泗渊。秦始皇时,而鼎现于斯水。始皇自以德合三代,大喜,使数千人没水求之,弗得,所谓‘鼎伏’也。亦云系而行之,未出,龙啮断其系”。
至此,再无华夏九鼎的传说,有人说他们藏在秦始皇的陵墓里,也有人说秦始皇在做十二兵人的时候,直接熔炼了九鼎,总之,九鼎从此以后再无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