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有一天,张国焘将陈赓喊去:“你在一、四方面军都干过,你觉得哪个部队好?”红军经过艰辛无比的长征后,毛泽东带领的红一方面军和张国焘带领的红四方面军总算胜利会师。半路上,陈赓遇到了张国焘的一个死党,此人当即指着陈赓的鼻子骂他“开小差”,陈赓不予理睬,脚下如同装了飞火轮,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毛儿盖。听闻陈赓平安到来,毛泽东开心极了,他将陈赓安排在自己身边住下:“看他张国焘还敢来杀不?”张国焘欲杀陈赓,无非是因为陈赓说了句大实话而已。

1935年8月,保卫局一把手邓发慌慌张张地跑来找陈赓:“张国焘要杀了你,已经挟持川陕省委作出了决定。”

陈赓呆住了,虽说自己在某些决策上与张国焘持不同态度,可他从没想过张国焘手腕如此狠辣,竟然因为这点分歧就想要自己的命。

在陈赓发愣的当口,邓发又将这一消息报告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他们立刻派人给陈赓送去一封信,命他速来毛儿盖。

多年的戎马生涯令陈赓养成了一种敏锐的直觉,尽管接到信时太阳已落山,但他毫不犹豫地打点了简易的行装,在夜色中朝着毛儿盖进发。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1)

半路上,陈赓遇到了张国焘的一个死党,此人当即指着陈赓的鼻子骂他“开小差”,陈赓不予理睬,脚下如同装了飞火轮,马不停蹄地赶到了毛儿盖。

听闻陈赓平安到来,毛泽东开心极了,他将陈赓安排在自己身边住下:“看他张国焘还敢来杀不?”

张国焘欲杀陈赓,无非是因为陈赓说了句大实话而已。

红军经过艰辛无比的长征后,毛泽东带领的红一方面军和张国焘带领的红四方面军总算胜利会师。

有一天,张国焘将陈赓喊去:“你在一、四方面军都干过,你觉得哪个部队好?”

陈赓直率地答道:“一方面军打仗勇敢,群众纪律好,。四方面军打仗勇敢,但纪律性较差。”

这句话戳到了心胸狭隘的张国焘的肺管子,他当即拍着桌子大骂陈赓,骂了还不过瘾,非要置陈赓于死地不可。

多亏了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保护,陈赓才逃过一劫,但是先前的那些优秀战友如“特科”名将邝继勋、“候补元帅”曾中生、“龙潭三杰”之一的胡底,都是因为与张国焘政见不合而被其杀害了。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2)

与陈赓齐名的“黄埔三杰”之一的蒋先云,也间接死在了张国焘手里,为了他的事,一向温和的毛泽东不惜和张国焘拍了桌子。

毛泽东与张国焘,大约在1918年的北大校园便相识了。当时25岁的毛泽东是北大图书馆的一名小助理员,而21岁的张国焘则是北大高材生兼小有名气的学生会长,还是李大钊的得意门生。

当年的他,根本不将毛泽东放在眼里。有次去李大钊家里,适逢毛泽东也在,李大钊热情地将毛泽东介绍给张国焘,他却只是点点头,随即将毛泽东晾在一边,旁若无人地与李大钊闲谈起来。

1927年4月,毛泽东与张国焘相会于武汉,此时的毛泽东地位不在张国焘之下,一贯见风使舵的张国焘,对毛泽东嘘寒问暖,拉着他大谈当年情。

可惜为了蒋先云的问题,毛泽东与张国焘发生了争执。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3)

蒋先云是蒋介石的爱徒,被蒋介石誉为“最得意的门生”,他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黄埔军校,在北伐途中担任蒋介石的秘书,很多重要的稿件都出自蒋先云之手。

蒋介石深知蒋先云与自己的信仰不同,为了笼络住他,甚至连军队高层的人事都让蒋先云参与其中。但是当蒋介石的野心暴露之际,蒋先云接到了周恩来的密信,立刻离开蒋介石来到了武汉。

4月下旬,蒋先云被任命为77团团长,张国焘问询后,以湖北省一把手的身份横加阻拦,还指派专人对蒋先云进行审查,指责他不忠诚,弄得蒋先云无所适从。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4)

蒋先云

就连一些民主人士都看不过去眼:“你怎么啦?连蒋先云这样优秀的人都容不下?”

张国焘根本听不进去任何建议,在临时会议上喋喋不休:“同志们请注意,蒋先云如果当了77团的团长,我敢保证,他肯定会拖走部队去投靠蒋介石。”

“不会的。”毛泽东立刻站起来反驳他。

曾在黄埔军校担任教官的聂荣臻也支持毛泽东:“蒋先云是接到周恩来主任的信后,才赶到武汉的。当前正是用人之际,蒋先云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你们好糊涂。”张国焘拍着桌子怒气冲冲。

毛泽东在湖南、广东发动农民时,蒋先云曾当过他的帮手,毛泽东对他的了解颇深,所以耐心地劝导着张国焘,试图扭转张国焘那偏执的观点。

张国焘梗着脖子固执己见,认定蒋先云是蒋介石派到武汉搞阴谋的。

听他如此污蔑蒋先云,毛泽东再也忍不了了,手掌重重地落到桌上,大声斥责张国焘的武断与蛮横。

后来经过表决,大家都同意了毛泽东的建议,蒋先云被顺利任命为77团的团长。

不过蒋先云被张国焘的举动寒了心,几个月后,他率部到河南御敌,自杀式地向前冲,直到壮烈牺牲在前线——如果没有张国焘的横生枝节,说不定蒋先云会活着看到红旗插遍神州大地。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5)

经过这次分歧后,毛泽东去湘赣边境组织秋收起义,张国焘则去了南昌,两人再次重逢,已是8年后的1935年。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毛泽东等人步行了三里路,专程来迎接张国焘的到来。

在临时搭起的讲台边,用松枝镶起了一道绿色的边缘,土墙上用石灰水书写了“热烈庆祝一、四方面胜利会师“等标语,足可见众人对这次会晤的重视。

可惜天公不作美,瓢泼大雨不期而至,毛泽东的灰色军衣很快湿透,但他站在雨中一动不动。

过了许久,一匹快马前来报信,有人欣喜地喊了句:“来啦。”

伴随着欢迎的锣鼓声,30多匹高头大马飞奔而来。张国焘骑在一匹白色的大马上,在全副武装的卫兵们的簇拥下显得格外神气,马蹄甩了毛泽东一身的泥。

毛泽东毫不在意,走上前一把搂住张国焘:“一家人终于团聚了。”

张国焘翻身下马,也是相当兴奋:“老毛,你们辛苦啦。”

所有在场的红军指战员见到这温馨的一幕后,都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6)

在午餐会上,向来不大饮酒的毛泽东,端着碗向张国焘敬酒,破例喝下了满满一碗烈性青稞酒。

谁知,当张国焘打听到第一方面军的人数不足3万人时,权力欲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他率领的红四方面军人数超过8万,兵强马壮,比刚刚翻越了雪山的一方面军装备要好得多。原本张国焘就是个机会主义者,见此情景,立刻四处活动,打算攫取更大的权力。

他一方面散播错误言论,打算立间两个方面军的团结,一方面提出要求,要手下的徐向前、陈昌浩参加司令部工作,以徐向前为副司令(徐向前本人并不知道)、陈昌浩为总政委。

到了7月中旬,陈昌浩在他的示意下连发好几封电报,建议由张国焘任军委一把手,其司马昭之心已经闹得路人皆知了。

为此,中央召开了紧急会议研究张国焘的职位问题。毛泽东对张国焘的心思看得很透彻:“张国焘是个实力派,他有野心,我看不给他一个相当的职位,一、四方面军很难合成一股绳。”

当时的军委一把手是德高望重的长者朱德,凭他的资历根本无法取代,但要是让他当副手,他必定又不甘心。

最后商量来商量去,大家一致决定让张国焘顶替周恩来的职务,周恩来一点也不计较个人地位,爽快地让出了位置。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7)

为了安抚张国焘,他手下的亲信陈昌浩、何畏等人,都被安排了重要的职务,中央让步至此,张国焘总该感受到了诚意吧?

非也,在接下来的会议上,当周恩来提出北上川陕甘开辟新根据地的计划时,张国焘强调了种种困难,隐约地表示要向南、向成都方向发展的意向。

会议足足开了三天,重点就是解决向南还是向北的问题,从战役部署来说牵涉到打松潘谁当先锋的问题。

张国焘不愿同蒋介石的王牌部队胡宗南接触,他只想着保存实力,根本不在乎会议的决定。

为了说服张国焘,毛泽东等人轮番发电报,三催四请之下,他才来到毛泽东下榻的关帝庙,同众人会晤。

毛泽东耐心地向张国焘解释为何要北进,说得口干舌燥之际,张国焘大手一挥:“我主张南下川康,如果一方面军要北上,则四方面军单独南下。”

此话一出,语惊四座。博古喃喃地说:“南下川康,正如同老鹰钻进了山沟,想飞也飞不起来了。”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8)

博古

不料张国焘腾一下起身,指着博古的鼻子大骂:“你这党的败家子,配谈什么军事。”

博古由于年轻和不懂军事,再加上机械地听从共产国际和王明的指示,最后害得红军损兵折将,只能离开苦心经营了数年的苏区,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

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毛泽东厉声斥责张国焘:“你这样泼妇骂街似的恶语伤人,哪点还像个共产党人的作风!”

张国焘毫不示弱:“你们丢掉了中央苏区,把中央红军也搞得只剩下万把人,这表明不但是军事路线的错误,而且最重要的是总路线的错误。”

现在谈的是军事,你非要跑题不可?当然,这是喜欢弄权的张国焘的拿手好戏,可以趁机打击异己。

毛泽东没理会他的话,指出当前的重点是军事问题,当务之急是要团结北上。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9)

最后举手表决的结果是5比1,大家集体同意北上,只有张国焘投了反对票。他才不管大局如何,一面继续要官要权,一面坚持南下。

毛泽东见张国焘如此猖狂,果断决定将一方面军和四方面军混合编队,分为左路军和右路军同时北上。

右路军由毛泽东、周恩来,以及张国焘的老部下徐向前、陈昌浩率领,以毛儿盖为中心集结,过草地向班佑、巴西地区开进。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率领,在卓克基等地集结,向阿坝地区开进,在班佑同右路军靠拢,然后两军齐头并进,向甘南进军。

跟随张国焘一起行动的朱德可算是被他挤兑够呛,朱德是威望极高的长者,又是行伍出身,张国焘虽然不敢在他面前放肆,却暗戳戳搞了不少动作。

他独断专行,一切事务均由自己说了算,重大决策只让朱德签名,却压根不让他参与。

忠厚老实的朱德气不过,也屡屡同张国焘发生争吵,他事后回忆,没共事前压根就不知道张国焘是什么样的人,难怪“老同志对他印象都不好”。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10)

即便中央对张国焘事事忍让,最后也终于走到了分手的那一步。

原定左路军和右路军在班佑汇合,结果右路军在包座艰难地打赢了战役后,并派上一个团带着马匹、牦牛、粮食去接应左路军时,张国焘却在距离班佑50公里的地方裹足不前,称噶曲河涨水不能通过、粮食只能吃两三天等等。

9月8日,徐向前致电张国焘,“我们意以不分散主力为原则,左路速来北进为上策.......“

9月9日,张国焘给陈昌浩的回电到了,指示陈昌浩劝毛泽东率领部队与自己一道南下:“如果他们不听劝告,应监视其行动,若坚持北进......,则彻底解决。”

当时前敌指挥部在开会,陈昌浩正发表讲话,译电员遂将这封分裂电报交给旁边的叶剑英。

叶剑英看到电报内容后大吃一惊,借口离开了会场,飞速跑去巴西(藏语音译,意为“文明乐园”)找毛泽东。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11)

周恩来与叶剑英

毛泽东迅速将电报内容抄写在了卷烟纸上后,叶剑英又赶忙跑回来,将电报交给了还在讲话的陈昌浩。

后来毛泽东还多次提到叶剑英的这一举动,他摸着自己的脑袋:“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是立了大功的。如果没有他,就没有这个了。”

见到电报后,陈昌浩立刻改变了先前的态度,执意要追随其南下。同样是见到电报后,毛泽东与张闻天等人紧急磋商后,认为说服张国焘北上已无可能,搞不好还可能会发生武装冲突。

9月10日凌晨两点,毛泽东等人带着红三军团和军委纵队一部迅速北上,脱离“危险区”,向红一军团靠拢。

同一时间,叶剑英以“打粮准备南下”的名义,携带着一份珍贵的十万分之一的甘肃地图,牵着自己的黑骡子,率领军委二局等单位也追随毛泽东的步伐而去。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12)

凌晨三点,红军大学也接到了毛泽东和周恩来联合签发的出发命令,政委宋任穷立刻集合队伍:“愿意北上的跟我们走,不愿意的就留下。”

结果红军大学全体人员都表示愿意北上。

红军大学是一、四方面军会合后联合组成的,政委何畏与教育长李特都是张国焘的心腹。何畏一听到毛泽东等人单独出发的消息后,立刻报告了陈昌浩。

陈昌浩命令教育长李特率领一队骑兵去拦截大部队。

李特狂奔了30多里路后,终于追上了红三军团彭德怀的殿后部队,将陈昌浩的信递给彭德怀:“马上停止前进,返回原地待命。”

“陈政委那里,我已去信说明情况。回去吧!”彭德怀说。

李特气势汹汹:“我们要找毛泽东,跟他讲理。”

彭德怀大怒:“要找毛泽东,先从我身上踩过去。”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13)

李特

此时的毛泽东正走在行进队伍中,听到身后有人喧哗,便返回来探寻究竟。

李特一看到毛泽东就放肆地责问:“总司令、总政委没有命令,你们为什么要走?”

毛泽东越解释,李特越猖狂:“你们这是逃跑,立即回去。”

他一只手激动地在空中使劲挥舞着,另一只手紧紧地按在腰间的左轮手枪上。

来自共产国际的军事顾问李德见李特行为诡异,冲上去紧紧控制住他的臂膀,毛泽东再度强调了一遍南下没有出路后,转身离开了。

碰了一鼻子灰的李特掉头回来向陈昌浩报告,他与何畏都主张派部队尾随,必要时发起进攻。陈昌浩没了主意,转头问徐向前:“我们怎么办?”

徐向前掷地有声:“哪有红军打红军的道理?叫他们听指挥,无论如何不能打。”

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陈赓蒋先云黄埔三杰中的两位险遭张国焘毒手)(14)

徐向前

就此,毛泽东等人得以顺利与红一军团会合。

即便三军团与一军团的所有人加在一起,也只有8000人左右,而张国焘的部队有8万多人,况且第五军团、第九军团以及能征善战的朱德、刘伯承全都在张国焘那里。如果派兵追击,那么后果不堪设想。

一年半之后,毛泽东在延安的会议上谈及此事时,也心有余悸地说:“当时,稍有不慎,就会打起来!”

他将这段历史称为生命中最黑暗的时刻,还好徐向前的一句话拯救了大局。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