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临死前与老八的对话(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号称)
雍正王朝临死前与老八的对话(雍正王朝中老八胤禩号称)然而炒米说的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胤禩竟然把自己是“贤王”这个事情当真了。所以邀买人心的事情,众皇子之中没有一个人能比胤禩更优秀的。胤禛是个孤臣的角色,所以他做事,天理国法是根本,人情世故摆一边。他从来也没打算和你们这帮世俗循吏有什么瓜葛。所以当事情没有按照胤禛的思路,正常执行下去,而是因为底下各种利益链条或是潜规则,受到阻碍的时候,胤禛才不管你那套,所以没必要给你任何好脸色。江南筹赈回来,众阿哥出城相迎,码头设宴。 胤禛硬是任何人的面都没给,一口酒没喝,留下众人尴尬无比。因为讲人情只会坏规矩,那就坏了,那差事就没法完成了。胤禛即将负责追比国库欠款一事,此刻多少人笼络他,以渡难关?不认真,各个房子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这样。好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贤王胤禩,却耍了一个大滑头。明明户部由他主理,往外借银子的时候风光无限,各种人心各种情谊收买殆尽。然而此刻,国库存银,不足以赈灾,眼看就要铸成大祸。
文/炒米视角
在《雍正王朝》里,“贤王”也好,“冷面王”也罢,其实都不是自我评价,而是他人的评价。
而给老四和老八这样评价的人是谁呢?很显然是大清各层各级跟两位阿哥共过事的大臣们。
那么最有意思的不是老四胤禛的”冷面王”,而是老八的“八贤王”。
胤禛是个孤臣的角色,所以他做事,天理国法是根本,人情世故摆一边。他从来也没打算和你们这帮世俗循吏有什么瓜葛。所以当事情没有按照胤禛的思路,正常执行下去,而是因为底下各种利益链条或是潜规则,受到阻碍的时候,胤禛才不管你那套,所以没必要给你任何好脸色。
江南筹赈回来,众阿哥出城相迎,码头设宴。 胤禛硬是任何人的面都没给,一口酒没喝,留下众人尴尬无比。因为讲人情只会坏规矩,那就坏了,那差事就没法完成了。胤禛即将负责追比国库欠款一事,此刻多少人笼络他,以渡难关?不认真,各个房子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做到这样。
好在这件事情上,我们的贤王胤禩,却耍了一个大滑头。明明户部由他主理,往外借银子的时候风光无限,各种人心各种情谊收买殆尽。然而此刻,国库存银,不足以赈灾,眼看就要铸成大祸。而看看我们的贤王还在干吗?对的,在拍康熙的马屁,你以为就是拍康熙马屁那么简单吗?他这是在给众人找台阶。因为这次黄泛,没有把国库空虚的问题根本性的暴露出来,而是被他忽悠过去了。那他是不是又成了大家的功臣呢?但是现在面临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他选择的是什么?撂挑子。辞去了主理户部的差事,因为他知道b在那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那样在众人的评价当中他就不会再贤了。
所以邀买人心的事情,众皇子之中没有一个人能比胤禩更优秀的。
然而炒米说的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胤禩竟然把自己是“贤王”这个事情当真了。
当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去江南筹赈的时候,我们的贤王胤禩坐在王府里吃着西瓜,心里却担心着“这上百万的灾民过冬怎么办?”真正进入了贤王角色,开始忧民了。可是你让老九老十情何以堪?因为大家都在商量着不能让任伯安拿钱给胤禛来筹赈。老八的这一句感慨,弄得大家都很尴尬啊。然而胤禩果真有此恻隐之心,你倒是也去想办法筹钱解决问题呢?这和常凯申日记抗日有啥区别?
这种所谓的贤在于胤禩,不过就是面子上的来去而已。正之所谓,有权便贤,无权则不贤。
到了雍正朝开局,老九、老十和老十四坐了冷板凳,一伙人气闷,跑到伯伦楼喝酒听戏。刚被封了总理王大臣的胤禩亲自赶过来,解散了他们。还苦口婆心地让大家以国事为重。结果遭到了老十的唾骂,什么东西?现在你倒成了正人君子,我们却都成了小人了。此刻胤禩又开始“贤”了,那是因为他当上了总理王大臣。
胤禩的“贤王”的本质,在于别人是需求问题,有求必应为贤,有求不应则不贤。
所以到了八王逼宫失败以后,真正失去权利力,身陷囹圄的时候,胤禩到了最后那一刻才明白,所以才得出“什么人心,什么德望,到头来都是一钱不值!”自己这辈子吃亏就吃在这贤字上。对内对外,全看明白了,可是已经晚了。
其实胤禩看起来不坏,但八王党却异常的坏,但最终对所有事情负责的人却还是胤禩。其实胤禩还真的挺可怜,一辈子为了点虚名,就开始痴心妄想做皇帝,但实际上却在不断地满足别的得欲望与利益。这其实是失败的。
所以最后其实他对胤禛是服气的,胤禛很多地方,胤禩是比不上的。做人做事对问题的本质看得没有胤禛深刻;做事没有胤禛果断心狠;最最关键的是胤禛比他明白不能被虚名所累;自己不能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