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成语带鸣字和吠(成语郧阳狂犬吠日)

成语带鸣字和吠(成语郧阳狂犬吠日)这里我们当确证一下成语涉及现象的原产地了,《怀沙》中没明确说在哪里,是柳宗元提到“庸、蜀之南”,以他之见闻诠释屈原所用典故之出处,想必他是在相关屈赋注释和民间传闻中知道屈原的“邑犬吠日”就发生在此。那么,此前我们说屈原是在汉北一带游走,典故在庸、蜀,这怎么朝一起挨?这需要从屈原当时实际所到的区域加以理解。其实屈原所走的汉北不只汉丹流域某一狭小区域,从他的《悲回风》《抽思》《思美人》等作品看,他上至蟠冢下至鄂渚,广大的陕南乃至汉南上庸一带都是他游走之处,庸、蜀即在这其中。此蜀非西蜀,乃鄂西北之蜀,诞生于西周早期,是毗连于庸、麇的一个汉水流域的方国,位于现今郧西之西南。那里迄今仍有一条名曰蜀河的河流,流经洵阳东入汉水,此河之名即是对当地古国的纪念。司马迁《秦始皇本纪》也涉及该国在汉水:“及夺(嫪毐)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这里的“蜀”显然在汉水流域房县附近,否则,迁来这些人何以到房陵安家?

@秦楚刊号​

成语带鸣字和吠(成语郧阳狂犬吠日)(1)

此次战事四百年后,大楚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被逐,来到他直系远祖屈瑕,也就是前面率军攻鄙之蒲骚、逼绞国签城下之盟那位威风凛凛的大帅出征的这地方——汉水之北。踏着先辈足迹,却没有了先辈当年那为国建功立业之机会,他是何等伤感。只得听渔夫歌,访民间事,以此忧国政危局,叹自身艰困。他为自己“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不得其解时,是古庸、蜀之地的“邑犬吠日”民间现象让他解了心结,这些长期处在雨雾中不见天日的狗们,某日见了太阳便会狂吠不止,原来少见多怪呀。哦,自己这样皎然如日的人在众人皆醉的朝堂安能不受其嚷吠?“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非俊疑杰兮,固庸态也。”想通了,也便释怀了,于是写下《怀沙》,决定投河自尽,与这不被见容的世道彻底告别。

文人多同怀,一千多年后的唐代大文豪柳宗元被妒遭贬时不禁也想到了屈原所用的这有趣典故,觉得屈子的心绪和自己此时多么相像,便特意留心了一下这“邑犬吠日”现象是纯想象还是有生活基础。到永州,连日大雪,少见雪景的群犬偶见此天象而狂叫,此现象乃彼现象,他看到这一刻,一拍大腿,不禁慨叹:屈子那说法太有生活基础了,大师就是大师,打比喻说事也是很有依据的呀!于是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这篇名文里特别写道:“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他进一步申说这种现象,并非仅仅猎奇,而是接着屈原的话头表达对世道的痛心:特立独行之人啊,总是被犬类小人妒忌,不同素质冰火两重天,现实如此,没有办法,没有办法。

经过这两位文学大家之思维,一个成语“狂犬吠日”(或“蜀犬吠日”)也就凝聚下来,同时也孪生一个成语“少见多怪”。《词源》就将“狂犬吠日”的原创归为屈原《怀沙》和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这里我们当确证一下成语涉及现象的原产地了,《怀沙》中没明确说在哪里,是柳宗元提到“庸、蜀之南”,以他之见闻诠释屈原所用典故之出处,想必他是在相关屈赋注释和民间传闻中知道屈原的“邑犬吠日”就发生在此。那么,此前我们说屈原是在汉北一带游走,典故在庸、蜀,这怎么朝一起挨?这需要从屈原当时实际所到的区域加以理解。其实屈原所走的汉北不只汉丹流域某一狭小区域,从他的《悲回风》《抽思》《思美人》等作品看,他上至蟠冢下至鄂渚,广大的陕南乃至汉南上庸一带都是他游走之处,庸、蜀即在这其中。此蜀非西蜀,乃鄂西北之蜀,诞生于西周早期,是毗连于庸、麇的一个汉水流域的方国,位于现今郧西之西南。那里迄今仍有一条名曰蜀河的河流,流经洵阳东入汉水,此河之名即是对当地古国的纪念。司马迁《秦始皇本纪》也涉及该国在汉水:“及夺(嫪毐)爵,迁蜀四千余家,家房陵。”这里的“蜀”显然在汉水流域房县附近,否则,迁来这些人何以到房陵安家?庸蜀相近,此地山高雾深,空气湿润,往古植被茂密时,雨多晴少,故而屈原在这里发现了家犬吠日之奇事。

一个藏在行文句子里的典故,让我们看到屈原对汉山地间的民俗了解之深,连类譬比,信手拈来,一用成典,功夫非常。这也是先秦思想家们的春秋造化,任何一个事儿经他们脑子过一趟便普世传世,像前面所述的“城下之盟”“蒲骚之战”便是如此。

请加关注下期继续。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