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杂志链接:这是我们最近刚刚做的一期近红外特刊《FNIRS in Neuroscience and its Emerging Applications》,在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杂志上面,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和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是两个杂志,不同点是前者偏方法,后者偏应用。特刊上面最近新收录了VR和NIRS(近红外)相结合的文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看。同时,里面还收录了很多近红外的方法及应用的文章。本期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介绍:PS:以下内容均来自于直播课程。后台回复关键词“频域近红外”即可获得所述的视频链接及相关资料啦!我今天讲的可能理论性要强一些,但是争取把它讲得浅显易懂一些,主要讲的是频域近红外。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1)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2)

Hello,

这里是行上行下,我是喵君姐姐~

心仪科技之前推出了“认知与脑调控”直播周的活动,邀请了各位学者向大家介绍关于脑电、近红外、眼动技术等相关知识。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3)

主讲人:刘宁博士,斯坦福大学近红外影像研究员。目前为美国斯坦福大学人类精神及行为系研究员,从事近红外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多年。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担任数个学术期刊的评审编辑和国际会议的评审委员。

本期主要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介绍: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4)

PS:以下内容均来自于直播课程。后台回复关键词“频域近红外”即可获得所述的视频链接及相关资料啦!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5)

我今天讲的可能理论性要强一些,但是争取把它讲得浅显易懂一些,主要讲的是频域近红外。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6)

这是我们最近刚刚做的一期近红外特刊《FNIRS in Neuroscience and its Emerging Applications》,在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杂志上面,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和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是两个杂志,不同点是前者偏方法,后者偏应用。特刊上面最近新收录了VR和NIRS(近红外)相结合的文献,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查看。同时,里面还收录了很多近红外的方法及应用的文章。

杂志链接:

  • Frontiers in Neuroscience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neuroscience

  •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https://www.frontiersin.org/journals/human-neuroscience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7)

图1 近红外特刊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8)

1.近红外成像的基本原理

我们可以看到,水这个物质没有散射。但是,水里面掺杂一些牛奶,很多光不是直线了,往各个方向,这是因为牛奶是高散射的介质。同样的道理,手指头也全亮了。

人体也是一个高散射的或者强散射的介质。因此,用近红外并不像X光那么容易,这是因为人体是散射的,散射引起了很多问题。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9)

图2 什么是近红外成像

光进来主要和人体有两个作用:第一,光被吸收掉;第二,把光散射掉。

2.近红外脑成像的开始

很多年前人们并不知道光怎么能进到人的头脑里面呢?

很明显光会被散射掉或者反射了,然后就看不见了。那我们是怎么知道光是可以进入人脑的,谁第一个发现这个现象的?

Dr.jobsis于1977年在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这是第一篇说明近红外的光可以做头部和肌肉的成像,是近红外头部成像的开始。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10)

图3 近红外脑成像的开始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11)

近红外如何成像的呢?

目前,主要有三种常见近红外成像技术,分别是连续波(continous wave NIRI CWNIRI)、频域(frequency domain NIRI FD NIRI)、时域(time domain NIRI TD NIRI)。

最常用也是经常提到的是“连续波”,欧洲比较流行的是“频域”和“时域”。

那么这三种成像技术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时域”和“频域”较“连续波”复杂,为什么大家还是要用呢?下面我详细讲解三种成像技术。

1.连续波

I0指入式光,打进来的光,是一个恒定的光源;中间这个黄色的是介质;I指出来的光。光线从介质出来以后的强度变弱,变弱是由于介质里面发生了光的吸收与散射。之后,通过一些算法我们可以推演出光的吸收情况。

2.频域

“频域”打出来的光不再是恒定光,而是调制波。通过介质出来以后,振幅减小并且相位发生了移动。

3.时域

“时域”打入的是一个非常窄的脉冲,经过介质出来以后,光被扩展成宽的脉冲,通过对宽的脉冲的研究可以得到介质里面光的吸收和散射情况。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12)

图4 三种常见近红外成像技术

通过介绍我们发现“时域”和“频域”较“连续波”复杂,为什么大家还是要用呢?

这是因为“时域”和“频域”里面包含更多信息,使得它们依然在发展。但是现在大部分做脑成像的还是在用连续波。

“频域”近红外仪器目前唯一一家商用厂家是ISS Inc.(Champaign IL)。这个仪器其实在九十年代末就开始出产了,它可以做光谱仪(spectroscopy)、血氧测定仪(oximetry),也可以做成像(Imaging)。

该仪器采用时间复用光源(temporal multiplexing)和多通道外差探测(heterodyne detection)。

常用的“连续波”近红外技术处理方法: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13)

该方法使用的背景:假设散射是恒定不变的;假设DPF值;它测量的是吸收的相对变化值。

如果用频域近红外技术来做的话,我们不需要上面的两个假设,因为频域近红外可以同时测量到吸收和散射的绝对值。

常用的频域近红外信号表达: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14)

由三个参数组成。第一部分是DC,跟连续波是一样的,也就是AC振幅的平均值;AC是振幅;另一个是它的相位。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15)

图5 频域近红外信号表达式

同时使用振幅和相位信息的优点:

1.可以同时得到吸收和散射系数,这样得到值比连续波的更准。连续波不得不假设散射是均匀的,而且只能看吸收的变化值;其实散射会变化,散射的变化和神经元相关。现在认为“快信号”可以测到神经元的活动,而“慢信号”(连续波)只能测到血流的活动。

2.可以得到血红蛋白浓度的绝对值,而不是变化值。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16)

1. 频域近红外成像在医疗上的应用

  • 脑室内出血新生儿的脑氧代谢(Lin et al. Sci Reports6 25903 2016)
  • 多发性硬化(Yan & Dunn 2015)
  • 缺氧(Davies et al. 2017)
  • 麻醉(Meng et al. 2012)

2.使用DC的应用举例

  • 与EEG结合(Tong et al. 2005)
  • 与fMRI结合(sassaroli et al. 2006)
  • 多任务(solovey et al. 2011)
  • 睡眠(pierro et al. 2012)
  • 自行车(Lin et al. 2013b)
  • 颅内压(Ruesch et al. 2019)

3.使用AC振幅和使用DC的区别

早期:二者有区别。

AC属于高频调制波,目前商用的调制频率一般在110MHz。调制的好处是探测时可以将调制的光和自然光区分开来。早期时,连续波光源还是用的恒定光源,所以大家发现虽然用AC振幅和DC得到的东西差不多,但是AC振幅的干扰、噪音更小,不会有自然光进来,所以很多人习惯用AC振幅。

现在:区别不大。

使用DC同样可以区分出调制的光和自然光。

4. 使用AC振幅的应用举例

用下面的例子,我想说明用AC振幅来做的结果和CW连续波做出来的结果没有太大区别。

这个实验中,把探测刺激放在左右的视觉神经上面,测量神经元活动引起的血流变化;任务是先看10s的棋盘,然后用2Hz的频率进行棋盘翻转20s,然后再有一个30s的间隙,该试次重复20次;实验前后各有2分钟的基线期。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17)

图6 使用AC的应用举例

结果表明:

蓝色的这块就是我们做任务的30s,前10s看棋盘,后面20s棋盘反转闪烁。

红色线条(O2Hb)是氧合血红蛋白,蓝色线条(HHb)是脱氧血红蛋白;刺激来了以后O2Hb迅速上升,达到峰值以后基本保持持平,在刺激消失后慢慢地下降并回到基线水平。HHb则是在刺激来了以后开始下降,但是变化幅度比较小,最后保持平稳,待刺激消失以后回到基线水平。这个是比较常见的连续波的血流响应。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18)

图7 使用AC的应用举例结果1

同样的实验,研究者还做了运动神经数据的收集。

实验任务是被试以1.5Hz的频率用右手捏拳头,一共捏20s,捏完以后休息20s,一共重复10次。同样任务前后都有2分钟的基线期。这个血流响应就跟刚刚的视觉神经不一样了。刺激来了以后O2Hb有两个峰值,HHb则一直在下降,而且下降得很多,直到刺激完了以后才慢慢恢复到基线水平。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19)

图8 使用AC的应用举例结果2

通过上面的两个结果的介绍,我想说明不同脑区的血流响应其实也是不一样的。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更多详细的内容可以在后台获取视频链接哦!

直播活动主题:心仪科技“认知与脑调控”直播周

直播主讲题目: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基本原理简介及应用

主播主讲人:刘宁博士,斯坦福大学脑影像研究员。从事近红外成像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多年,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并担任数个学术期刊的评审编辑和国际会议的评审委员。

直播主办方:上海心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20)

本期主要讲解了近红外特刊、什么是近红外成像、三种常见的近红外技术(连续波、频域、时域)以及近红外技术的应用举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这里也十分感谢“心仪科技”的支持以及刘宁博士的讲授。

PS:后台回复关键词“频域近红外”即可获得所述的视频链接及相关资料啦!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21)

整理:upmer

排版:青柚

校对:喵君姐姐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22)

近红外波段(频域近红外脑成像技术是什么)(23)

fNIRS|近红外功能成像技术基本原理、实验设计和数据采集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