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文物展(青龙镇文物的残缺与新生)
明朝文物展(青龙镇文物的残缺与新生)为了增加展览的丰富性,展厅内还辟了一处考古遗址的地宫模拟场景,用砖砌出了考古发掘的原大小的地宫入口,并从考古工地运来了货真价实的泥土……对于去过考古工地且亲眼见过真实地宫的人而言虽然这个模拟场景并不那么吸引人,然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相信还是可以带来些许遐想的。展览现场点评:此次展出的百余件文物,出土之初没有几件是完整的,出土的瓷器甚至碎成10几片乃至几十片,文物修复力量令这些破碎的、残缺不全的文物重新立在了展厅内,以新生的姿态面对世人。评星:三星半此次展览放置在上海博物馆四楼小展厅,因为考古出土的文物包括市民的生活遗物、佛教文物和瓷器等体量都非常小型,百余件文物刚好容纳于这样一个小展厅,展陈布置给人小而精致的感觉,有着非常良好的观展体验。
[编者按]澎湃新闻·艺术评论(thepaper)评展栏目,以亲身的观展体验和独立的视角,评点近期热展。此次评点的展览有“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唐宋古镇的考古挖掘和文物修复;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设计师山中一宏日式风味浓郁的简洁设计;日内瓦以“无夏之年”为引、以吸血鬼为载体的“哥特”文化展。本栏目欢迎投稿,投稿邮箱:dfzbyspl@126,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千年古港——上海青龙镇遗址考古展
地点:上海博物馆
票价:免费
点评:此次展出的百余件文物,出土之初没有几件是完整的,出土的瓷器甚至碎成10几片乃至几十片,文物修复力量令这些破碎的、残缺不全的文物重新立在了展厅内,以新生的姿态面对世人。
评星:三星半
此次展览放置在上海博物馆四楼小展厅,因为考古出土的文物包括市民的生活遗物、佛教文物和瓷器等体量都非常小型,百余件文物刚好容纳于这样一个小展厅,展陈布置给人小而精致的感觉,有着非常良好的观展体验。
展览现场
为了增加展览的丰富性,展厅内还辟了一处考古遗址的地宫模拟场景,用砖砌出了考古发掘的原大小的地宫入口,并从考古工地运来了货真价实的泥土……对于去过考古工地且亲眼见过真实地宫的人而言虽然这个模拟场景并不那么吸引人,然而对于普通观众而言相信还是可以带来些许遐想的。
在展览的第二部分“佛教遗光”板块出现了两件复制品,分别是木贴金卧佛像和木贴金函。这两件文物出自于地宫,从整个展览而言都属于非常重要的文物,虽然主办方如果不做特别说明的话,观众是难以从中看出端倪的,但是对于参观者而言,当然还是最希望看到真品。主办方的解释还是出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因为有机质的文物保护和处理周期非常漫长,现在还不具备展出条件,为了展览的完整性,进行了这样一种复制。
展览精彩之处不单在于展览本身,更在于支撑这样一个考古展背后所付出的修复力量。这101件文物,出土之初没有几件是完整的,出土的瓷器甚至碎成10几片乃至几十片,而一些有机质文物从出土接触到空气开始就面临着色彩退化、氧化、腐化的危险,是文物修复力量令这些破碎的、残缺不全的文物重新立在了展厅内,以新生的姿态面对世人。此次在展文物主要存在两种修复方式,一则为考古修复,一则为艺术修复,考古修复就是保留其修复痕迹,观众一眼就能辨认修复部位,艺术修复是为了修复后的文物观感更好,观者不易看出修复痕迹。此次展览同时保留了考古修复和艺术修复的文物,可以令观众在看展时有清晰对比,这也是主办方有意为之,有心的观众可以去现场辨认。(小犀)
可见×不可见:山中一宏设计展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票价:免费
点评:平面照片中的设计品有多惊艳,展览现场大概就会有多失望。仅仅依靠光影效果是无法展示山中一宏用最简的材料来表达繁复生活的理念的。
评星:三星
山中一宏 《纸手电》
看设计师山中一宏的作品,一眼就能辨认出其中浓郁的日式风味:简洁、优雅、创意十足。他使用最为简便的材料:纸,他只用最纯净的颜色:白色。而正是在这样的极简设置下,光的“神圣性”得到最大的体现。
这些大大小小的发光体在PSA不大的设计中心PsD中以白色布帘区隔开来,既为每一件设计品创造了单独的展示空间,同时,作品的光又透过帘布隐隐穿透,创造出不一样的空间质感。
在平面照片中看多了他作品的惊艳,展陈的现场就会不免失望。用普通的白色A4纸卷起来,通过接触发出亮光的纸制手电筒会令人忍不住去研究其中机巧,可是却少了一些作为展品的视觉美感。同理,白色塑料做成的发光座椅,也因为材质的关系,显得些微粗糙。
山中一宏 《只是一弯纸月亮》
山中一宏本人对于商业量产有着极大的警惕性,对于任何试图以迎合买家来修改他原设计的厂商都坚决地说了不。这种做法更近于艺术家风范而非设计师,可是当作品真正被放置在美术馆和博物馆时,仅仅靠视觉效果大概很难满足观众挑剔的眼光,展览本身就如同他的设计师身份一样略显尴尬。
观者的建议是,不妨将展厅作为工作室,尽可能地展示其思考过程与设计方式,加强观众的参与性,毕竟极简和材料的可得性,而非光影效果才是他设计的灵魂。(Cosimo)
黑暗回归——弗兰肯斯坦开创的哥特式幻想
地点:日内瓦拉特美术馆
点评:展览只在下午开放,所有参观者都必须提前半个月预约,显得颇为神秘,它是否能够满足哥特艺术爱好者的特殊趣味,又给参观者的胆量设置了怎样的挑战呢?
评星:四星
整个展览被设计成两大版块,一是回顾历史,探讨《弗兰肯斯坦》诞生的契机。从气候与地质学家的记录本中去寻找诞生拜伦的诗作《黑暗》、波利多雷的《吸血鬼》(德古拉伯爵的先祖)和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的源头。展览在还原历史氛围方面可谓构思缜密。除了这三位作家的肖像外,还搜集了大量鲜为人知的人像。其中有戈雅的木刻版画、杰利柯的石版画和素描、菲斯利的巨幅画作,以及当时的一些哥特小说、黑色小说中的插图。画面中的男男女女,有的在遭受酷刑,有的则是飘忽的幽灵或枯槁的鬼魂,从诡异的动物、这些永生的尸骸与生不如死的活人面孔中,渗透着浪漫主义时代崇尚死亡梦魇的“黑暗面”。
瑞士日内瓦拉特美术馆展览“黑暗回归——弗兰肯斯坦开创的哥特式幻想”现场
展览的第二部分就旨在网罗这类主题从19世纪初至今所衍生出的艺术与文学作品。展品数量丰富,门类齐全,包含了100多位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绘画、摄影、装置艺术、影视作品,还有一些作文学作品的手稿、初版、别具深意的译本以及朗诵版本。
展览还在两个区域中间开辟了一个特别的小厅,展示1990年代以后,以自然灾害、人类与自然毁灭性力量的关系为主题的一系列当代艺术作品。但相比之下,小厅显得有些零碎而平庸。
[更多展览资讯]
上海
漫画寓生:馆藏华君武作品展
地点:中华艺术宫
作为中国著名美术活动家和漫画家,华君武的漫画创作横跨近一个世纪,他的作品多以毛笔创作,表现方式也吸收了中国写意的一些表现手法,落笔前精心酝酿,妙意匠心,人生世相、生活百态无不融入笔端。同时,古典诗词、神话传说、民间谚语故事、戏曲故事也常常成为他创作的题材。本次展览展出华君武创作的180余件漫画作品。
古风今雨——海上名家精品书画联展
地点:朵云艺术馆(南京东路)
此次展览展出方增先、陈家泠、周慧珺、张桂铭、韩天衡、萧海春、韩硕、张培成、施大畏、车鹏飞、马小娟、乐震文、朱敏、张弛、丁筱芳、汪家芳、何兮等“新海派”画家的作品,与传统海派作品相比,他们的视野更为开阔。评论家、策展人章凡表示,一度被学术界和艺术品市场冷落的新海派,近年来能够异军突起,绝非偶然。路亮表示,以往人们对海派的认识,主要还局限于“文革”前甚至解放前的那些近现代海派名家及其作品。而对于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新海派艺术家,无论就学术层面而言还是从市场角度看,还缺少完整、系统的梳理与理论总结,当下有必要从学术和市场的双重角度重估新海派书画。近几年上海一批顶尖新海派艺术家陆续应邀到北京办展亮相,且展览的规模越来越大。
“古风今雨”展中的方增先作品
“古风今雨”展中的张培成作品
陆康印象一一陆康书法篆刻展
地点: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上大路99号)
此次展览是陆康在内地的首次个展,展览以陆康篆刻“此生只愿作闲人”和“人不可以无学”为始,以陆康书房、传统书法、篆刻、实验书法、创意衍生品为主题,共展出61件书法、50件篆刻、33件创意衍生品和54种著作,立体化呈现陆康的艺术成就。
风景相望:王冠英徐汇·蒙马特高地街景油画作品展
地点:徐汇艺术馆
本次展出的近50件作品即为王冠英近年来的精品力作。此次展览将两座天南地北又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城市上海和巴黎联系在了一起,展出徐汇和蒙马特高地的油画街景。展览本身既是对王冠英艺术创作的一次重要回顾,又是对徐汇历史文化的一次梳理,通过静态的画面展示凝固的城市文化精神和文化遗存。
符翕符铸父子书画展
地点:上海笔墨博物馆(福州路429号)
本次展出了由沪湘两地书画名家之后及收藏家提供的符翕、符铸父子多件书画真迹。这些作品古色古韵,幽雅淳香,清末民初历史气息浓厚、笔墨技艺高超。通过鉴赏和研讨,正可丰富和充实对海派书画发展起源及涵衍之研究。
杭州:
品竹·宝善堂珍藏中国历代竹画展
地点:西湖美术馆
品竹,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大约从唐代开始,品竹的主要对象溢而为竹画。唐代画竹从白居易的《画竹歌》可以看出主要是追求“逼真”。宋代于花鸟外别立墨竹一科,文与可“成竹于胸”成为文人墨竹的鼻祖;也因筼筜伴竹至画竹愈工,后世写真一族视为圭臬。元代李衎著《竹谱》,强调“措意于法度”的“写生”……此次展出宝善堂主人于善明240幅明至当代的竹画。
苏州:
集其大成——苏州博物馆藏明末清初各流派山水
地点:苏州博物馆
此次展览特别遴选馆藏明末清初各流派山水共二十余件,内容即以松江、新安、遗民为主,形制上卷、册、轴兼备,从中我们可以窥见明末清初山水画坛流派纷呈、气象万千的局面。
台湾:
相思巴黎——常玉的艺术
地点:台北历史博物馆
此次展览借由修复馆藏49件常玉油画作品的契机,全面概括常玉创作生涯的大型展览,包括油画、水彩、素描、雕塑等作品。除修复后的49件油画外,近几年在拍卖市场中缔造高价的多件常玉作品也将参展,作品预计200余件,可能是常玉艺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个展。
英国:
1850-1950英国水彩风景
地点:大英博物馆
本次展览分为“维多利亚时期”和“现代时期”两部分,展出125幅大英博物馆收藏的风景画作,创作时间从1850年至1950年,涵盖水彩画、粉彩画、粉笔画、钢笔画等类型,呈现艺术家的不同绘画风格与技巧。
米开朗基罗与塞巴斯蒂亚诺
地点:英国国家美术馆
1511年,当米开朗基罗完成他的西斯廷教堂壁画之时,塞巴斯蒂亚诺和他成为朋友并开始艺术性地合作,在战争和宗教冲突、伟大的智力和艺术创新的背景下,他们创造了无法复制的优秀艺术作品。他们25年的友谊也促成了多件合作作品。此次展览涵盖雕塑、油画等,而两位艺术家信件的展示,表现了他们独立的艺术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