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仪器创新前景(新生代温商不惜血本创新研发的计量仪器引富士康等企业青睐)
国产仪器创新前景(新生代温商不惜血本创新研发的计量仪器引富士康等企业青睐)三和产品在各大领域的广泛应用,张天宇能举出很多,而能将产品成功送入国家项目和大型企业,他认为与重视自主研发不无关系。三和公司全年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5%-10%,而研发人员占到总人数的40%。任何企业研发的产品,在投入批量生产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而三和公司就是为制造企业的实验室提供各式各样的计量仪器。在该公司的产品手册上,成功案例一栏里不少跨国企业、上市企业、央企国企都赫然在列,如富士康、格力、正泰、德力西、天正、福耀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安大学等科研院所和知名院校,也采购过他们的产品。三和公司初创时期以代理经销为主,而张天宇被派驻到台州分公司负责当地的销售业务。 “台州是全国计量仪器的集散地,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进口和国营企业的经销商,缺少自主品牌。”在外打拼的两年,他经常听采购商抱怨,进口量具产品价格高昂,维修也存在诸多不便。在不断探索和思考中,张天宇认识到创办自
计量行业并不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行业,但在张天宇眼里,世界上任何东西都是可以量化的,大到汽车玻璃的弧度、车门的密合度,小到一颗葡萄的硬度、甜度……扎根行业13年,他带领企业研发了上百种计量仪器,打破市场被进口和国营大企业垄断的局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一站式采购的“超市”。
从企业的发展布局到运营管理,他总有独树一帜的想法,也正是这种大胆创新,推动企业迈入快速成长的通道,赢得跨国公司、上市企业和央企国企的青睐。
走品牌之路推动企业转型
原本计划进到体制内过安稳生活,却被骨子里一股创业冲动“叫停”了。2005年大学刚毕业的张天宇,来到了温州三和量具仪器有限公司。
三和公司初创时期以代理经销为主,而张天宇被派驻到台州分公司负责当地的销售业务。 “台州是全国计量仪器的集散地,但是绝大多数都是进口和国营企业的经销商,缺少自主品牌。”在外打拼的两年,他经常听采购商抱怨,进口量具产品价格高昂,维修也存在诸多不便。在不断探索和思考中,张天宇认识到创办自主品牌对一个企业的重要性,于是他决定回到温州,结合家族企业前期积累的行业优势,创立一家民营的计量企业。
掌握研发才能抓住核心竞争力,明确了这一目标,张天宇开始着手建立生产基地,打造自主品牌。通过全面收购、出资控股等方式,公司先后建立长度、电子仪器、力学、扭矩、拉压和环境检测六家仪器生产基地。2010年,他走在行业之先,带领公司开拓电商市场。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下,三和公司在业内的知名度快速打开,2013年5月,张天宇走马上任成为公司新的掌舵人。
创新研发引富士康等企业青睐
任何企业研发的产品,在投入批量生产前,都需要经过严格的检测,而三和公司就是为制造企业的实验室提供各式各样的计量仪器。在该公司的产品手册上,成功案例一栏里不少跨国企业、上市企业、央企国企都赫然在列,如富士康、格力、正泰、德力西、天正、福耀等;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南京大学、西安大学等科研院所和知名院校,也采购过他们的产品。
三和产品在各大领域的广泛应用,张天宇能举出很多,而能将产品成功送入国家项目和大型企业,他认为与重视自主研发不无关系。三和公司全年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5%-10%,而研发人员占到总人数的40%。
另外一个在他看来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公司不断丰富产品线,想要为采购商打造“一站式计量仪器超市”。 “一家企业的实验室所需的计量仪器是多样的,而国内无论是生产企业还是代理经销商的产品,往往只有一两种可供选择。对于采购商来说,分散采购非常不方便。”为此,张天宇按照不同检测专业、不同产品类别建设实体工厂,想要做成国内首家品类全面覆盖的产销研一体化集团企业,让国内制造企业采购时像到超市买东西一样方便。
校企合作将测量精确度提高100倍
用国产产品与进口产品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答案显而易见,就是成本。张天宇举了玻璃弧度测量装置的例子,一台国产设备成本约是进口设备的1/5,如果像福耀这样的企业采购数量在2000台以上,节约的成本将是非常巨大的。
但对于国产产品,很多企业会对品质打一个问号,总觉得进口的产品好过国产的。而实际上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小,至少在张天宇看来,这么多大型企业放心采购国产产品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然,他的研发步伐不止于此,多年以来,他和团队一直致力于与高校合作开发市场所需求的产品,借助自身的行业经验和市场资源,将高校科研成果快速实现产业化。 “近期我们与上海交大合作开发的电感测头,可以将检测精度提高到0.01μm(微米),领先于国内普通的0.001mm(毫米),两者相差100倍。”张天宇分析。
保持与高校的密切合作,也是他对今后企业发展的信心来源,最近他们还将推出一款新型的智能扭力扳手,能精准测试各类齿轮的扭紧力。 “这种扳手原来被台湾垄断,我们的技术可以达到一致,同时成本下降到一半。”
跨界构建终端数据瞄准“物联网”
从现在开始把握未来,这是张天宇接手企业以来,对自己一如既往的要求。他要求自己每年至少要提出一个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创新思路。
今年他将产品开发的方向定在了生产一线的产品检测上。张天宇分析,现在多数企业的产品靠的是人工校验,人工容易产生疲劳或误差,效率也不及自动化的检测设备。另外,对三和公司自身而言,产品从实验室走向车间,应用的场景将会更广泛,采购量也会大大提升。
另外,他还要将检测技术推广到田头,将计量仪器的功能进一步升级,比如原先可以检测一颗葡萄的硬度,接下来只要机器一扫描,葡萄的甜度、成分等都能一目了然。张天宇深信, “智能化”和“物联网”是未来企业的发展核心。而他布局工业和农业的生产终端,是更长远地看到其背后庞大的数据,未来可以更好地形成反馈机制,从而指导农业和农业的生产,一定程度上缓解产能过剩压力,也让企业更好地接轨消费市场。
为了在工业4.0时代占得先机,张天宇大力支持建设智能化检测设备生产基地,汇聚了大批智能制造工程师,为公司的产业升级提前谋划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