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航天城)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航天城)瞄准“海、陆、空”大干快上各级政府: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为海南指明新方向。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自贸港政策支持叠加地理区位优势,海南成为孕育无限生机的商业沃土,海南商业航天发展也迎来新机遇。当海南省自贸港政策和商业航天机遇交汇,政府、企业、机构、个人纷纷闻风而动。在中国追梦星辰大海的路上,海南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商业航天“热土”。卫星影像由中国四维提供。

“红色地标·航天印记”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走进海南

“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革命先辈们在海南燃起火种、擎起红旗,在琼崖人民的帮助下,创造“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

2014年10月,我国第四座发射场——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竣工。2016年6月25日,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在这里首飞成功。从此,海南这片红色沃土上,增添了一抹鲜明的航天蓝。

2018年4月,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为海南指明新方向。2020年6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自贸港政策支持叠加地理区位优势,海南成为孕育无限生机的商业沃土,海南商业航天发展也迎来新机遇。

当海南省自贸港政策和商业航天机遇交汇,政府、企业、机构、个人纷纷闻风而动。在中国追梦星辰大海的路上,海南成为一片充满生机的商业航天“热土”。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航天城)(1)

卫星影像由中国四维提供。

各级政府:

瞄准“海、陆、空”大干快上

1

飞抵海口美兰机场,游客搭乘“和谐号”列车,14分钟就能到达文昌观看火箭发射;在文昌市清澜大桥远眺清澜码头,还有机会目睹运载火箭经海路入港。

2018年4月13日,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此,以旅游业闻名的海南岛迎来新的历史机遇。

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和区位优势,近年来,海南省瞄准最有可能突破、最迫切需要发展的“海、陆、空”领域,开展新一轮与自贸港相适应的产学研布局。其中,“海”聚焦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深海探测,“陆”旨在推进南繁种业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空”立足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向航空航天科技领域进发。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航天城)(2)

隔海相望的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

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为核心,航天产业布局向周边城市辐射。从海南省整体布局看,通过环岛高铁,文昌市与海口市、琼海市博鳌镇紧密连接,相邻城市高铁车程不超过30分钟;文昌市居于当中,同时享受海口市美兰机场和琼海博鳌机场的双重保障。此外,文昌还拥有国家一级开放口岸——清澜港,并正在规划建设“铺前中心渔港”。

抓住航天发展新机遇,海南省人民政府先后与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科学院等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和战略合作协议。海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沈晓明在签约仪式上表明信心:“结合海南重点产业发展,推动有生力量、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在海南集聚,谋划商业航天发展,开展国际合作,共享海南建设自贸港发展机遇。”

受海南省委、省政府和文昌市委、市政府委托,航天科技集团十二院航天工程咨询公司为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做规划。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航天城)(3)

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规划布局图。

据项目参与者张岱岚博士介绍,航天城包括起步区和发射场配套区两部分:起步区位于文昌市老城区与清澜新城之间,重点发展火箭卫星研制、航天地面设备研制、航天数据应用、航天教育培训等产业;发射场配套区位于城市东边滨海区域,主要布局国际重大项目、新一代运载火箭、商业航天发射等产业。如今,发射场已经带动龙楼镇旅游业升温。

“大干快上,时不我待。”海南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负责人王庆认为,海南自贸港给航天带来发展新动能,一是自贸港相关政策为航天企业、航天人才提供税收优势,二是海南岛开放的文旅优势将赋予商业航天更广阔的舞台,三是作为“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海南将辐射东南亚地区,拓展海外商业航天需求。

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海南省科技厅厅长谢京公开表示,目前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已近200家,市场规模超8000亿元,未来5年中国规划发射卫星需求不低于3000颗。依托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布局商业航天发射工位,将满足未来商业卫星井喷的发射需求。

管理机构:

双重身份让政策红利变改革动力

2

“红包雨接不停。”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常务副局长王广智介绍,作为省属法定机构,管理局挂牌成立不满一年,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投资鼓励措施,接洽航天相关行业龙头企业落户。

“航天城管理局不满1岁,目前各项工作已实现良好开局。”4月13日,王广智刚签署了海南星地一体量子科技与应用中心、银联供应链荣邦南方金融中心、海南再生资源新型国际贸易中心等项目。

据介绍,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海南分院项目正在稳步推进。近期,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中国科学院地质与物理研究所散射雷达接收站等若干重要项目也将取得进展。

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自2020年挂牌成立以来,一方面加快推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快重点项目推进,超算中心、文昌学校、产业服务中心等正在建设中。

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采用“法定机构 平台公司”模式,一重身份行使政府法定职权,便于对接政府等官方机构,使自贸港相关的各类政策及时落地并转化为发展动能;另一重身份是作为投融资主体,利于对接各类市场主体、服务省政府关于“鼓励社会资本参建”的本意,发挥“百花齐放”的市场驱动力。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航天城)(4)

清澜大桥。

“在中国航天事业版图中,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地位非常特殊。”王广智介绍,近两年“嫦娥五号”、“天问一号”、“天宫”空间站等任务捷报频传。随着中国空间站建设大幕的开启,未来两年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任务密度增加,文昌将迎来更多的航天爱好者,共同见证中国航天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低纬度发射节省燃料,火箭航区、残骸落区安全性高,海路运输尺寸限制少,种种便利叠加使得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优势明显。

今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联合颁布《关于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放宽市场准入若干特别措施的意见》,包括22条特别措施,明确指出支持建设融合、开放的文昌航天发射场。《意见》为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注入一针强心剂。

据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已经有民营企业接洽管理局,计划建设火箭发动机试车台,未来计划建设商业发射工位,满足日益增长的航天发射需求。

“我们将在国内重点城市设招商网点,拓宽招商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升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知名度。”王广智认为,文昌拥有商业航天叠加自贸港的双重优势,在国内商业航天建设浪潮中有竞争实力。

在今年的博鳌亚洲论坛、中国航天大会上,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负责人从幕后走上台前,推广“成长期”的航天城。文昌市委书记钟鸣明在专场推介会上介绍:“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作为海南‘陆、海、空’三大科技城和海南自贸港11个重点园区之一,是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

“任何制度、政策都有窗口期。”王广智提道,要把政策的红利变成改革的动力、转化成改革的成果,目前海南自贸港和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都不缺政策支持,关键要解放思想、让项目落地。

企业集团:

抢抓机遇为“新城”谋篇布局

3

“红树林保护区、东郊椰林,城市‘两违’建筑,这些之前需要一个点一个点排查的项目,现在都用上了我们提供的遥感产品。”在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超算中心,海南现代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展示手机中的几款APP。

此前,海南省会定期提供遥感“一张图”给地方使用。为满足发展需求,文昌市要求遥感数据更新速度更快、图像使用门槛更低,使遥感信息产品用到工作中、服务城市治理。

现代集团提供的遥感图像产品每月更新一次,由信息平台集中管控,政府执法人员使用移动端APP现场确认,卫星、人力“双管齐下”开展城市管理。

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与现代科技集团合资成立公司,助推遥感卫星在文昌当地落地应用,于2019年成功发射海南首颗商业卫星“文昌超算一号”。当前,长光卫星共计发射的25颗卫星可实现一天内对同一地区8~10次的重访。超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后续会提供更丰富的卫星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新能源汽车上路后,政府需要一套定位系统加强交通运输管理,这是现代集团另一项重要业务。海南的高速公路不设收费站,而是统一征收机动车燃油附加费,其中涵盖养路费等相关费用,新能源汽车安装北斗产品后可以补齐相关政策的短板。通过与北斗终端生产企业合作,现代集团作为海南本土企业推出多款产品“入股航天”。

与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一街之隔,现代集团的超算中心大楼正拔地而起,预计建筑主体今年年底完工,明年开始试运行。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一些更“核心”的项目正在推进中。

按照规划,超算中心将汇集航天城中智慧城市相关的所有数据,天上卫星环绕,地面设备接收数据,超算中心提供算力和储存空间,为这座蓝图中的新城提供“数据大脑”。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航天城)(5)

航天现代城。

航天科工集团航天三江挂职干部肖寄春驾车从武汉赶往文昌,到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经济发展处走马上任。他认为,在撬动资金杠杆方面,武汉东湖高新区、吉林长春高新区的经验都值得借鉴。与肖寄春同一办公室的还有来自航天科技集团、中科院等企业和机构的挂职干部,他们带着各自领域的信息资源为“新城”谋篇布局。

“站在中国航天发展的角度看看海南,有许多合作可以探讨。”王庆原本是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能力提升部副部长,由中组部选派到琼挂职。赴任后,他积极推动航天科技集团与海南省的合作项目落地。他认为:“现在航天事业是多元化的,不能只依靠国家,还要自己争取资金、合作,要促进多方共建、为我所用。”

“商业航天是一片巨大的蓝海。”王广智这样形容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的发展势头,海南商业航天为国内外航天企业和创投基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特色旅游:

让老百姓端上“航天饭碗”

4

“龙楼镇的酒店早就提前订满了,每逢发射,海滩、清澜大桥、民宿楼顶上都是游客。”文昌市的出租车司机连着说出几个观看发射的最佳点位,这些都是龙楼镇旅游的“打卡圣地”。

蓝天、海浪、椰林、海滩,冲天而起的火箭,航天旅游成为文昌市龙楼镇的“金字招牌”。每逢发射,当地酒店、民宿爆满,当地民居以每位游客100元的价格,兜售自家楼顶的发射观摩位,镇上的电动车店提供短期租车服务。街道上的饭店越来越多,航天产业以旅游形式改变着当地老百姓的生活。

每年寒暑假,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走进发射场了解航天知识、听科普讲座、现场观摩发射。中国宇航学会在中国科协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指导下,连续多年围绕航天活动,带领全国航天特色学校到发射场开展各类科普教育活动。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航天城)(6)

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

“火箭起飞时,整个海滩都沸腾了。”海南中学教师陈青美回忆起第一次观摩发射时的场景,学生、老师、家长一起欢呼,回来后孩子们主动写感想,家长们也积极分享照片,研学活动成果丰厚。

航天科教城也在加紧谋划中。据介绍,目前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正在接洽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计划把各高校航空航天专业优势集中到文昌,实现产学研相结合、相促进。

技能教育同样重要,航天城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就业为导向,未来文昌国际航天科教城将引入技能教育培训,为当地培养一批技能专才,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有能力参与航天产业发展,带动地方就业。目前,文昌中学已开设航天课程,成为我国首批开设航天课程的特色中学。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航天城)(7)

五指山革命根据地纪念碑。

“行行干旅游,处处有旅游。”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结合地方特点提出发展思路,随着航天发射任务、航天产业的落地,海南将充分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建设航天博物馆,打造娱乐、住宿配套的航天城,发展“航天旅游”。

当前,文昌市旅游主要集中于火箭发射,游客像候鸟一样随国家重点发射任务聚散。

王广智说:“未来火箭发射、航天科普、游学文旅、体验式主题公园等将结合起来,大家能在文昌玩得更加尽兴,流连忘返。”

文/中国航天报记者 胡蓝月

人物志

此次“红色地标·航天印记”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中,《中国航天报》还记录了各地航天发展中涌现出的获得国家级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的故事。

崔蕴

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

总装车间副主任、高级技师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航天城)(8)

8月初,航天科技集团一院211厂天津航天长征火箭制造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副主任、高级技师崔蕴将再次前往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开展火箭总装测试工作。有人说他痴迷火箭,沉醉其中无所求;也有人说他是天才,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缺他不可。他一直在用生命造火箭,倾尽所能让火箭装配无懈可击。

作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总装第一人”,崔蕴为我国火星探测、月球探测、空间站建设等重点工程实施立下了汗马功劳。或许是因为出生于军人家庭,从小崔蕴就对航天和军工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他政治素质高,用生命履行承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火箭总装测试工作中,号称“拼命三郎”。

1990年7月13日,我国首枚长征二号捆绑火箭发射前,助推器出现泄漏。进助推器抢险就意味着和死神较量。崔蕴作为总装测试的一线人员,第一批冲进抢险现场。那次抢险中,崔蕴的肺部烧伤严重,生命垂危。那一年,崔蕴29岁,是抢险队员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捡”回了一条命。由于身体太虚弱,他被调到了工艺组。大家以为他会从此离开总装一线,可没多久,崔蕴又主动申请调回了总装班组,继续用生命守护长征火箭的安全。

工作近40年,崔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练就了精湛的技能。针对长征五号、长征七号火箭新技术达90%以上的特点,崔蕴带领团队不断创新,创造性地应用先进技术,推行“零缺陷”和标准化管理模式,成功攻克型号研制中的一个个“拦路虎”。

崔蕴是我国唯一参与了所有现役捆绑型运载火箭研制全过程的特级技能人才,他参与总装过的火箭近80发,被同事称为火箭诞生前最后一道关卡的“把关人”之一。

500多件装配工具全能熟练运用,从发动机到螺丝钉、火箭的结构都在他的脑子里……崔蕴对造火箭的痴迷足以用“不疯魔不成活”来形容。

在忘我奉献的同时,崔蕴坚持在生产一线中做好技术、技能的“传帮带”。总装过程中,崔蕴会随时随地“逮”到徒弟发问,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栽培中国航天的新生力量。徒弟们每有一个操作动作不到位,就会遭到崔蕴不留情面的“教训”。私下里总是乐呵呵的师父,到了工作中像变了一个人。然而,迫切渴望成长的年轻徒弟们还是追着师父“找骂”。“因为我们相信,严师出高徒嘛。”徒弟说道。

如今,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仍然奋战在最前线。他说:“今生这条命就用来造火箭吧。”

(本报记者 姜琼琼)

陈建华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型号总设计师、

长征五号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航天城)(9)

4月29日,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成功将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送入太空,指挥大厅里一片欢腾。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型号总设计师、长五系列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陈建华觉得,那天的海风格外清凉。

1984年,18岁的陈建华以优异成绩考取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液体火箭发动机专业。全家人在高兴之余,对于时任老校长口中的“最尖端”以及招生画册上穿军装的形象觉得有些“神秘”。陈建华的母亲说:“咱们家有3个儿子,总要有一个献给国家。”

1988年,陈建华顺利考取067基地(六院前身)的研究生。“1991年,研究生一毕业,我就到沟里(067基地)去研究这个(发动机)了。”30年,陈建华把青春献给了液氧煤油发动机。

入职之初,老专家对待技术敢于较真硬碰的态度,深刻影响着陈建华。陈建华刻苦钻研,常常为解决一个技术问题通宵查阅资料。行事低调、沉稳干练的他很快脱颖而出,成长为业务技术骨干。

在液氧煤油发动机整机研制初期,失败和挫折是家常便饭。一次试车出现故障后,陈建华时常在发动机爆炸声的梦魇中惊醒。

“这个发动机一度不被看好,现在好用又皮实,我们从零开始,一直在摸索它的‘脾气’。”陈建华说。从2001年第一台发动机问世到2013年,研制队伍尝尽了归零的苦涩。2013年6月,“长五”成功进行了当时亚洲最大吨位的动力系统试车。那段时间,陈建华在北京西安两地频繁往返。

2015年、2016年,长五、长六、长七3型火箭分别用首飞展示了液氧煤油发动机的优异性能。

“液氧煤油发动机团队是一支勇于攻坚、善打硬仗的队伍,在最困难的时候顶住了压力,一路走来,每一步都步伐坚定,每一次都非常精准。”说起团队,陈建华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作为所里的老同志、老党员,陈建华对年轻人关怀备至。在他的带动与影响下,一批批年轻人迅速成长,成为技术骨干和带头人。如今,每逢重大试验,只要陈建华在场,大家心里就觉得踏实。他是团队的“定海神针”,也是陕西省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1997年,长期超负荷工作让陈建华患上了股骨头疾病。住院治疗期间,陈建华结识了一个爱学习的少年。在得知孩子家庭困难后,陈建华便一直资助孩子把书读下去,二人也结下了深厚的“父子情”。受助孩子说:“陈叔叔的恩情我永生难忘,用所学知识回报社会是他对我的要求,也是我对他最好的回报。”

(本报记者 姜琼琼)

海南自贸港文昌国际航天城(海南商业航天航天城)(10)

《中国航天报》2021年7月16日2~3版

编后语:

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结合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5周年,今年年初,本报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为主题,启动了“红色地标·航天印记”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报道。

以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和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史为时间主线,报社领导带队,多个采访报道组分赴上海、浙江、安徽、湖北、贵州、海南、北京、四川、陕西、内蒙古、河北、湖南等地走访“红色地标”、挖掘“航天印记”,体悟中国共产党的梦想与追求、情怀与担当,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我国航天事业拼搏奋斗的故事。

截至本期,本报“红色地标·航天印记”大型全媒体主题采访报道全部结束。衷心感谢各单位对本报开展该系列报道的鼎力支持,特别鸣谢中国四维为“卫星带你看地标”栏目提供卫星影像资源!敬请关注本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栏目其他报道内容,并为我们提出意见建议。

图、视频/记者 张晓宁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