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油爆要求水旺火旺,根据部位不同,在滚水之中汆多则十几秒,少则只有几秒,捞出后蘸调味料食用。水爆不需将肚完全烫熟。调味料一般由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醋,虾油,蒜汁、葱、香菜(芫荽)。根据制作方法不同,爆肚有:水爆

北京有许多小吃,像白水羊头、炒肝儿、卤煮火烧、杂碎汤,都取自头蹄下水。经过有心人多年琢磨,精心烹制,这些下脚料居然成为大众美味。其中佼佼者,为爆肚儿。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1)

《燕都小食品杂咏》中是这样描述的“以小方块之生羊肚入汤锅中,顷刻取出,谓之汤爆肚,以酱油葱醋麻酱汁等蘸而食之,肚既未经煮熟,自成极脆之品,食之者,无法嚼烂,只整吞而已。”并咏道:“入汤顷刻便微温,佐料齐全酒一樽。齿钝未能都嚼烂,囫囵下咽果生吞。”

吃货梁实秋在《爆双脆》写道:“记得从前在外留学时,想吃的家乡菜以爆肚儿为第一。后来回到北平,东车站一下车,时已过午,料想家中午饭已毕,乃把行李寄存车站,步行到煤市街致美斋独自小酌,一口气叫了三个爆肚儿,盐爆油爆汤爆,吃得我牙根清酸。然后一个清油饼一碗烩两鸡丝,酒足饭饱,大摇大摆还家。生平快意之餐,隔五十余年犹不能忘。”

爆肚是天津和北京风味小吃中著名的回族小吃,多为回族同胞经营。爆肚早在清乾隆年代就有记载。过去和现时,每当秋末冬初,北京的清真餐馆和摊贩就经营爆肚。爆肚使用当日新鲜的牛、羊的胃,不经冷冻。将鲜肚仔细洗净后,根据部位不同进行分割,切成条状,片状或圈。水爆肚只适用羊肚以及牛百叶,但牛肚其余部位不宜水爆。因为质厚易韧,氽的时间稍久就不能吃了。只有羊肚组织细软,可以水爆着吃,而且洗净后洁白,不象牛肚黑灰暗淡不耐看。

根据制作方法不同,爆肚有:

水爆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2)



要求水旺火旺,根据部位不同,在滚水之中汆多则十几秒,少则只有几秒,捞出后蘸调味料食用。水爆不需将肚完全烫熟。调味料一般由芝麻酱,韭菜花,酱豆腐、醋,虾油,蒜汁、葱、香菜(芫荽)。

油爆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3)

油爆肚在鲁菜中有类似做法,用水烫过肚后再用油爆炒。

汤爆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4)

先用水焯过肚片,然后再烧制牛肉高汤冲泡肚片,类似于肚丝汤。

芫爆(芫荽 [yán sui] -香菜)

在烹制时要加入芫荽(香菜)而得名,常被误写为盐爆。

牛、羊都是偶蹄目的反刍动物,食物被消化时先后经过它们的四个胃:瘤胃、蜂窝胃、重瓣胃、皱胃。

羊肚

食信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5)

食道,口感较硬,不易嚼烂。食管儿,每个羊肚儿子上就一两多,含红色肌肉纤维,很有嚼头。

肚板(阳面肚板)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6)

瘤胃,一般仅有这个部位切方片。口感较脆,味厚,不易嚼烂。瘤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一个胃,一般也是最大的一个胃。在这个胃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食物进入瘤胃后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得以被分解。

肚领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7)

瘤胃上的一条隆起,两片肚板的结合圈,白色平滑肌,是一个较厚的肉峰。肚儿子上一圈儿类似衣领儿的白色平滑肌,肉厚,口感脆嫩,在食客中人气很高。

肚仁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8)

将肚领的皮去掉,留下的白嫩部位。口感最为细嫩,是爆肚中最名贵的部分,价格也是一般爆肚的2-3倍。堪称陆地上的鲜贝。

羊肚仁,食客戏称此菜:“白如堆雪嫩如花,叫我如何不想他。” 从一只百余斤的大羊上只取七、八钱,六、七只羊始成一盘,爆肚精品之首。

肚芯(阴面肚板)

肚板内侧,老嫩适中。

葫芦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9)

蜂窝胃、网胃,一般切短条。口感硬且有特殊味道,最难嚼烂。如果火候稍过便完全无法嚼动。

散丹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10)

重瓣胃,书页状突起的百叶。口感较平均,口感脆嫩。重瓣胃是反刍动物的第三个胃,也叫瓣胃,反刍后的食物会直接进入重瓣胃继续消化。重瓣胃内壁的瓣褶成书页状,内含消化酵素,能将植物纤维分解成葡萄糖,运送到肠脏吸收。

蘑菇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11)

皱胃,一般切圈,嫩白色,口感较韧。由于靠近消化道的下端,蘑菇有其特殊的味道。

蘑菇头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12)

蘑菇的末端部分,比蘑菇味道更浓,口感更韧。由于出产量小,要6-7只羊才能凑齐一盘,在各家店里最难见到。规模小的爆肚店基本没有。

牛肚

因为肉质较老,牛肚可用来爆的部位只有4种:

肚仁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13)

口感脆嫩,价格较高。

百叶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14)

来自重瓣胃(相当于羊散丹),最常见的爆肚,口感脆嫩。火锅中常用的毛肚。喂饲料的牛百叶发黑,喂粮食的牛百叶发黄,还有一种白百叶是泡过的,你懂得。

百叶尖

也叫百叶头。口感比百叶厚实,只有较短或根本没有絮状突起。

厚头(葫芦头)

牛肚中肉质最老最厚。

食信,肚板,蘑菇,葫芦这四样爆肚由于味道浓郁,口感耐嚼甚至完全无法嚼烂,被一些嗜好爆肚的食客称为“羊四样”,反而被爱好者们所推崇。

吃爆肚儿啊,来个芝麻火烧,或者二量白酒,最搭配了。老北京都喜食爆肚,特别是立秋后讲究“吃秋”,故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说。而且老人都很讲究在立秋的时候吃爆肚。

爆肚爆肚,最关键的手艺还是“爆”!所谓“爆”,就是把材料倾入滚烫的开水中,氽一下,然后迅速用漏勺捞起来。这事儿最见功夫。因为各个部位所需火候不同,时间短了则生,时间长了则老,而爆肚要的就是不早不晚不温不火不生不老的恰到好处。否则,怎么会吃起来又脆又嫩又劲道还不咯牙,越嚼越起劲越品越有味,吃过之后还余香在口呢?还可用花椒等香料熬的料水,爆时点上一些去腥除膻。

吃爆肚还需蘸作料,作料用酱油、米醋、芝麻酱、香油、豆腐乳、虾油、酱豆腐汤等配成,还要加葱花、香菜、蒜汁和辣椒油。吃爆肚时一般一口只夹一块,要抹着碗底托着香菜葱蘸起调料入口。

质地鲜嫩,口味香脆。

选料精、刀工细、火候准、佐料香。

麻酱决定口味,火候决定口感,刀工决定牙口,清洗决定异味。

爆肚最早在清乾隆年间就有记载,多为回族同胞经营。北京比较有名的有天桥的爆肚石,东安市场的爆肚王、什刹海银锭桥边的东兴顺爆肚张,前门外门框胡同的爆肚杨,菜市口爆肚满、牛街的爆肚歪、还有爆肚宛、爆肚冯、金生隆等等。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15)

梅兰芳、马连良、小蘑菇、小白玉霜、李万春等名流无不喜食。爆肚又脆又鲜,不油不腻,据说还可治胃病。吃爆肚的人如会喝酒,总要喝二两,喝完酒,吃两个刚出炉的烧饼,确实是一大快事。所以老北京都喜欢吃爆肚,特别是农历立秋之后,北京人讲究“吃秋”,就有“要吃秋,有爆肚”之说。

爆肚也要会吃,不会吃的人顶多吃个牛百叶的脆劲儿,而会吃的人则各有偏好,别的根本不尝。会吃的人还能把各种爆肚的味儿全部吃出来、讲出来。什么是好,爆到几分,都能说出个一五一十。

地道老北京美食爆肚(北京小吃特辑爆肚儿)(16)

爆肚王第二代传人王金良14岁从父亲手中接下爆肚摊,小但讲究的爆肚摊渐渐吸引了一些名门贵族。24岁那年,王金良在东安市场开起了自己的门脸儿,立了字号“西德顺”。店内一水儿榆木擦漆的家具,全是从天桥儿金钟庙的天成、广兴、龙顺等几家名字号里买的;碗和盘子都是清一色的“万寿无疆”;筷子是乌木的;讲究档次,此后西德顺爆肚王也越做越有名。达官贵人们吃惯了山珍海味,想吃吃清淡利口的玩意儿,就想起“西德顺爆肚王”来了。当时吃过爆肚王的有前清的纳中堂、伺候过西太后的“梳头刘”。吴佩孚也常上他儿那去,有一次还把王金良请到他的堂会上露一手。因为爆肚王挨着当时的吉祥戏院,北京不少文艺界名流也经常在店里出现。侯宝林出名前经常戴个纸盒制成的县官帽子,站在王金良的爆肚摊后面唱小戏、说相声;梅兰芳、马连良、程砚秋、小白玉霜、小蘑菇都是“西德顺”的老主顾。

当年梅兰芳因为演戏来不了店里,梅兰芳的夫人就买好爆肚在后台等着,戏演完了,爆肚就给梅先生当夜宵。

猜您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