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汽车  科技

涪陵哪来的榨菜(丰都榨菜那些往事)

涪陵哪来的榨菜(丰都榨菜那些往事)6.典盛期(1980—1985年)。虽然这六年短暂,但在丰都榨菜发展史上可圈可点、成果丰硕。丰都抢抓改革开放初期各种优惠政策,正式成立了乡镇企业局,随后县办企业、镇办企业、队办企业、社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榨菜产业作为丰都传统优势产业迎来发展典盛时期,1980年12月成立丰都县榨菜公司,负责全县榨菜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指导工作。次年,丰都县榨菜生产喜获丰收,收购青菜头4412万斤,加工榨菜成品1280万斤(其中,国营厂517.5万斤,社办厂421万斤,队办厂341.5万斤),实现销售收入350万余元,沿江产区种植农户收入100元以上的占50%以上;社队榨菜企业负担了全县30%的生产加工任务,对全县榨菜生产,增加社队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1983年,全县收购青菜头7637.64万斤,该年是典盛期最好的年份。后来,由于浙江等省实行种植补贴,四川榨菜生产受到挤压,此时榨菜生产工艺也进入到一

榨菜是丰都著名土特产之一,长期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丰都城乡居民,从来就有做家庭咸菜的习惯,将海椒、虹豆、姜、蒜、萝卜、青菜导洗净,吧十石开盐料腌制或者泡制,鲜脆可口。据历史记载,1914年丰都榨菜始于"公和兴"加工户,是丰都人卢景明的一位涪陵亲戚张彤荣,带来的种子在新城李家山种植;然后沿长江两岸乡镇成带状发展,其后几十年,从沿江乡镇向南北两岸半山乡镇发展,乃至覆盖北岸所有乡镇;直到1985年大致经历了6个时期。

涪陵哪来的榨菜(丰都榨菜那些往事)(1)

丰都榨菜风脱水(郑瑞舜摄)

1.试销期(1916—1920年)。有"公和兴""恒丰泰""菜根香""王恒太"加工户,年产3000坛,产品销往上海、汉口。

2.形成期( 1921—1930年)。加工户增至10多家,年产8000坛。因加工经营者增多,为争夺销售市场,各加工户从改进榨菜的色、香、味入手,增拌盐、海椒面、三奈、八角和甘草等佐料;更有甚者在榨菜里加入糯米醪糟,以此增加浓酬和鲜味;也有在榨菜里加入白酒、白糖及胡椒面等。由于工艺的不断改良和创新,丰都榨菜驰名四方,在上海南北货、汉口市场销售火爆。

3.较旺期(1931—1935年)。这五年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年产量最高记录,由1931年的1.1万坛猛增至1935年的4.02万坛。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一是,品牌效应开始显现。由于加工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创新,产品味道和质量显著提高,从1931年起,丰都榨菜在上海南北货市场开始出口到南洋群岛,远销日本、马来西亚、美国等地。二是,爱国实业家王诤友创制榨菜罐头,于1934年在成都劝业展览会上获特等奖。三是,农工商联营。高镇三江实业社以创制品牌酱油打开市场后,与农户、加工户联营,三江实业负责下单定制成品和收购,菜品花色有菜块、菜片、菜丝、菜松等;用陶坛和白瓷坛精心包装,有一斤、二斤、五斤、十斤、五十斤等容量,贴牌后,批量运往上海、重庆、汉口开设的行庄批发销售。四是,产权意识和品牌意识渐起。三江实业老板江秉彝试验水泥加沙糊制罐口成功后,向国民政府申请专利。为树立品牌,“三江"牌榨菜在《申报》等全国各大报纸、电影片头及户外墙壁打广告促销;同时,丰都成立榨菜同业会(即现在的商会),并推行菜业经纪人,有会员150余人。

4.起伏期(1936—1949年)。这十四年,由于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影响,产量时起时伏,1944年萎缩至9000坛,1945年抗战胜利后,1946年产量迅速回升至3万坛,1950年又降至3000坛。

5.飞跃期(1950—1979年)。1951年9月,成立丰都县榨菜生产辅导委员会,迅速组织恢复榨菜生产,协助国营菜厂的健全壮大。1956年公私合营,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于县服务局成立食品加工股。1972年成立县革委榨菜办公室,后改为县土产公司榨菜组。由此,丰都榨菜迈上机械化加工道路,产量增加至92倍,销区不断扩大,并为浙江等省的兄弟县发展榨菜产业提供技术、种子等支援。这期间,周恩来总理于1958年3月4日来到丰都,在榨菜加工厂(池)看到工人穿着草鞋、喊着号子、在池子里来回踩时,指出:“榨菜生产要讲卫生,保护工人健康,搞好工具改革,减轻工人的体力消耗”

涪陵哪来的榨菜(丰都榨菜那些往事)(2)

丰都榨菜转运外销 (郑瑞舜摄)

6.典盛期(1980—1985年)。虽然这六年短暂,但在丰都榨菜发展史上可圈可点、成果丰硕。丰都抢抓改革开放初期各种优惠政策,正式成立了乡镇企业局,随后县办企业、镇办企业、队办企业、社办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榨菜产业作为丰都传统优势产业迎来发展典盛时期,1980年12月成立丰都县榨菜公司,负责全县榨菜生产、加工、销售和技术指导工作。次年,丰都县榨菜生产喜获丰收,收购青菜头4412万斤,加工榨菜成品1280万斤(其中,国营厂517.5万斤,社办厂421万斤,队办厂341.5万斤),实现销售收入350万余元,沿江产区种植农户收入100元以上的占50%以上;社队榨菜企业负担了全县30%的生产加工任务,对全县榨菜生产,增加社队收入作出了积极贡献。1983年,全县收购青菜头7637.64万斤,该年是典盛期最好的年份。后来,由于浙江等省实行种植补贴,四川榨菜生产受到挤压,此时榨菜生产工艺也进入到一个转型期,曾是四川省榨菜生产大县的丰都逐年下降至1985年的低谷。这一时期,丰都榨菜产业发展取得成功的经验及教训:经验是领导重视和善抓机遇,恰逢改革开放初期,领导高度重视,敢闯敢干,紧扣全县传统优势产业良好基础,出台一系列激励机制,大力发展县、镇、队、社办企业,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教训是生产带有计划性,未与市场有效接轨,造成供过于求,青菜头收购价不稳定,种植农户积极性受挫。

文章作者:侯建国 王尔欢

作者单位:丰都县档案馆

猜您喜欢: